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的游记集。
内容简介
《新眼界》是杨老的欧美考察游记。时值“二战”后期,他从重庆出发,飞往美国加利福尼亚,游历了迈阿密、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地,还去了加拿大、墨西哥,之后返回美国,然后到英国,参观伦敦、剑桥等地的地质古生物科研机构,访问并学习。后又从美国返回中国,此时中国已取得胜利,他十分欢欣,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新的希望。
这一趟欧美之行,除了自己的行程路线、饮食起居等,杨老对国外研究机构和博物馆的情况,有相当篇幅的介绍;此外对目之所及的外国经济、文化的发达也进行了记述,并时常有“我们何日可以达到”的慨叹。他在美国闻听“二战”胜利的消息,和美国人民分享了喜悦,回到中国之后,又看到国内惨胜局面,自然对国民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学科建设有了一番新的憧憬。
此次欧美之行,杨老将涉及专业学术的问题在另外一本书——《国外印象记》中进行了归纳整理,以记古生物和地质学科的人物事件为主。按照杨老自己的话说,是将游历过程中印象“深刻者,用综合方式,列为专题,一一记述”。书中对美国的地质机构、博物馆,学科发展、学人简事,以及研究成果等,有比较系统的介绍;进一步与我国的学科状况进行了对比,指出其中哪些为我们可以取长者,而哪些为不值得学习者。杨老一手构建我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目前频出的很多新成果仍然要感谢杨老当时对学科的规划和运筹。
1956年8—10月,杨钟健先生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同事周明镇、赵金科以及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斯行健一同,应邀访问苏联。归来写成《访苏两月记》。此书记录了杨老在苏联的见闻,特别是与苏联古生物学家的交流,以及在各地进行野外考察和参观的情景。通过文字,我们得以一窥苏联当时的国家面貌和科研实力,了解苏联的古生物学家,并体味当时中苏真诚的友谊。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眼界
- 彩插
- 写在前面
- 代序
- 上篇
- 出国之前
- 途中
- 下篇
- 纽约初瞥
- 华盛顿及其他
- 纽哈芬及波斯顿
- 加拿大旅行记
- 东岸到西岸
- 南加里佛尼亚
- 威理士访问记
- 大峡谷与新墨西哥
- 回到纽约
- 东岸拾零
- 太平洋战事结束
- 由纽约到伦敦
- 战后的伦敦
- 布内斯特附近考察记
- 到欧洲大陆
- 苏格兰
- 剑桥、牛津与伯明罕
- 又折回美国
- 太平洋之太平旅行
- 回到胜利后的中国
- 新眼界与新希望
- 重要人名地名译表
- 国外印象记
- 自序
- 美国地质机关谈
- 一 地质调查所
- 二 大学地质系
- 三 博物馆中之地质设备
- 四 石油地质及其他
- 五 其他地质机构
- 六 结论
- 记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 一 组织
- 二 世界性的采集工作
- 三 脊椎动物化石之研究
- 四 教育功能
- 五 结语
- 烽火中谈地质学界人物
- 甲 老成凋谢
- 乙 硕果仅存
- 丙 现在主力
- 丁 生力部队
- 戊 余论
- 纪念刚去世的三位地质学家
- 一 计尔摩
- 二 葛利普
- 三 白劳里
- 人类化石研究之近况
- 一 材料之新发现与现况
- 二 我们最近对于人类化石之认识
- 三 地质问题
- 哺乳动物来源之追寻及最早类似哺乳动物化石之发现
- 一 绪论
- 二 类似哺乳类化石之发现
- 三 未来研究之途径
- 恐龙之号召力及其研究之困难
- 一 什么是恐龙
- 二 恐龙之号召力
- 三 恐龙研究之困难
- 四 中国恐龙化石研究之展望
- 论自然实物之有计划采集之重要
- 自负与自知
- 奴性?!同化力?!
- 谈修补
- 论权威
- 一 一段实例
- 二 权威与权威之难
- 三 权威与真是非
- 四 权威与学术之进步
- 吊十年
- 访苏两月记
- 序
- 上篇
- 地质科学发展的方向
- 古生物学论战的胜利结束
- 地质与古生物博物馆
- 苏联的科学院古生物陈列馆
- 其他科学博物馆
- 野外工作季节
- 俄罗斯台地
- 海相第三纪地层
- 黄土及其他
- 古生物学教研室
- 研究机构
- 学会
- 古生物学刊物
- 动物园与植物园
- 奥勃鲁契夫与柏里侠克之墓
- 下篇
- 西伯利亚列车中
- 友谊的会见
- 全苏农业展览馆
- 莫斯科近郊的游览
- 克林姆林宫及红场
- 冬宫与夏宫
- 波罗的海的风光
- 基辅一瞥
- 在摩尔达维亚
- 在黑海的“彼得大帝号”中
- 格鲁吉亚的访问
- 第十二个旅馆
- 报告会
- 涅斯米扬诺夫院长的招待
- 送别与告别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