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真诚袒露龙应台、安德烈母子两代的碰撞与交融,平等探讨心灵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本书特别收入弟弟菲力普写给哥哥安德烈的信《谁说香港没文化》。

内容简介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龙应台无论如何要认识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从此,他在德国,她在香港,他到香港,她到台湾,母子俩用了长长的3年时间相互通信——“18岁那一年”,“年轻却不清狂”,“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大学生哪里去了”,“为谁加油”,“你知道什么叫21岁”,“独立宣言”,“向左走,向右走”……平等得令人惊讶,坦率得近乎痛楚。他们原来也可能在他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她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 龙应台
  • 连结的“份” / 安德烈
  • 第1封信 十八岁那一年
  • 第2封信 为谁加油?
  • 第3封信 逃避国家
  • 第4封信 年轻却不清狂
  • 第5封信 对玫瑰花的反抗
  •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 第7封信 有没有时间革命?
  • 第8封信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 第9封信 两种道德
  •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 第11封信 阳光照亮你的路
  • 第12封信 让豪宅里起战争
  • 第13封信 向左走,向右走
  •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
  •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树
  •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镇
  • 第17封信 你是哪国人?
  • 第18封信 哪里是香格里拉?
  • 第19封信 问题意识
  • 第20封信 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
  • 第21封信 文化,因为逗留
  • 第22封信 谁说香港没文化? ——菲力普给安德烈的信
  • 第23封信 缺席的大学生
  • 第24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养
  • 第25封信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
  • 第26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 第27封信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 第28封信 给河马刷牙
  • 第29封信 第二颗眼泪
  • 第30封信 KITSCH
  • 第31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 第32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
  • 第33封信 人生诘问
  • 第34封信 你知道什么叫二十一岁?
  • 第35封信 独立宣言
  • 第36封信 伟大的鲍勃·迪伦和他妈
  • 龙应台 在时光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你心中,家书抵几金?

    🌸 龙应台的这本《亲爱的安德烈》,母亲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用三年的时间,通过书信的往来,用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相处,去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36 封信,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那些紧锁的心门,也是一个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亲子相处的另一种可能性。🌸 信件的形式更容易触动到内心,很多话语也更方便去表达,当那种充沛的感情述诸于笔端和信纸时,那种无言的喜悦让人沉醉其中。🌸 还记得今年父亲节时写给老爸的信,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若是用话语面对面对他说,我想,我除了说节日快乐外,很难再说其他的了。🌸 中国人以孝为先,比较重感情,但对于感情的表达却比较含蓄,更多的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一个人的关怀和爱意,那些拥抱和说我爱你的时刻很少很少。比如亲手为你做一顿饭,记得你的口味,把你喜欢吃的都留给你。天冷了提醒你加衣保暖,半夜起来为你掖好被子。🌸 还记得上次回家的时候,跟老爸一起去县里买东西,开着电动车去,那台车比较小巧,勉勉强强可以坐两个人,当我坐在后面的时候,有些慌乱,因为空间比较小,我想环着老爸的腰,那样子坐着会比较舒适些,当我张开手时,发现无处安放,停了会,又默默把手放下。老爸看到了,他的眼睛看向前方,一阵沉默,然后他笑了笑,说坐好了。我把手放在自己的大腿上,说了好。🌸 我们都爱着对方,却羞涩于话语的表达,日常的交流无非就是些生活琐碎,而对于心里的那些疑虑和烦恼闭口不提,只能不断向外探索。就像龙应台在书里说:「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爱应该成为我们彼此想靠近的一种联结,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借口,一种不作为的借口。🌸 亲子时光,是可以随意讲废话的时刻,在一个处处激励我们上进努力的年代,我们不缺老师和讲道理的人。相反,大家都在发声,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与父母相处时,放下自己的防备和伪装,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也给予对方唠叨的权利。平和地表达,用心去聆听,去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是只属于你们之间的亲密感。这过程肯定会艰涩不舒服,即使你们有着至亲的血缘关系,毕竟中间有隔代的差距,年龄的阻隔是一个很难跨越的沟壑。同一件事情,作为年长者的父母会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成熟的经验,而年轻的子女有着对于未来的期盼和见解。🌸 就像书中龙应台和安德烈,他们也有争辩的时刻,十八岁的龙应台肆意张扬,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热烈奔放,而十八岁的龙应台生活在贫苦的渔村里,养成了谨小慎微,却有一股特别韧劲的性格,对事情的看法自然不一样。让我感动的是,龙应台一直把儿子当做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事实上他也确实成年了。尽管龙应台在她面前抽烟,尽管她也会不舒服,却还是尊重儿子的选择,毕竟,成年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但很多时候,在父母的眼中,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嘘寒问暖的同时,也会强行干预你的行为,然后就是争吵,或者是无言的对抗。双方都把自己深处的那扇门关上,能看到的,只有表面的生活琐碎。🌸 不一定需要用书信的方式去深入了解彼此,放下所谓的面子和羞涩,多与父母说说话,唠唠嗑,去看看生活中他们的另一面。至少,你要试一试,毕竟,亲子一场,也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珍惜眼前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36封家书化解了爱的危机

      那个让她拥抱,让她亲吻,让她牵手,让她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哪里去了?此刻,在她跟前的男生,脸上早没有了可爱的 “婴儿肥”,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 “冷” 地看着她。假期中会面时,他愿意将所有的时间给他的朋友,和她对坐于晚餐桌时,却默默无语,眼睛,盯着手机,手指,忙着传讯。她知道他爱她,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 34 岁;横在他们中间的还有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害怕他们的关系如水上浮萍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他们一起做了不同的尝试 —— 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了一个专栏,一共有 36 封回信。这些信合在一起出版,成了《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 36 封家书》。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龙应台回归到母亲身份,想要重新认识十八岁儿子所做的的各种努力。同时,也让我一遍又一遍问自己,女儿将来长大了,冷冷地看着我时,我们要如何化解这种爱的危机?我想,我现在可以提前做的,就是保留我们顺畅沟通的通道,不以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的独立自主和自由表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母子间的对话—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母子间的每一次对话,都流露了母亲对孩子的恋恋不舍,关心备至,心里虽然明白孩子会渐行渐远,应该慢慢学会放手,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可是,每一次放手,心里都会不舍,每一次看着孩子的背影,心里都纠结,亚洲的母亲,学会放手!只有放手,孩子才有勇气有信心面对外面的世界,自己的路,终归由他自己去走!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让孩子越来越自由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