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如何更好更有意义地生活,是约翰生作品的核心主题,这些也是每个时代普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内容简介

作者塞缪尔·约翰生是《英文词典》编纂者,也是英国18世纪文坛领袖。他以富有魅力的个性和言说方式塑造了18世纪英国人的礼仪规范、道德观念和文艺品味,18世纪中后期也被称为“约翰生的时代”。约翰生同时影响了后世诸多作家,如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等,也备受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杨绛等作家的推崇。

本书为约翰生的作品集,以牛津《约翰生重要作品选》、哈佛《约翰生文选》和企鹅《约翰生文选》等版本为选本参考,主要收录了他在《漫步者》《冒险者》《懒散者》等报刊发表的专栏文章,同时还收录了他的诗歌《伦敦》,以及部分诗人评传、书信、游记等。全面展示了约翰生的文学才华,以及他对人性善恶、生命意义、社会意识、理想信仰、婚姻爱情、文学作用等重要命题的精辟论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诗歌
  • 伦敦
  • 人类希望的幻灭
  • 悼念罗伯特·利弗特医生
  • 致思罗尔夫人
  • 漫步者(1750—1752)
  • 漫步者 1750年3月20日 第1期 开场白:作者的荣耀与责任
  • 漫步者 1750年3月24日 第2期 未来理想与现实
  • 漫步者 1750年3月31日 第4期 新现实小说
  • 漫步者 1750年4月7日 第6期 幸福来自他国
  • 漫步者 1750年5月5日 第14期 文与人
  • 漫步者 1750年5月12日 第16期 成名的苦恼
  • 漫步者 1750年5月15日 第17期 幸福与死亡
  • 漫步者 1750年5月19日 第18期 论婚姻(一)
  • 漫步者 1750年5月22日 第19期 及早选择职业
  • 漫步者 1750年5月29日 第21期 文人的命运
  • 漫步者 1750年6月5日 第23期 作者与批评
  • 漫步者 1750年7月3日 第31期 人性的弱点
  • 漫步者 1750年7月7日 第32期 斯多葛学派
  • 漫步者 1750年7月21日 第36期 田园诗(一)
  • 漫步者 1750年7月24日 第37期 田园诗(二)
  • 漫步者 1750年7月31日 第39期 论婚姻(二)
  • 漫步者 1750年8月7日 第41期 人类不幸的原因
  • 漫步者 1750年8月21日 第45期 论婚姻(三)
  • 漫步者 1750年8月28日 第47期 关于悲哀
  • 漫步者 1750年10月13日 第60期 人物传记
  • 漫步者 1751年3月23日 第106期 作家的虚荣心
  • 漫步者 1751年4月16日 第113期 论婚姻(四)
  • 漫步者 1751年4月20日 第114期 论死刑
  • 漫步者 1751年5月14日 第121期 文学的模仿
  • 漫步者 1750年6月11日 第129期 需要进取精神
  • 漫步者 1751年6月29日 第134期 反对拖延
  • 漫步者 1751年7月9日 第137期 论一般知识的必要
  • 漫步者 1751年7月27日 第142期 乡村的暴君
  • 漫步者 1751年8月3日 第144期 成名的困难
  • 漫步者 1751年8月17日 第148期 父母的专制
  • 漫步者 1751年9月14日 第156期 写作“规则”
  • 漫步者 1751年10月1日 第161期 租房记事
  • 漫步者 1751年11月2日 第170期 一个妓女的遭遇(一)
  • 漫步者 1751年11月5日 第171期 一个妓女的遭遇(二)
  • 漫步者 1751年11月9日 第172期 暴发户的行为
  • 漫步者 1751年12月7日 第180期 生活与学习
  • 漫步者 1751年12月17日 第183期 论妒忌
  • 漫步者 1752年3月14日 第208期 结束语:写作意图
  • 冒险者(1753—1754)
  • 冒险者 1753年6月27日 第67期 人类社会的福祉
  • 冒险者 1753年8月25日 第84期 马车上的空虚无聊
  • 冒险者 1753年8月28日 第85期 知识的作用
  • 冒险者 1753年10月16日 第99期 英雄:成功与失败
  • 懒散者(1758—1760)
  • 懒散者 1758年6月17日 第10期 不要过于自信
  • 懒散者 1758年9月9日 第22期 兀鹰怎么看人类
  • 懒散者 1758年9月16日 第23期 债务人的牢房(一)
  • 懒散者 1758年11月18日 第31期 论懒散
  • 懒散者 1759年1月6日 第38期 债务人的牢房(二)
  • 懒散者 1759年1月27日 第41期 友人的逝去
  • 懒散者 1759年6月9日 第60期 论批评家(一)
  • 懒散者 1759年6月15日 第61期 论批评家(二)
  • 懒散者 1759年11月3日 第81期 欧洲掠夺者
  • 懒散者 1759年11月24日 第84期 传记写作
  • 懒散者 1759年12月22日 第88期 人的局限性
  • 懒散者 1760年2月23日 第97期 旅行作者应写什么
  • 懒散者 1760年3月15日 第100期 一个所谓的好妇人
  • 懒散者 1760年4月5日 第103期 最后的话
  • 其他杂志文章
  • 为中国茶辩护
  • 再为中国茶辩护
  • 英国普通士兵的勇敢
  • 新闻记者的责任
  • 爱国者:致大不列颠的竞选人
  • 前言
  • 《英文词典》前言
  • 《莎士比亚戏剧集》前言
  • 诗人评传(节选)
  • 弥尔顿
  • 考利
  • 德莱顿
  • 艾迪生
  • 蒲柏
  • 萨维奇
  • 格雷
  • 游记
  • 苏格兰西部群岛旅行记(节选)
  • 书信 日记 祷词
  • 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
  • 致詹姆斯•麦克弗森
  • 致希尔•布思比
  • 致乔治•斯特拉恩
  • 致詹姆斯•鲍斯威尔
  • 致鲍斯威尔夫人
  • 致思罗尔夫人
  • 日记
  • 祷 词
  • 译后记
  • 参考书目
  • 约翰生年表
  • 《约翰生全集》目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的局限性:约翰生作品集》

    约翰生作品里总是跳动着焦虑和不安,因为生与死、痛苦与幸福、虚荣与诚实、妒忌与荣耀、邪恶与正义、恐惧与信念、狠毒与仁慈、谬误与真实、轻信与自信、观念与实践、现实与理想、过去与未来,种种纠缠不清的矛盾和情境,也是各时代人的共同困惑或共通困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的局限性是什么?从这本两百多年前的书中看看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626 本《人的局限性》一个作家炫耀自己的情形,可比作一个处于热恋中的人,心里充满某种炽热的激情。情场上有这样的箴言:“爱要耐心含蓄,婚事才容易成全。” 那些急于表白自己爱情的人,反而给自己的愿望设下了障碍,而那些从失恋中汲取经验教训的人,则竭力掩饰自己的热情,耐心等待,直到他们的情人愉快地流露真情。同样的方式如果对作家也适用的话,那它会使作者免受时代的许多苛责和反复无常的批评。人类的思考,从不满足于直接出现在眼前的事物。因此,人们总要与现状保持一定的距离,让自己迷失在对未来的幻想中,以至于人们为了那也许永远也得不到的理想,忘记在自己现有的能力下,适当地享受眼前的时光。这是一个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由于这是个可以轻松嘲笑同时又可以严肃雄辩的问题,它必会受到所有幽默俏皮话的奚落和所有修辞陈述的夸大。一个人的理解力、一个人自然的性情,不论对创造每个伟大的事件或优秀的成果有多么必要,确实很容易被奢侈而放纵的欲望所损害。就好比一些植物,由于过多地接触阳光而被晒死,尽管太阳给植物世界以生命和美丽。也许那些渴望以写作成名的人,比起任何其他阶层的人,更需要谨慎地反对这类 “幸福的期待”。一个有丰富幻想的人,一旦找到发展他思想的机会,就会直接涉足出版物,让自己走向世界。在过去的浪漫作品中,每个角色的情绪都与人们保持较远的距离,读者很少有让自己卷入角色、效仿人物的危险;作品所表现的美德和邪恶,都同样超出读者个人生活行为的范围。读者既喜欢英雄又欣赏叛徒,既爱好救助者又同情受害者。作品里这些另类人物,只受到他们自己行为动机的约束,他们的错误或优点都与读者个人无关。在叙述中,历史的准确性是不存在的,可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把最完美的道德观念表现出来。这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很现实,既不是天使也没有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人们对那些他们认为不可信的事不会去模仿。人类所能达到的最崇高和最纯洁的美德,自会在各种事物变革的考验中表现出来。通过战胜某些灾难,忍受某些苦难,这些美德教导人们应该希望什么和应该如何行动。我们应适当地去探究,如何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接近这个升华自己的境界,如何能早些避免外在的干扰,确保我们的思想处在平静的状态。因为,仅仅自诩绝对独立是荒唐无用的。对每个冲动,可有一个灵活的应对;对临时事件的独断裁决,应有一个耐心的顺从。这只是一种较低级的思想上的尊严。因此,无论被剥夺还是被削弱,这类思想自诩来自上天的原始启示,希望把永恒的善良和不变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无论多么习以为常,人们都不应对那些对美德怀有热情而忽略实践它的人加以责备。世上没有比用 “虚伪” 这个词来谴责他更为不公正的了。既然他已真诚地相信有能力克服自己的情绪,他不必亲自取得胜利,如同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去航海或旅行,他不必鼓起勇气或努力亲自为之,而可以真诚地推荐其他小觑自己能力的人去做。如果某种情绪极大地破坏了我们的理解力,但还没有伤害我们去欣赏由理性适当规范给我们带来的生活的优越性时,此刻虽然我们发现自己沉浸在悲哀中,为那些消失而无可挽回的事感到无比痛苦,但我们接受 “思考死亡” 这个药方还不算太迟。为此,我们应有效地思考人生不稳定的状态,注意避免忧伤所导致的荒唐行为,因为如果这种哀伤的情绪稍微持续下去,连我们自己也会被带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地球人。

        人乃万物之灵,但并不是万能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