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结合了作者多年实践经验与心得,帮你扫除认知障碍,将设计思维从理念推广过渡到具体落地。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设计思维创新中心主任税琳琳主笔,先从总体上介绍了设计思维行动地图,阐述了创新的基本单位、如何构建创新环境以及我们如何工作,然后结合设计思维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其行动地图,并基于设计思维创新过程的共情、重构、创意、测试四大核心步骤,梳理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常用、实用、有效的33个工具,并从设计思维创新文化的营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具体建议。

本书对于创新创业人群及从事创新教育的人来说,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的工具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前言
  • 第1章 设计思维行动地图
  • 设计思维与创新
  • 创新的基本单位团队
  • 专家故事1:人力资源vs设计思维
  • 构建创新环境
  • 创新工作的流程
  • 创新活动的行动地图
  • 第2章 共情
  • 1 思维导图
  • 2 利益相关者地图
  • 3 影子观察法
  • 4 用户访谈
  • 5 关注极端用户
  • 6 沉浸体验、自己成为用户
  • 专家故事2:把脚伸进用户的鞋子里
  • 第3章 重构
  • 1 信息可视化
  • 2 共情地图
  • 3 用户旅程图
  • 4 用户画像
  • 5 用户心情板
  • 6 用户动机分析
  • 7 Why/How楼梯
  • 8 2×2
  • 9 寻找张力
  • 10 焦糖布丁
  • 11 关键视点
  • 12 机会领域
  • 专家故事3:瞄准你的客户
  • 第4章 创意
  • 1 头脑风暴
  • 2 拆解&翻转
  • 3 假设法
  • 4 启发卡片
  • 5 列表&连线
  • 6 思考帽
  • 7 创意奥斯卡
  • 8 创意故事
  • 专家故事4:用图说话
  • 第5章 测试
  • 1 快速原型
  • 2 分模块原型
  • 3 关键体验原型
  • 4 关键功能原型
  • 5 小鬼当家
  • 6 移动城堡原型
  • 7 反馈记录表
  • 专家故事5:永远没有“完成时态”
  • 第6章 设计思维创新行动
  • 1 首先要有一个问题
  • 2 选择恰当的行动方式
  • 3 准备、计划和里程碑
  • 4 快速而反复的创新行动
  • 5 阶段性评估
  • 6 创新:与不确定性共舞
  • 专家故事6:让思维长出新肌肉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重温设计思维课

    之前在公司参加过设计思维的课程,第一次上课时候的冲击感很强,Design Thinking 确实很棒。后来又在 20 年学习了得到汪老师的 MOT 关键时刻课程,也备受启发,赶紧和组内成员分享。这次看到的这本书,属于一次记忆的闪回。本书可谓是讲了设计思维的基础知识,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了设计思维的工作流程,二维四象限真是个好方法,从共情、重构、创意到测试,原来创新设计也是有方法论可言的,更好的是本书介绍了多种工具,算是全面。不过全书还是泛泛的讲述,真的还是需要经过 1-2 天的集训,作为一个有 DT1 级证书的学员,感觉书里的内容实践意义不大,作为一本设计思维启蒙书还可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阶段还绘制了交付的表格,太贴心了吧!想立马在工作中实践。

      以人为本,体会创新之美《梦想改造家》是一档关于家居设计、装修改造的综艺节目,自播出以来口碑很好,唯独有一期的 “西北红砖房 “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吐槽。在这一期中,设计师被邀请来给一位西北农民爷爷建房子。这位农民爷爷想要的房子是现代、洋气、精致的,但是设计师却建造了一个 “叙利亚风” 的房子。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设计,有的人欣赏红砖房独特的艺术感,有的人却认为这样的设计十分另类,看着 “寒碜”。正如税琳琳在《设计思维行动手册》里写的那样:“以人为中心,将人的需求作为创新的起点,这是我们理解设计思维的一个重要角度。” 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好的设计还可以触及到人类以前未曾表达的真正需求,极大地丰富人的体验。那么,能否设计出以人为本并且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呢?答案是当然可以! 方法就在《设计思维行动手册》一书中。这是一本非常适合设计师放在案头,不时翻阅的工具书。作者税琳琳专注设计思维创新教育 12 年,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很丰富。这本书没有大段的说教,都是满满的干货。作者还在每章中结合实践讲述了许多专家故事,读起来生动有趣。这本书在第 1 章中介绍了创新工作的四大阶段:共情、重构、创意、测试,并且介绍了创新团队的搭建和行动地图。在第 2-5 章节,作者针对创新工作的四大阶段,提供了可操作性极强的行动工具。最后一章,作者总结了计思维的应用。设计思维既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哲学和理念的思维,也可以作为一种设计过程,还可以作为一种实践时的工具包。书中的插画,简洁易懂,充满了设计的巧思。每个创新工作阶段的交付内容,都贴心的绘制了表格,方便实践时查漏补缺。01 共情,重构,创意,测试所有的创新活动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共情、重构、创意和测试。创新活动开始于共情。我们通过观察和共情,收集数据并理解当下的世界。共情是设计的初始阶段,也是设计的基础。一个没有共情的设计是没有温度的,是脱离现实,没有意义的。共情的下一阶段是重构。在重构阶段,共情阶段收集到的数据提炼成信息,不同信息之间的关联变成洞察,在洞察中获得智慧,找到创新点。第三阶段是创意。运用分解、连接、翻转的思考方法,产生足够多的好点子,形成创意。最后的阶段是测试。针对创意进行测试,不断的通过简单的原型测试实际产品或服务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02 重构信息,洞察需求 “要想让创新起飞,即让更广泛的受众接受并长期使用它,就需要触及人类以前未曾表达的真正需求。”—— 税琳琳 郭垭霓《设计思维行动手册》在重构阶段,数据处理后变成信息,信息和信息之间关联后变成知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在众多知识中识别有价值的观点,即智慧。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我们被数据、信息和知识吞没,而智慧依然是稀缺的。设计思维里藏着发现智慧的办法。书中介绍了 12 种重构的行动方法,其中,寻找张力让我印象最深。“寻找张力,即寻找对立的现实。”—— 税琳琳 郭垭霓《设计思维行动手册》顺理成章的事情带来的信息量十分有限,而看似矛盾的事实中,藏着深层的问题。对立的现实更值得深思,这一下打开了我的思路。关注矛盾,可以帮我们更好的透过现象看到本质。03 与不确定性共舞 “于他人相比,能够驾驭模糊性是一种竞争优势。”—— 税琳琳 郭垭霓《设计思维行动手册》在一个产品真正诞生之前,需要经历无数次的推翻。在设计的这条路上,有太多反复、模糊以及不确定性,就像是打一场不知道毫无准备的仗,甚至不知道敌人是谁,怎样才算胜利。我们只有拥抱不确定性,并且训练相应的能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书里介绍了三种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1. 系统设计力。一个好的产品需要在与它相关的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整体设计。2. 快速行动力。快速行动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一大法宝,让实践引导思维,在实践中发展创意。3. 在抽象和具象之间跳跃的能力。设计师需要在有形的产品和抽象的意义之间,不断自由的移动。这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迭代,自我进化,对冲不确定性的风险。04 结语设计思维可以从抽象与具体、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等方方面面指导设计创新工作。通过锻炼自身的设计思维,能提高我们在混乱的世界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突破口的能力。建立完整的设计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设计出充满创造性,并且以人为本的好作品。《设计思维行动手册》值得每一个从事创新工作的人反复翻阅。书里介绍的 33 种行动工具让人跃跃欲试,让我们一起边动手边学习,在行动中体会创新之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师的创意价值百万,我的却一文不值,我和大师差在哪里?

        “好好读书,奖励小猪。” 这是山村支教亮亮老师给优秀学生奖励时的一句话。拥有 11 年支教经验的亮亮老师,在学期期末时,为了鼓励优秀的学生,给孩子们送小猪。活动一经开启,立刻上了各个平台的热搜,百万计的网友拍手叫好,阅读数量达到了 1494 万次数。网友都惊叹道:“这是什么天才想法!” 同样是捐赠,为什么奖励小猪获得了那么多好评?我们提到偏远小学捐赠,都会想当然的以为只有书本、课桌是学生的需求,没有意识到偏远地区学生辍学的真正原因 —— 读书无法为家庭带来即时价值。而相比于其他机构捐赠书本、课桌、奖学金等,奖励小猪就是 “能摸得着的价值”。其实这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设计思维行动手册》中提到:“以人为中心,将人的需求作为创新的起点,这是我们理解设计思维的一个重要角度。” 说起创新能力,我们总会觉得它距离我们很远,是一些人的 “专属技能”。其实不然,创新能力遍布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即使远在山区,依然需要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如果你苦于创新能力的匮乏,那么我推荐你读一读《设计思维行动手册》,告诉我们创新的能力并不是无迹可循,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方法,有流程,有工具的实现创造力的提升。一、什么是设计思维?斯坦福 d.school 的创始人戴维・凯利先生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所服务的人群持续创新。” 设计思维可以看成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组合拳,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打法。但本质还是以人为中心,要围绕人的需求进行创造。怎么发现需求?位于上海的宜家静安店,设计师期望顾客能在一楼停留,保持 300 多人的客流量。但实际观察后,她发现一楼只有七八十的人流量,三楼才是人们想待的地方,那里陈列着家庭厨房用品和以及餐厅,一楼更多的是时尚设计。根据这个现象,设计师决定之后根据中秋节、开学季等话题对一楼的售卖品进行调整,不断地改变和翻新家具的陈列方式,提高用户的新鲜感,最终在一楼留住顾客。这里就用到了设计思维:洞察 + 创意与实现 + 测试 = 解决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深挖事物本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设计思维行动地图 —— 共情、重构、创意、测试斯坦福大学的迈克・贝瑞教授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沙拉・贝克曼教授联合提出了一个设计思维的创新流程。他们把创新活动化成了一个坐标轴,分成了 4 个象限,从具体的事情开始到最后方案的呈现,都可以用这个坐标轴概括。第一阶段:共情 —— 我观察到了什么?共情就是从已知的事情出发,尝试多角度看到并描绘出事情的全貌。我们可以借用思维动图、利益相关者地图、影子观察法用户访谈等 6 种方法,观察并理解事物的全貌。例如烤箱的再设计案例。烤箱产品已经存在了 100 多年了。它的技术和设计非常完善,如何再次创新增加设计,让产品更完善?洛可可的设计师们使用了 “关注极端用户” 方法,找到了烘焙爱好者,得到了一个绝妙的设计点:在烤箱内部安装一个像 GoPro 一样的摄像头。这样用户就可以看到面包在膨胀,蛋液在沸腾,虾仁在跳舞的场景。烤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烹饪工具,而是美好生活的载体。第二阶段:重构 —— 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在共情阶段,我们观察的信息往往是多且杂。重构就是需要我们将不同的信息清洗,最终提炼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也就是《设计思维行动手册》提到的:“把现实中具体的观察转化为抽象的思考结论。” 这个过程可以用信息可视化、共情地图、用户旅程图、Why/How 楼梯、关键视点等 12 个实用工具完成信息的重构。值得注意的是,重构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开放得收集信息,打破先入为主的观念,尽可能得破除信息茧房。第三阶段:创意 —— 方向在哪里?当前两个阶段工作完成,就到了创意得真正实现。这个阶段,团队成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 “想法越多越好”“不评判,不批判” 等,也欢迎一些脑洞大开的点子。总之,这个阶段就是:“要想到足够多的点子”。同样我们可以借用一些工具:头脑风暴、拆解 & 翻转、思考帽、启发卡片…… 举一个例子,当我们在思考一块布的可能性时,我们用假设法也许会有以下想法:假如一块布可以随着心情变换颜色,那么它是不是就可以当成人们的心情指南,恋爱中的男孩子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惹恼了女友还不自知。假如一块布可以像水一样,那么我们穿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是更轻盈还是更沉重?假如它会说话,能发生什么?假如…… 假设法能让团队迸发出创意激情,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往往可以产出有趣的金点子。同样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为自己设限,害怕自己的点子没有水平。因为 “创新需要有人提出这些‘傻’问题,它们可能正是成员甲作为专家没有想过的,也可能会启发最终那个‘聪明的解决方案’。” 第四阶段:测试 —— 我的方案还能不能更好?历经三个阶段后,我们就来到了同样很重要的环节,测试。有人担心,如果测试不理想或者失败,那么我前期的努力全白费怎么办?但创新就是一个充满了尝试、失败、再尝试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尝试、犯错才能创造出好的创新。就像书中所说:创新就是与不确定性共舞。因为没有人能不犯错,除非你根本什么都不做。我们还提倡要在早期时就开始测试,因为越早失败,意味着可以越早改进。总之,创新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我们不断地走出舒适区,探索着未知的海洋。即使我们能借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依旧要面对实际可能发生的无数个未知状况。我们完成一个挑战,就多拥抱了一片海洋。当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们的思维就像长出了新肌肉,我们也变得更富有创造力,我们就设计了更美好的人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