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微生物视野下的生命图景全纪录,是时候更新你关于生命的知识了。

内容简介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谈菌色变。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免疫系统、指导行为,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你可以通过本书重新认识人类过往对很多古老共生关系的大意破坏,同时见证当下各行各业努力构建新型共生关系的谨慎尝试。

也许,是时候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改写奥逊·威尔斯的“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了。在离不开与微生物的共生互动之中:“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动物园之旅
  • 1 生命的岛屿
  • 2 显微镜之眼
  • 3 身体修筑师
  • 4 条款与条件
  • 5 疾病与健康
  • 6 漫长华尔兹
  • 7 互助保成功
  • 8 E大调快板
  • 9 微生物菜单
  • 10 明日的世界
  • 致谢
  • 图片来源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正视微生物与我们之间的“共生”关系

    在地球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是绝对的主角。微生物无处不在,而且它们的数量是个天文数字。无论是在最深的海沟,在沸腾的地热温泉,还是在南极洲的冰层里,微生物都顽强地生存着。即使在云端也有它们的踪影,因为微生物可以充当雨雪形成的凝结核。上天入地,到处都是微生物的广阔舞台。每一个 “我” 都是一个广袤的世界,这完全改变了我对微生物、对自己、对地球的认知。这个世界比以往我们所知道的更为奇妙,更为有趣。埃德・扬在《我包罗万象》中带领我们见识了微生物世界的神奇、科学世界的精彩,让人大开眼界,惊叹连连。 “科学不是供奉在象牙塔里的东西,它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陪伴着人类的文明。”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万物生于土,万物归于土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或老鼠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与发光菌共生的乌贼只在夜间发光,而我们肠道内的细菌,每日也遵循类似的涨落起止节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通过微生物,我们能够发现自己与大大小小不同物种间的共通之处。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微观世界

        第一次阅读这样有趣、有料、严谨的微生物科学书籍,并且从这样微观的视角去看待事物的发展,给我一种错觉,人不仅是微生物的载体,还是众多微生物的组合体,重点是这是脱离我们日常观察和感受之外的事情。这是一本关于微生物的书,但不仅是一本 “讲” 微生物的书。这就像是微生物的一场旅行记录,把我带到一个从未踏足的世界。可以说,不阅读这样一本书籍,去了解微生物对动植物的影响,当人类 “以自我为主、以宇宙为中心” 的生物变得自大时,应该多看看天文学和细胞的生命科学。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3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