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时代在进步,人性在重复。不理解现实,就没法读懂历史;读不懂历史,也很难理解现实。

内容简介

西汉是我国首个统一强盛的帝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全书对西汉的兴衰,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汉高祖刘邦在位7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了基础。之后通过“文景之治”,经济蓬勃发展,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曾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点。经过昭帝、宣帝两代38年的“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执行,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汉帝国的统治,此后几代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及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8年,王莽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新,至此西汉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作者以流畅的文字,翔实的史料,勾画了一幅西汉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图画。书稿中作者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议论、点评,语言犀利,极富个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剖析对现代中国影响最深的两段历史
  • 前言:在盛世与衰世之间
  • 第一章 一统天下与迅速败亡
  • 第一节 统治难题:天下苦秦久矣
  • 第二节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第三节 至死不悟:西楚霸王的末路
  • 第四节 大风起兮云飞扬:汉家初创
  • 第二章 德莫胜于孝文皇帝
  • 第一节 由功臣拥立的“弱势”皇帝
  • 第二节 通往繁荣之路:国退民进、轻徭薄赋
  • 第三节 四海止戈:奉行和平主义的外交政策
  • 第四节 宽刑重法:一代仁君
  • 第五节 举荐贤良方正与慧眼识英才
  • 第三章 勉强合格的继任者与文景之治
  • 第一节 七国之乱:皇帝与本家诸侯的火拼
  • 第二节 盛世的奠基:文景之治
  • 第四章 全面扩张:千古一帝的雄心
  • 第一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祖孙的权力斗争
  • 第二节 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 第三节 开疆拓土:一定要超越秦始皇
  • 第五章 雄才大略:不拘一格用人才
  • 第一节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平民精英的崛起
  • 第二节 世家大族与平民精英的冲突
  • 第六章 汉家自有制度:霸、王之道
  • 第一节 “国进民退”与酷吏的兴起
  • 第二节 严厉打击:控制贵族豪强
  • 第七章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与统治末期的转向
  • 第一节 绝对独裁的体制:外朝与内朝
  • 第二节 晚年的悲剧与幡然悔悟
  • 第八章 盛极一时:舟车所通,无不臣妾
  • 第一节 “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
  • 第二节 故剑情深:平民出身的汉宣帝
  • 第三节 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之时
  • 第四节 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
  • 第五节 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 第九章 乱我家者,太子也:家天下的悲哀
  • 第一节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第二节 俗儒执政:优游不断的皇帝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理解现实,就没法读懂历史;读不懂历史,也很难理解现实

    西汉是我国首个统一强盛的帝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作者以流畅的文字,翔实的史料,勾画了一幅西汉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吃立于世界之林的图画。书稿中作者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议论、点评,语言犀利,极富个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盛世的条件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896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三)历史 -《盛世西汉》(73)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秦汉风云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七本是《盛世西汉》,时代在进步,人性在重复。不理解现实,就没法读懂历史;读不懂历史,也很难理解现实。西汉是我国首个统一强盛的帝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全书对西汉的兴衰,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汉高祖刘邦在位 7 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 “与民休息” 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了基础。之后通过 “文景之治”,经济蓬勃发展,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曾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点。经过昭帝、宣帝两代 38 年的 “与民休息” 的政策的执行,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汉帝国的统治,此后几代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前。2、精彩内容:①历史的读法历史有两种写法,一是科学化,即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探寻历史内在的规律,其代表是法国年鉴学派以及经济史、自然史、人口史等专门史学派;二是叙事化、文学化,其杰出的代表是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另一代表是《资治通鉴》,也以叙事为主,兼具文学化。两种写法各有侧重,各有所长,前者更适合专业读者,后者更受一般读者的欢迎。职业经理人是不可靠的,因为这是由基本的人性决定的,是超越社会制度与时代的存在。作为管理国家的职业经理人,官僚集团同样如此,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作为职业经理人,官僚们会出于自身利益而罔顾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或渎职、不作为,或从个人到组织化的贪腐,这些都是官僚们或人类的自然天性。历史的必然性则表现在气候、经济、人口、技术等长时段的背景变化方面,这些变化犹如缓慢而不可逆转的地壳运动,在上面活动的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脚下的运动,再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无法扭转历史的大趋势,最多只能延缓或加速,这就是历史必然性与不可控性。②西汉的格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只存在了 12 年,就被六国的旧王族、贵族以及民众联手颠覆,中国重新回到了群雄割据的内战时代。在这场史称 “楚汉相争” 的新版七国争雄的内战中,先秦诸国的王族、贵族被消灭殆尽,原楚国的一个平民刘邦率领一群平民在废墟上建立了汉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布衣卿相”—— 即由平民建立的政权。虽然表面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汉朝实质上更类似于先秦的周朝,并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皇帝只是天下的盟主,全国 62 个郡,他只能控制其中的 15 个,其他地区均由楚汉之争中的盟友们即所谓的异姓诸侯王们控制,历史似乎又恢复到了从前。当时处于长期独立状态下的民众毕竟并未形成一个统一国家的认同,统一需要循序渐进,所以汉朝不能像秦朝那样急于求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刘邦的子侄们逐渐长大成人,与中央政府的离心力越来越强,最终演变成为七国之乱的内战。战后,诸侯王国的独立性大大削减;汉武帝又通过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使得诸侯王国实质变成中央直辖的政区,汉朝终于实现了中央集权,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③盛世的条件盛世之所以能够成为盛世的一个必要条件:政权要长期稳定,经济必须长期稳步发展。盛世像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有发育、壮大、衰落三个阶段,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很难成长、壮大。西汉、唐朝、清朝的盛世都经过了一个世纪左右才能到达顶峰,在盛世的发育阶段都奉行了长时期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以恢复国力。西汉与清朝盛世还有制度上的优势,在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是皇权独大,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传统的技术手段下,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不可能像古希腊城邦一样实行直接民主制或间接民主制。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官僚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是普遍的自然现象,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必然会愈演愈烈,最终政权、社会全面崩溃,因此在传统中国,只有实行帝制才能制衡官僚阶层。皇帝通过血缘世袭,在名义上拥有国家的最高主权和所有权,对国家负有最终的无限责任,因此他的个人利益与政权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相对一致;而官僚只是职业经理人,任期有限,会天然地为了个人与集团的私利而损害政权、国家、民众的利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西汉与康乾是对现代中国影响很深的两个时期,作者以这段历史发育、壮大和衰落的过程为主线,全景描绘了社会上升时期所特有的帝王英武、人才迭出、生产富足、开疆拓土的盛大气象以及潜在的种种危机。书中既有对人性、历史事件的剖析,也侧重于从人口、经济、环境的角度阐释历史,探究历史深层次的运行机制。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