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你解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差异,揭晓科学的本质。

内容简介

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

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

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自序
  • 第一章 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 两种基本用法
  • 科学:夷之长技
  • 科学:来自日本的西方词汇
  • 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 小结
  • 第二章 西方科学溯源:希腊理性科学
  • Science的辞源及其演变
  •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 自由的学术:希腊科学的非实用性与演绎特征
  • 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 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 自然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 小结
  • 第三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 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 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科学形态
  • 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 第四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 求力意志: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 世界图景化:自然数学化与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 第五章 西方另类科学传统:博物学
  • 什么是博物学
  • 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兴衰
  • 博物学的当代意义
  • 重建科学谱系
  • 第六章 传统中国的科学
  • 李约瑟难题
  •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类历史

    作者从古今中外把科学写了一遍,是科学的万花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学是什么?

      “人们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来辨别科学和非科学,并不需要一个绝对正确、普遍适用的可当作尚方宝剑的科学标准。如果想区别科学与常识,你可以强调科学的精确性和逻辑连贯性;如果想区别科学与宗教,你可以强调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如果想区别科学与人文学科,你可以强调科学的数学和实验特征。” 科学究竟是什么?作者从中西方文化源头出发,探究了科学的产生以及科学产生的意义,对比了中西方文化对于科学产生的影响,是一本值得花时间去读的科学史著作。谈到科学,我们可能会想到理性、真理。理性和真理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也就是在以人为尺度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对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益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就是由科学这样一种价值判断方式得出的。换言之,科学是目前为止,人类认知世界的多种方式中的让人类自觉可靠稳定,且能给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以秩序的其中一种。仅此而已。因此,假设有一天科学被取代,或者科学已消亡,我们也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毕竟,此物消亡,也可能预示着彼物繁荣,谁能预料到彼物就不是比科学更有益于人类更高级别追求的途径呢?以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科学方法认知科学

        黑格尔说:熟知不等于真知。当科学这些基本概念认知追究起来时,发现对其认知和真知真的差了很远。吴国盛老师这本《什么是科学》从科学史的角度,用简介逻辑把希腊科学、近代科学和 * 李约瑟难题 * 讲清楚了。科学起源于对自由人性的追求和涵养,是一套认识事物和世界的方法。是以数理逻辑、实验为前提,通过逻辑归纳、演绎等认识事物本质的一套方法论。

          转发
          2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