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2千字
字数
2018-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对灾难文学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书稿凡分三篇,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灾难文学。上篇:灾难文学的理论反思。对灾难文学进行了文学的本体研究和美学的主体研究。中篇:灾难文学的文体研究。具体分析汶川大灾难文学和舟曲泥石流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不同的文体。下篇:灾难文学的个案研究。用五个案例来具体分析灾难文学。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来研究灾难文学,显得很有必要和及时。书稿有较高出版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高起点 多角度 全方位——序范藻教授《痛定思痛:灾难文学研究》
- 上篇 灾难文学的理论反思
- 文学的本体研究
- 灾难文学的学理探究
- 灾难文学与灾难场景
- 地震小说的创新策略
- 灾难文学的价值追寻
- 灾难文学的创研述评
- 灾难书写的冷与热
- 灾难文学是一面镜子
- 美学的主体研究
- 汶川大地震的美学反思
- 灾难文学的美学介入及其神学冥思
- “灾难叙事”,从文学创新到美学创意
- 透过闪烁的泪光……
- 中篇 灾难文学的文体研究
- 汶川大地震文学:突然的惨痛
- 诗歌:在铺天盖地中深情地吟唱
- 散文:在形散神聚中自由地呈现
- 报告文学:在收放自如中激情地展现
- 纪实文学:在虚实相生中悄然地绽放
- 小说:在多元视角中的迟来表现
- 舟曲泥石流文学:沉重的伤痛
- 诗歌:文汇人心 网聚民意
- 散文:现场书写 及时传达
- 报告文学:全景扫描 典型写真
- 下篇 灾难文学的个案研究
- 纪实文学
- 三重时间中的“我们”——有关灾难文学另一种表述的启示
- 诗歌
-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美学还原——从姜明的《万物生长》看灾难文学的价值选择
- 小说
- 超越灾难书写的美学立意——试论姜明长篇小说《寻根》的文化意义
-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生命之歌——邹瑾的长篇小说《天乳》对灾难文学创作的新启示
- 秦岭的命运书写:触及心灵的强震
- 影视
- 《唐山大地震》:绵延的“余震”效应
- 附录
- 灾难文学研究文章目录
- 黑色的“5·12”——献给死去的和活着的人们
- 今夜,写给你的信
- 后记 思考灾难,让生命更有尊严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四川大学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有400余种图书获省、部委以上奖励。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企业的骨干企业,2012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中小学教辅材料主科出版全资质,201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资质。2011年以来共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7项,2013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