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回顾了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的个人成长历程、对电子产品的由衷热爱、研制Apple I和Apple II的缘起及诸多技术细节,也有创立和最终离开苹果公司的真相。

内容简介

《沃兹传:与苹果一起疯狂》的传主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是苹果公司最早的两位创始人之一,也是Apple I和Apple II的唯一发明者,这两款产品为个人电脑时代的来临揭开了伟大的序幕。在计算机发展史上,沃兹尼亚克代表的是在一片创世记的浑沌中,照见未来的科技天才。通过Apple II,沃兹尼亚克立下了某些延续至今的计算机标准,并推动了整个硬件设备与软件程序产业的发展。难能可贵的是,沃兹在书中坦言他所获得的巨大成就、所经历的重大错误,甚至,那次扭转他人生态度的飞机失事事件。亲历苹果非凡成长历史的沃兹尼亚克,也为世人揭开了一直笼罩在苹果早期历程上的神秘面纱,回应了外界多年来的诸多误读。自称“技术极客”的沃兹生性腼腆,却也非常喜欢恶作剧。书中他毫无保留地吐露心声,一路和读者分享了许许多多让人捧腹的趣事,让我们能够瞥见在沃兹尼亚克粗犷的外表下自由不羁的心灵。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我们这帮电子小孩
  • 第二章 逻辑游戏
  • 第三章 偶然学习
  • 第四章 “道德”的电视干扰机
  • 第五章 奶油苏打水的日子
  • 第六章 电话飞客
  • 第七章 与乔布斯一起疯狂
  • 第八章 白天惠普上班,夜晚疯狂兼差
  • 第九章 疯狂的计划
  • 第十章 我的大主意
  • 第十一章 Apple I
  • 第十二章 我们自己的公司
  • 第十三章 Apple II
  • 第十四章 自福特上市以来最大的IPO
  • 第十五章 沃兹计划
  • 第十六章 撞机事故
  • 第十七章 我提到过我的金嗓子吗?
  • 第十八章 离开苹果,创建Cloud 9
  • 第十九章 疯帽子
  • 第二十章 一些原则
  • 词汇表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沃兹尼亚克与乔布斯的分歧故事

    我们可以从沃兹尼亚克的童年故事中看到,他对电子设备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像一个孩子对乐高的热爱一样。他小时候喜欢拆解和组装家里的电视机和收音机,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电子技术的了解。这种热爱和动手能力为他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奠定了基础。Apple I Apple II 的诞生故事告诉我们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沃兹尼亚克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独特的眼光,成功地设计和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pple I,随后 Apple II 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成为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个人电脑。这就像一个厨师不断尝试新的菜谱,最终创造出了一道美味的菜肴,这道菜肴不仅让人们品尝到了新的味道,也引领了餐饮行业的发展。沃兹尼亚克与乔布斯的分歧故事让我们明白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在管理风格、商业战略和价值观方面存在分歧,但他们在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下合作,推动了苹果公司的发展。这就像两个朋友在决定去哪里旅行时发生的争论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偏好,但最终需要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沃兹尼亚克离开苹果后的生活故事告诉我们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是人生的持续动力。他离开苹果公司后继续从事技术创新和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这就像一位退休的老师,虽然不再教书,但他可以通过写书、演讲等方式继续传递知识和经验,对社会做出贡献。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

      一位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的自传。书中对兴趣二字值得思考,不过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接触到计算机,要知道,那个时候是 60 年代。70 年代和乔布斯一起,为苹果打下了基础,不过作者没有太多关于乔布斯的篇幅。中产家庭的优质教育和兴趣以及时代的机遇,造就了如今的他,是机遇、运气也是努力、选择。关键点在教育、机遇、时代、兴趣、长期主义。总体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诚,有趣,天才的沃兹尼亚克,你值得和他交流一次。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