教育
类型
8.5
豆瓣评分
不可朗读
语音朗读
133千字
字数
2017-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文学艺术、历史传记、宗教情怀、文明发育、集体记忆是其关注对象,学科跨界是其诠释方法,人文情怀是其为文底色。
内容简介
美国的语文课本都教什么,民国和台湾的语文课对我们有何借鉴。语文仅仅是语文教科书吗?本书是一位来自一线语文特级教师的观察笔记。眼光独到,角度新颖。全书共分四辑。第一、二辑是对《美国语文》《国文百八课》《国文》的观察,作为系列文章在核心期刊《名作欣赏》上发表。该系列对《美国语文》《国文百八课》《国文》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做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对单元导读、篇章介绍、时代背景、作家介绍、文学知识、逻辑训练、写作训练、口头表达、文本探究、学科融合、文化本源和本土历史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指出语文应该既有形而上的思辩色彩,又有形而下的实用色彩,并进而对语文的本质作了历史学、语言学、哲学、诠释学等方面的思考。第三辑是对语文教育的深入思考:阅读目的与亲近自然,程序正义与目的正义,黑暗面教育与认知方式,传统道德的保有和更新。对这些问题的反思,透射出现实性与思辨性的特点。第四辑是对语文经典的文本细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心事浩茫连语文
- 序二 老苏与书
- 辑一 他山之石
- 何为语文?语文何为? ——《美国语文》观察之一
- 一、语言和文学
- 二、语言和言语
- 三、有用和无用
- 四、虚构和非虚构
- 五、本土资源和外来资源
- 历史:为语文建立坐标 ——《美国语文》观察之二
- 一、历史何以重要?
- 二、时间与真实、公正紧密相连
- 三、棘轮效应与道德进步
- 四、语文是承载者和形塑者
- 五、语文是一条河
- 探险与逐富 ——《美国语文》观察之三
- 度尽劫波与向死而在 ——《美国语文》观察之四
- 诠释与文本同等重要 ——《美国语文》观察之五
- 一、为什么要诠释?如何诠释?
- 二、为什么要训练?如何训练?
- 三、比较与分析:
- 四、结论和建议
- 理解人类共同体经验的一个视角 ——《美国语文》观察之六
- 辑二 鉴往知来
-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以《国文百八课》为例
- 一、能否融合?如何融合?
- 二、科学的归科学
- 三、融合生成性、程序性知识
- 四、文学的归文学
- 五、科学与文学的融合
- 植根于历史和本土之中的文学之花 ——台湾《国文》掠影之一
- 固守文化本源,融入主流文明 ——台湾《国文》掠影之二
- 杜甫诗歌的同心圆结构 ——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为中心
- 《沙之书》的宗教情怀
- 语文如何走出不尴不尬的境地?
- 一、如何定位语文和语文学?
- 二、对语文工具性的反思
- 三、语文标准化测试
- 四、文体界定
- 五、呈现与命名
- 六、汉语的动态性、生成性、开放性、多元性
- 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学语文教材
- 以独立看待语文
- 路标一:守护经典
- 路标二:捍卫独立
- 路标三:传递爱心
- 辑三 教有所思
- 阅读是人的第二生命 ——高三读书报告会
- 直心为德 同类为伦
- 一、以原生态体现生成性
- 二、以角色转换体现将心比心
- 三、以直心讨论道德
- 四、以人道探讨人伦
- 真善美只能由真善美孕育
- 反观一个让孩子恐慌的年代
- 我们为何总拿高考作文寻开心?
- 为什么今天的汉语越来越猥琐?
- 谈论汉语猥琐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 附录 一种执着,守护写作
- 一、辨别真伪
- 二、力求准确
- 三、独具“疑”眼
- 四、道术并重
- 后记 别求新声于异域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