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杰出经济学家向主流理论宣战,全面揭示经济繁荣之谜。

内容简介

本书两位作者都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杰出经济学家。他们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国际发展机构任职经历,以及为整个发展中世界求索繁荣之路的迫切愿望。

在书中他们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和富有寓意的故事回顾了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历史,并通过扎实的研究得出结论:即使在物质和人力资本匮乏、制度基础薄弱的条件下,经济增长与转型也有可能发生。这一结论颠覆了认为成功发展总是基于一定先决条件的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他们为整个发展中世界提供了一幅可以在任何地方创造共同繁荣的实用路线图。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导论 令沧海变桑田的艺术
  • 小镇的美容业:店铺林立,缘于何故?
  • 演绎经济奇迹:沙漠中的绿洲
  • 中国马铃薯:成也“土豆”,败也“土豆”
  • 马里的芒果:从内陆“远渡重洋”的历程
  • 超越轶事的佐证:经济发展中的已知与未知
  • 第一章 陈腔滥调的言语暴行
  • 基础设施:是障碍,也是随手可牵的“替罪羊”
  • 现实和神话:孱羸的人力资本基础
  • 穷懒汉的故事:生产率的分析
  • 第二章 制度与金融发展:令人不快的真相
  • “欠发达”的政治制度:治理之谜
  • 定义腐败:一些基本的概念问题
  • 腐败和治理的学术转向
  • “良政”治理的机会成本之辩
  • 无能和腐败,哪个更糟?
  • 治理:一个激励相容的政策框架
  • “欠发达的”金融制度:智力模仿的幻想
  • 寻求合适的金融制度
  • 重新定义金融结构及其优化
  • 第三章 机会经济学:政策处方清单
  • 殖民主义经济学:短命的歪理
  • 发展思潮与滞后性
  • 增长:深奥难寻的求索
  • 对实质性制约的随机搜索
  • 增长诊断:潜力与局限
  • 政策处方过量,改革成效寥寥
  • 第四章 失败缘由与成功秘诀
  • 随机增长的标准模型并不现实
  • 验证神话:“身残志坚”的标准模型
  • 厘清真假实幻:误导的故事和修正主义那些事儿
  • 不可或缺:协调和外部性
  • 是什么在维持增长?
  • 为什么错失了机会?
  • 顺势而为
  • 令人不快的副作用:对外国援助的软瘾
  • 谨慎许愿……
  • 援助成瘾和标准增长秘诀的超经济学
  • 附录4.1 援助成瘾国家表现的实证检验
  • 基本统计和事实
  • 实证检验:援助成瘾国家的表现是否优于其他国家?
  • 主要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进取的务实主义:首屈一指的经济原则
  • 农业与工业发展的悖论
  • 避免落入美化农村贫困的陷阱
  • 了解全球增长的动态及其潜在红利
  • 包容性和持续增长需要结构变迁
  • 结构变迁主要源于工业化进程
  • 校准起飞的节奏:延迟享受的益处
  • 附录5.1 全球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分析
  • 第六章 创造经济奇迹的艺术:行动指南
  • 合理选择:“战略的本质是选择不做什么”
  •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合理地选择和实施
  • 步骤一:确定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
  • 步骤二:消除现有企业的相关约束
  • 步骤三:寻求外商直接投资或促进新企业孵化项目
  • 步骤四:对私人部门的自我发现进行推广
  • 步骤五:将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转变为产业集群
  • 步骤六:提供有限的补贴以弥补外部性
  • 第七章 借力全球化: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 全球贸易形势与模式:除了恐惧自身,我们无所畏惧
  • 进入全球价值链,增加创造性,学习并成长
  • 如何促进生产和贸易?超越集群的随机理论
  • 为什么经济特区通常未能形成有自生能力的产业集群
  • 建立成功的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一些指导原则
  • 通用原则建议
  • 有效的制度安排
  • 土地、设施和服务
  • 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 将腐败和寻租风险降至最低
  • 附录7.1 全球价值链参与方:部门分组
  • 结语 立足当下
  • 哪里出了问题?过往的理论和政策失误
  • 何去何从?重返务实主义
  • 全球格局变动下的后发优势红利
  • 参考文献
  • 导论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战胜命运,走出贫困

    本书由林毅夫和喀麦隆经济学者塞勒斯汀・孟加合著,观察视角贴合各发展中国家实际,探讨落后国家如何摆脱贫困,从政府与市场关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本、腐败治理、金融发展、国际贸易等方面入手分析这些国家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一些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损耗的解决思路,同时也对华盛顿共识进行批判,探讨适合各国实际的发展思路。作者把鼓吹华盛顿共识的行为称作 “陈腔滥调的言语暴行”,不顾发展中国家实际,提出全盘私有化改革的思路,并认为 “所有的基础设施障碍都需要排除”,忽视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协同配合产生的效益。实际上,单凭私人部门发力是无法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基础设施发达可以极大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电信、电力、交通运输和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发达离不开举国体制的优势支持,通过集中资金和集中管理来完成目标,为各种大型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并且,作者提出 “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并行发展,相助互济”,这二者也并非处于绝对的先后逻辑。政府部门掌握信息和资源优势,补足私人部门短板,能在调研、分析、培训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提高企业效益。发展经济要讲科学,注重实效,充分结合本国资源禀赋,而不是被所谓主流话语带偏。如果违背比较优势,去扶植低效率的行业,就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使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的产业活动中。今年斯里兰卡出现债务危机而破产,造成社会动乱,为什么当初就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有机农业?发达国家的先进、高效益的产业,不是一步两步可以追赶的,牺牲了效率,减少了产出,财源就更快走向枯竭,陷入 “万万不能” 的窘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战胜命运

      立足当下著名寓言叙事诗 《百鸟朝凤》是 12 世纪波斯诗人法里德・阿塔尔的作品,诗中所讲述的故事,可以很好地概括本书的论点,而且也能给前面的章节中描绘的政策框架带来更多的启发。在这个故事中,百鸟决定寻找鸟中之王 —— 凤凰。当得知要找到凤凰就不得不踏上一条漫长且艰险的征途时,许多鸟都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并持保留态度。但是整个活动的领导者 —— 戴胜鸟,巧妙而雄辩地说服大家迎难而上,它一边用诙谐的寓言去安抚大家的恐惧情绪,一边规劝大家向鸟中之王凤凰居住的神秘岛屿飞去。然而,这趟旅途却并不顺利。在路上,每只鸟都面临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老鹰飞得很快,想第一个到达,但却迷了路;鹦鹉穿戴着沉重的珠宝首饰,最终却因费尽力气而坠落;鸭子太懒惰;雀鸟害怕风暴,不敢继续飞翔…… 有的鸟放弃了,有的鸟决定返回,有的鸟找到各种借口离开,有的鸟甚至在途中付出了生命。它们智慧的领袖 —— 戴胜鸟,一直激励着所有的鸟,让它们保持耐心、谦逊和勇敢的心态,这样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克服旅途的恐惧。最终只有三十只鸟完成了整个旅途 —— 一条充满了知识和智慧、沮丧和欢乐的旅途。然而,当它们到达了目的地 —— 凤凰居住的地方时,映入眼帘的只是一个清澈如镜的湖,鸟中之王凤凰根本不在那里,它们看到的只是自己在湖中的倒影!此时,这三十只寻找精神真理的鸟终于领悟到了故事的真谛: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寻找鸟中之王了,因为王就在它们各自的心中。故事是用波斯语写成的,在波斯语中,“si” 的意思是三十,而 “murgh” 的意思是鸟,所以,在阿塔尔的这个故事里,他把鸟中之王命名为 “Simurgh”。《百鸟朝凤》实际上讲的是对真理的求索,虽然真理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但我们往往却视而不见。同时,这也是一个在克服错误、恐惧、急躁、贪婪和怀疑的过程中坚持和守望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很好地概括本书关于发展经济学的论述: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认为低收入国家如果要启动并保持经济增长,必须先达到一个完美的理想状态,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在忙于对这种完美的追求,这是很危险的。尽管各个学术流派之间存在分歧,但发展经济学家倾向于在开始对国家情况进行评估之前,就把高收入经济体确立为所有贫困经济体应该模仿的榜样,而且他们还会列出一个冗长的 “缺失成分” 清单,认为只有在补齐这些缺失的成分之后,发展中国家对繁荣的求索才是令人心悦诚服的。不论他们把自己定义成早期结构主义经济学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还是后华盛顿共识时代的随机技术支持者,许多发展经济学家都或含蓄或明确地在寻找他们学术之途的凤凰,以期找到必要的学术和政策处方作为经济成功的前提条件。本书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看待经济发展:考虑到历史和政策上的教训,不论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环境,经济成功的秘诀都只能在每个国家的当前发展状态中找到。同时,设定一长串的前提条件以及对繁荣之凤凰的艰难求索,是具有误导性的。* * *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的贫困率在稳步下降 —— 这主要是得益于少数几个较大国家的进步,比如中国 —— 解决贫困问题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全球性挑战。客观上来看,世界上存在着数以十亿计的深陷经济和社会双重苦难的人,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球和平和安全依然是脆弱不堪的,这是一个广泛的国际共识.2015 年 9 月,全球领导人齐聚纽约,他们在雄心勃勃地制定 2030 年国际社会所要达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些因素。但是,消除贫困和求索繁荣并不是那么容易:从 1950 年到 2008 年,世界上只有 28 个经济体把它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了 10%以上。而在这 28 个经济体中,仅有 12 个是非欧洲并且非石油输出国家。这个小小的数字让人清醒地看到了一个事实:这个星球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还被困于中等收入或低收入的状态中。发展经济学家必须找到一条途径来提高这些国家的收入,这样它们才能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从而实现 “无贫困世界” 这一全球人类共同的梦想。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