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汇集国内外来自法学界、社会学界和人类学界的16位学者围绕“法律的经验研究”主题的精彩演讲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面向全国法学生举办的"法律的经验研究高级研修班"上的授课内容整理而成,汇集了国内外来自法学界、社会学界和人类学界的16位学者围绕“法律的经验研究”这一主题的精彩演讲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方法与理论、主题研究和评论,是目前社科法学经验研究的最高且最具代表性成果,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非常适合有兴趣了解和学习跨学科法律研究的人们品读。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得到了读者和市场的认可,很快销售一空;修订版除了对部分文字做了润色外,更重要的是,对其中部分文章做了调整,提高了本书的学术质量。

目录

  • 版权信息
  • 修订本序
  • 法学研究的经验道路(代序)
  • 第1部分 理论与方法
  • 法律的经验研究
  • 法律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 比较研究与抽样
  • “田野八式”与人类学的田野研究
  • “地势”与人类学调查
  • 向“无意义”中发现:实地调查者的心性结构
  • 华中村治研究群体的经验训练
  • 经验研究中的“历史感”
  • 法律的日常建构:一个方法论的提出
  • 第2部分 主题研究
  • 媒体资料的运用与经验研究
  • 行政诉讼的经验研究
  • 法院经验研究的回顾与体会
  • 一个真实的马锡五审判方式
  • 第3部分 评论
  • 可以有不一样的法学
  • 经验研究背后的中国话语
  • 经验研究的理论、立场与方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对我很有启发的书,虽然大学专门学法学,学校时对法学研究也非常好奇,常常去打打酱油,参加工作后也曾在研究室工作过,且自己在工作中一直在思考一些实务问题,但应如何成文?应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等等,我是仅知一星半点。而我当我阅读此书后,知道了些。做学问理应针对问题而进行,但在现实或学术界中,我们做学问针对的问题,并不是我们实务中的真问题。哪怕是找到了真问题,解决问题所用的理论并不是我们自己的理论,而是别国的理论。但这个别国的理论真的对我们管用吗?法学要关注实际问题。调查什么样的问题、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应提出什么问题,就是我们法学的研究方向。在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变化环境,就不能仅仅待在象牙塔内进行研究,而应该走到老百姓群众中去。唯有如此,从实践中来的问题和理论才经得起检验。具体到田野调查方法,在社科法学中有定性、定量研究之分,其中访谈是一个常用的调研之法。易江波老师提醒我们,访谈应注意的几个原则非常实用、非常到位!我把它总结一下,如果要去做访谈的社会调查,应该把握以下原则:第一,访谈应该是 1 对 1 的,而不是一对多的座谈;第二,访谈应该是到被访谈者熟悉的环境比较好,比如说工作单位、办公室等等;第三,访谈过程中问题不能太僵化,还是要灵活,同时在访谈过程之中要随时注意被访谈者的情绪而对问题及时调整;第四,要注意给被访谈者保密。历史文献分析,真是一个很好的做司法实务实证研究的方法!从这里让我想到了我们法院的调查研究中就缺少对历史文献分析的这种方法,而事实上这种方法在法院的实务研究中应该是有很多的,比如说为了研究农村宅基地的处理问题,我们可以把近 30 年以来的人民法院报上的关于农村宅基地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可惜我们很少使用这些实用的好方法。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