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78千字
                       字数
                        2014-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收录16位一流古典哲学家撰写的文章,堪称目前最理想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论。
内容简介
这本《指南》由当代重要的亚里士多德伦学者克劳特主编,收录了16位一流古典哲学家撰写的文章,深入浅出地讨论了《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方方面面,堪称目前最理想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论。
这本《指南》的结构和《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结构一一对应。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善,美德的普遍性质,特殊德行的特殊性,意愿,自我控制及自我满足。
目录
- 版权信息
 - “西方古典学研究”总序
 - 作者简介
 - 致谢
 - 编写对照表
 - 导论
 -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著作
 - 背景
 - 《劝勉》
 - 《欧德谟伦理学》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人的好与人的功能
 - 1. 关于可实践的好的目的论观念
 - 2. 人的功能
 - 3. 关于人的好的最终论述
 - 4. 一些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第三章 如何证成伦理命题:亚里士多德的方法
 - 亚里士多德证成的本质
 - Endoxa(有声望的意见)
 - 疑难
 - 找出并解释错误
 - 伦理学中可能有证明吗?
 - 基础主义
 - 经验的测试
 - 亚里士多德的方法是否过于保守?
 - “被很好地培养起来”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第四章 中道的核心学说
 -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著作之外的中道学说
 - 行动和感受的“中道”
 - 中道的核心学说
 - 作为中道品性的德性和对激情的道德教育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论伦理德性与美好
 - to kalon作为有效的目的论秩序
 - 美好的可见性
 - 快乐与赞赏
 - 美好的价值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文献
 -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论自愿
 - 自愿性的重要意义
 - 自愿性的日常和哲学概念
 - 《欧德谟伦理学》
 - 《尼各马可伦理学》
 - 约束与强迫
 -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强力与相反
 - 知识与无知
 - 柏拉图的不对称性论题
 - 对品格负责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伟大
 - 作为德性之一的灵魂的伟大
 - 灵魂的伟大与其他德性
 - 灵魂伟大之人:“肖像”及其问题
 - 德性的美学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第八章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
 - 准备工作
 - 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
 - 特殊正义的范围
 - 正义与中道学说:问题
 - 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 相互性
 - 恩惠
 - 政治正义
 - 贪婪(Pleonexia)
 - 正义与中道学说:亚里士多德的解决方法
 - 责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第九章 亚里士多德论理智德性
 - 1. 灵魂的科学部分
 - 2. 理论智慧
 - 3. 灵魂的计算部分
 - 4. 思虑与目的
 - 5. 思虑、实践科学与感知
 - 6. 思虑与时间
 - 7. 作为政治学的实践智慧
 - 8. 作为理论智慧管家的实践智慧
 - 9. 亚里士多德式的实践理性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第十章 实践三段论
 - 思虑的实践面向
 - 理论三段论与实践三段论的类比以及中项的重要性
 - 构想实践三段论以及类比性中项
 - 中项与伦理行动者
 - 中项与伦理德性:再谈思虑
 - 关于自制、不自制以及学习者的一个说明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不自制与自制
 - 前言
 - 亚里士多德的论述
 - 困难和不同的理解
 - 亚里士多德的动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快乐与痛苦
 - 作为某种好的快乐
 - 亚里士多德论快乐
 - 局限和缺点
 - 亚里士多德对快乐和痛苦讨论的连贯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友爱论
 - 1. 预备性注释
 - 2. 幸福论与理性利己主义
 - 3. NE VIII.1:《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语境和柏拉图主义背景
 - 4. NE VIII.2:亚里士多德的预备性论述
 - 5. NE VIII.3-4:三种形式的友爱?
 - 6. NE IX.4-6:友爱的特征(ta philika)与友爱的规定性特征
 - 7. 旁论“由于”(dia):动力因、目的因,抑或二者兼有?
 - 8. NE IX.7(VIII.8,VIII.12):施惠者、诗人和父母
 - 9. 种族中心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种族中心理想
 - 10. NE IX.9:重温《吕西斯》的难题
 - 11. 沉思性的快乐(相对于参与其中的快乐)
 - 12. 结论:重温幸福论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第十四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学
 - 1. 伦理的政治学
 - 2. 德性的政治维度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第十五章 阿奎那、自然法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幸福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第十六章 亚里士多德与当代伦理学
 - 繁盛
 - 伦理认识论、伦理实在论
 - 决定什么是正确的
 - 日常行动原则的系统化?
 - 附言
 - 一个被忽略的亚里士多德主题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阅读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