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套书以人类文明的演变为线索,分三大阶段讲述世界文明发展历程。本册为第三阶段现代文明的部分。

内容简介

作为宏观史学的通史,其灵魂在于“通”;作为由众多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历史,其要义在“整体性”(世界性),力求上下贯通,左右融会,纵贯交织,从多维的视角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脉络和演化大势。

本套书以人类文明的演变为线索,按古代文明与地域性历史、工业文明的兴盛、现代文明的发展和选择三大阶段,在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的结合上勾勒出人类社会嬗变演进的总体运动,揭示世界文明发展的共同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本册为第三编,讲述20世纪的世界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20世纪初世界的动荡与重构
  • 第一节 列强支配下的世界
  • 一、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和欧洲的优势地位
  • 二、非欧洲国家的崛起
  • 三、新现象和新事物
  • 第二节 世界格局转换中的局部冲突
  • 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 二、两次摩洛哥危机
  • 三、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
  •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大战的爆发
  • 二、战争第一阶段
  • 三、战争第二阶段
  • 四、战争第三阶段
  • 五、战争的结束
  • 六、战争对交战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 第四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一、列强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基本构想
  • 二、凡尔赛体系
  • 三、欧洲政治地图的改划
  • 四、国际联盟的建立
  • 五、华盛顿体系
  • 第二章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创
  • 第一节 俄国革命的兴起
  • 一、社会矛盾的深化和革命形势的酝酿
  • 二、工人运动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 三、1905年革命
  • 四、斯托雷平改革
  • 五、1917年二月革命与沙皇制度覆灭
  • 第二节 1917年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一、两个政权并存
  • 二、列宁的革命战略和策略
  • 三、七月至十月形势的变化
  • 四、十月武装起义
  • 第三节 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一、苏俄建国初期的内外政策措施
  • 二、国内战争与“战时共产主义”
  • 三、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 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 五、列宁逝世前后的党内斗争
  • 第四节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一、新经济政策的终结
  • 二、五年计划、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运动
  • 三、“大清洗”与集权体制的定型
  • 第三章 资本主义体系的动荡与调整
  • 第一节 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与和平
  • 一、2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繁荣
  • 二、美国柯立芝繁荣
  • 三、德国赔偿问题
  • 四、欧洲安全问题和《洛加诺公约》
  • 五、裁军问题和《非战公约》
  • 第二节 社会改良运动与社会民主党参与执政
  • 一、社会民主主义与社会党国际
  •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参与组建魏玛共和国
  • 三、英国工党上台执政
  • 四、法国左翼联盟政府和人民阵线政府
  • 第三节 世界法西斯运动的兴起
  • 一、法西斯的产生背景和内涵
  • 二、法西斯的类别
  • 三、意大利法西斯运动和法西斯专政
  • 四、德国纳粹运动和纳粹专政
  • 五、日本的法西斯化
  • 第四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与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调整
  •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与根源
  • 二、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 三、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一节 法西斯国家的毁约扩军
  • 一、30年代初的世界战略格局
  • 二、希特勒撕毁军备条约
  • 三、斯特莱沙会议和《英德海军协定》
  • 四、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 五、德国进军莱因非军事区
  • 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 七、法西斯国家实现政治联合
  • 八、霍斯巴赫备忘录
  • 第二节 集体安全与绥靖政策
  • 一、苏联关于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构想
  • 二、共产国际方针的转变
  • 三、法国的巴尔都外交方针
  • 四、苏联重返国际社会
  • 五、《东方公约》和《苏法互助条约》
  • 六、英国的绥靖政策
  • 七、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罗斯福外交
  • 第三节 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
  • 一、局部战争与世界大战
  • 二、德奥合并与慕尼黑会议
  • 三、德国进攻波兰与英法参战
  • 四、法国败降的战略影响
  • 五、德国进攻苏联
  • 六、太平洋战争爆发
  • 第四节 战争的战略转折与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
  • 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 二、中途岛海战
  • 三、斯大林格勒会战
  • 四、阿拉曼战役
  • 五、意大利的倒戈
  • 六、欧洲战争结束
  • 七、日本无条件投降
  • 第五节 从德黑兰到波茨坦: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
  • 一、战争后期的大国会议
  • 二、组建联合国
  •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
  • 四、处置德国
  • 五、波兰的疆界和政权问题
  • 六、雅尔塔秘密协定
  • 第五章 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 第一节 资本主义体系的重组
  • 一、美国登上霸主地位
  • 二、西欧实力严重衰退
  • 三、处于被占领和半占领状态的日本
  • 第二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 一、苏联成为世界大国
  • 二、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第三节 美苏走向冷战
  • 一、冷战的缘起
  • 二、美国的遏制战略
  • 三、杜鲁门主义的推行与苏联的对抗措施
  • 第四节 冷战初期的重大冲突
  • 一、第一次柏林危机
  • 二、朝鲜战争
  • 第六章 科学技术革命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 第一节 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 一、战后科技革命的成因
  •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三、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
  • 第二节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二、美国政府国内干预政策的演变
  • 三、美国经济的变化
  • 第三节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
  • 一、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 二、法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 三、英国的福利国家和三环外交
  • 四、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 第四节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 一、战后初期的民主化改革
  • 二、政府主导型市场模式
  • 三、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 第五节 70年代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再调整
  • 一、70年代中期的“滞胀”危机
  • 二、现代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
  • 三、美国的“里根革命”
  • 四、英国“撒切尔主义”
  • 第六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
  • 一、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基本主张
  • 二、社会党国际
  • 三、“瑞典模式”的福利国家
  • 四、欧洲共产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七章 战后苏联和东欧诸国的发展与变革
  • 第一节 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
  •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斯大林模式”体制的僵化
  • 二、赫鲁晓夫执政及其改革
  • 三、从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
  • 第二节 东欧诸国的曲折道路
  • 一、东欧国家走上苏联模式道路
  • 二、苏南冲突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实践
  • 三、战后波兰的三次危机与政局变化
  • 四、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卡达尔执政时期的改革
  • 五、“布拉格之春”的夭折
  • 第三节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 二、东欧剧变
  • 三、苏共解散和苏联解体
  • 第四节 90年代的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地区
  • 一、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
  • 二、90年代东欧、中亚概况
  • 第八章 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 第一节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一、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前提
  • 二、20世纪上半叶民族解放运动概况
  • 第二节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与殖民体系的瓦解
  • 一、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背景
  • 二、殖民体系的瓦解
  • 三、民族独立浪潮中的地区冲突
  •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 一、“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
  • 二、“新兴工业国(或地区)”的崛起
  • 三、“全球化”进程中的南北矛盾
  • 第九章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演变
  • 第一节 两大阵营的分化
  • 一、美、欧、日相互关系的变化
  • 二、国际共运论战和社会主义阵营分裂
  • 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
  • 一、亚非会议:新独立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 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三节 美苏争霸
  • 一、50—60年代美苏关系
  • 二、70年代美苏争霸态势的变化
  • 三、80年代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
  • 第四节 两极格局的终结
  • 一、德国的统一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 二、经互会、华约组织的解散和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 三、向新格局过渡的世界
  • 第五节 后冷战时代“全球问题”的挑战
  • 一、世界体系结构性矛盾的深化
  •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性失衡
  • 第十章 20世纪思想文化的发展
  • 第一节 哲学与历史学
  • 一、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哲学
  • 二、历史学的发展
  •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一、现代文学
  • 二、电影艺术
  • 三、现代美术
  • 第三节 宗教
  • 一、现代基督教
  • 二、现代伊斯兰教
  • 三、现代佛教
  • 第三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