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女性主义领域圣经般的作品。

内容简介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第二性》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

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二性Ⅰ
  • 导言
  • 第一部 命运
  • 第一章 生物学论据
  • 第二章 精神分析观点
  •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第二部 历史
  • 第三部 神话
  • 第一章
  • 第二章
  • 一 蒙泰朗或者厌恶的面包
  • 二 戴·赫·劳伦斯或者男性生殖器的骄傲
  • 三 克洛岱尔和主的女仆
  • 四 布勒东或者诗歌
  • 五 司汤达或者真实的传奇性
  • 第三章
  • 第二性Ⅱ
  • 导言
  • 第一部 成长
  • 第一章 童年
  • 第二章 少女
  • 第三章 性的启蒙
  • 第四章 女同性恋者
  • 第二部 处境
  • 第五章 已婚女人
  • 第六章 母亲
  • 第七章 社会生活
  • 第八章 妓女和高级妓女
  • 第九章 从成熟到老年
  • 第十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征
  • 第三部 辩解
  • 第十一章 自恋的女人
  • 第十二章 恋爱的女人
  • 第十三章 虔信的女人
  • 第四部 走向解放
  • 第十四章 独立的女人
  • 结语
  • 翻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女性女权之全解剖

    波伏瓦对女性这一性别解剖之全面深刻,实在匪夷所思,科学家一般冷酷无情,哲学家一样严谨深奥,恐怕再体贴体谅甚至极力支持女权的男性,也依然会从这本书中看到很多察觉不到的偏见。很多时候很难跟上波伏瓦的思路,被智力被碾压,不容易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告诉所有人:不要掉入符号观念的陷阱,每个人都能实现超越

      这本书值得从头到尾认真读一读,波伏瓦对事物理解的深入和清晰,她的博学以及直戳人心的洞悉力,着实令人钦佩;书中讨论的问题仍然存在,甚至以一直更可怕的形式在异化(或者说反冲),让我一度忘记这本书已经快一百年了,而我也惊觉于我如此这般的怯懦和胆小…… 刚读完这本书,我先谈谈当下的一些启发和感谢:“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 女性,这个符号 / 概念,是被社会环境塑造出来的,我们能想到的所谓的 “女性气质” 不过是后天人工养成的,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包括所谓 “男性气概”/“阳刚之气”,人们对前者的偏见和对后者的推崇无疑让人细思极恐。还有这一段金句真是让人瞬间泪崩:“男人的幸运 — 在成年时和小时候 — 就在于别人迫使他踏上最艰苦但也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走的斜坡,人们非但不鼓励她奋斗,反而对她说,她只要听之任之滑下去,就会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受到海市蜃楼的欺骗时,为时已晚;她的力量在这种冒险中已经消耗殆尽。” 而我们当前的社会仍然还在这种困境中,甚至还有倒退的趋势,这段话不仅是对女性,也是对社会上所有被歧视、压迫者的写照!身在其中的人也许应该反思和警惕那些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和美好幻想 —— 茨威格有句话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关于内在性和超越性的论述其实解开了我的一些困惑,女性很大程度被物种绑架,又在社会传统下局限于内在性中,这也可以体现当前社会某些现象和问题 —— 有一点可以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当某些事需要对某一部分人群大肆宣传、弘扬、赞赏的时候,就是值得警惕的时候!“慷慨的资本家、宽厚的殖民者、傲慢的男人坚持说:拿着最好的份额吧,拿着!” 每个人如果都能把彼此视为主体,而不是被动 / 放任沦为被指责、评判、凝视的客体,这个社会当前的很多浮躁、对立和难题其实都是有解的,关键是意识和社会都需要觉醒,彼此平等的人不是对既得利益者的抢劫,而是对双方都是一种 “放过” 和 “和解”,这才是最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友情、爱情和超越性应有的形式。“那些想延续现状的人,总是对即将消失的美妙过去流泪,而不对生气勃勃的未来微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材料

        每日一书:《第二性》。“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 普兰・德・拉巴尔多萝西・帕克在评论一部非常令人不快的、名叫《现代妇女:失去性别的人》的书时写道:“那些将女人当做女人来对待的书,我不敢苟同…… 我的观点是,所有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不论我们是谁,我们都应该被看做是人。” 列维-斯特劳斯在一本对原始社会不同面貌进行深入研究的著作结尾,这样下结论:“从自然状态到文明状态的过渡,是通过人用一系列对立的形式去设想生物学关系的能力来确定的,这些关系以确定或者模糊的形式所呈现的二元论、互相交替、对立和对称,与其说构成需要解释的现象,不如说是构成社会现实基本的和直接的材料。” 毋庸置疑,如果我们假设,有种生理、心理或经济的命运压在女人身上,这个问题就会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将以讨论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人的观点开始。随后我们将力图从正面指出,“女性实在” 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女人被界定为他者,按男人的观点看,其后果是怎样的。我们将按女人的观点描绘她们固有的世界;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女人竭力摆脱至今给她们划定的范围,尽力参与到人类的共在中遇到怎样的问题。大部分哲学把分成雌雄两性看成既定,却不想加以解释。人们知道柏拉图学派的哲学比喻:开始,有男人、女人和两性人;每个个体有两张脸、四条手臂、四条腿和相连的两个身躯;有一天,他们分裂成两个人,“就像切开一只蛋一样”,自此以后,每一半都竭力找到互补的另一半,天神随后决定,新的人类将由这不同的两半交配后产生。男人只有通过思考他者,才思考自己;他以二元论去把握世界;这二元论先是没有性别特征。但自然而然地,由于不同于自以为相同的男人,女人被列在他者的范畴中;他者包括女人;她先是地位不够重要,不能单独体现他者,以至在他者的中心再分出一部分。如果人们承认,非本质的意识也是一种半透明的、能够进行 “我思故我在” 的主体性,人们就会承认它事实上至高无上,返回到本质。最真诚地重视女人的时代,不是骑士制的封建时代,也不是十九世纪对女子献殷勤的时代,而是这样的时期 — 比如十八世纪 — 男人把女人看成同类;这个时期,她们真正显得有传奇性,只要读一下《危险的关系》、《红与黑》、《永别了,武器》,就会明白了。男人为了表达和一个女人睡过觉,说是他 “占有” 了她,“拥有” 了她;反过来,为了表示 “拥有” 某个人,有时无礼地说 “和她做爱”;希腊人把未曾和男人有过关系的女人称为 Parthenos adamatos— 不肯屈服的处女;罗马人称之为未被征服的梅萨利纳,因为她的任何一个情人都没有给过她快感。对情人来说,性爱就是征服和胜利。人们有时将 “女性世界” 与男性世界相对立,但必须再一次强调,女人从来没有构成一个自主的封闭的社会;她们与男性统治群体结合在一起,在群体中占据一个附属地位;她们只是作为同类通过一种机械的一致而联结在一起的,她们之间没有那种统一的共同体赖以建立的有机一致。事实上,她没有经过能让她支配物质的技术训练的见习期;她不是同物质而是同生命打交道,而生命不会任凭工具来支配,人们只能服从它的神秘法则。世界在女人看来不像海德格尔所定义的那样,是介于她的意志和目的之间的 “工具总体”,相反,它要进行顽强抵抗,难以制服;它受命运支配,充满神秘的反复无常。她必须保证生活在偶然性和人为性中单调重复,很自然,她在重复,重新开始,从来不创造,在她看来,时间在打转,引导不到任何地方;她忙忙碌碌,却什么事也没做,因此她在自己拥有的东西中异化;这种对物的附属性,是男人让她保持附属性的结果,解释了她为何处处节俭和吝啬。女人正是通过工作跨越了与男性隔开的大部分距离,只有工作才能保证她的具体自由。一旦她不再是一个寄生者,建立在依附之上的体系就崩溃了;在她和世界之间,再也不需要男性中介。“不,女人不是我们的兄弟;通过使她懒惰和堕落,我们已经把她变成一个特殊的、陌生的存在,她除了性器官以外,没有别的武器,这不仅是持久的战争,而且是永恒的弱小奴隶出于猜疑的明争暗斗的武器,不管她是热爱还是憎恨,都不是坦率的伙伴,而是一种身心结成一体、共济会式的存在。” 许多男人仍然赞成于勒・拉福格的这番话;许多人认为,在两性之间总是有 “阴谋诡计和冷笑”,他们之间不可能有友爱。事实是,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今日彼此都不满意。但问题是要知道,是否有种最初的诅咒使他们注定要互相伤害,或者这种使他们对抗的冲突只表现为人类史的一个过渡时刻。对女人的理解。波伏瓦提出了新的观点:她认为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女人的地位不是生来就如此的,是男人、社会使她成为第二性。社会把第一性给予了男人,男人是主要者,女人是次要者。女人从属于男人。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