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了解中国古代石刻历史,掌握石刻铭文释读、辨伪鉴定。

内容简介

本书概观性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石刻的类型及其演变、古代石刻的存留及发现情况、历代石刻的研究情况以及石刻铭文的常见体例,总结归纳了石刻铭文应当如何释读、石刻及其拓本如何辨伪鉴定等,是一部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本书1997年曾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此次为增订本,增加内容逾倍,增加图版200多幅,随文插入,使本书更具可读性和直观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初版前言
  • 引言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石刻的主要类型及其演变
  • 第一节 器物附属刻铭
  • 一、舍利函铭
  • 二、石棺刻铭
  • 三、石屏风与石床题铭
  • 第二节 建筑物附属刻铭
  • 一、石阙
  • 二、神道柱
  • 三、黄肠石
  • 四、石柱与柱础
  • 五、经幢与墓幢
  • 六、塔与石浮图
  • 第三节 艺术雕刻附属刻铭
  • 一、画像石
  • 二、造像题记
  • 第四节 专用文字石刻
  • 一、刻石和碣
  • 二、摩崖
  • 三、碑
  • 四、墓志
  • 五、经版及各种佛教刻经
  • 六、买地券与镇墓券、镇墓石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石刻的存留与发现
  • 第一节 先秦石刻
  • 第二节 秦代与西汉的石刻
  • 第三节 东汉石刻
  •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石刻
  • 第五节 隋唐石刻
  • 第六节 五代宋辽金元及明清石刻
  • 第三章 历代的石刻研究情况
  • 第一节 汉代至清末的石刻研究
  • 第二节 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的石刻研究
  •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石刻研究
  • 第四章 石刻铭文的释读与常见体例
  • 第一节 石刻文字的书体
  • 第二节 释读石刻文字的基础——古文字学
  • 第三节 汉唐之间异体字的流行状况
  • 第四节 石刻异体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 第五节 石刻文字的常用释读方法
  • 一、根据其他文字材料及字书释字
  • 二、根据铭文本身前后语义释字
  • 三、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释字
  • 四、利用古代文史典故知识释字
  • 五、利用地名、官名以及具有时代特征的姓、名、字号等体例特点确认异体字
  • 六、结合石刻铭文本身的常见格式与体例等特征来释读文字
  • 第六节 石刻铭文中常见的基本文体写作体例
  • 第七节 碑志中涉及的古人世系、记时方式与用典
  • 一、关于姓氏族系
  • 二、关于记时
  • 三、石刻中常见的文史典故
  • 第五章 石刻及其拓本的辨伪鉴定与编目整理
  • 第一节 辨伪与断代
  • 第二节 石刻拓本的鉴定
  • 第三节 石刻与拓本的编目整理
  • 第四节 附录
  • (附录一)新旧伪造各代石刻 马子云(摘自氏著《碑帖鉴定浅说》)
  • (附录二)《八琼室金石祛伪》所收伪石刻目录 陆增祥
  • (附录三)《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附伪志(包括疑伪者)目录
  • 增订本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孙贯文先生毕生从事石刻研究和古文字研究,从青年时即随陆和九先生钻研金石拓本,造诣极深,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可惜未得其时,没有能付诸文字。我和先生相处仅短短三年,也无法将先生的学术成果全部整理出来,至今深以为憾。而先生对我学业上的启蒙与指导,则是我终生享用不尽的。更可贵的是先生为人刚正朴直,忠厚善良,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优良品质,领悟到做人与做学问的根本准则。先生故去后,俞伟超、高明、阎文儒等北大老师及先生的旧友们和我谈起他时,无一不称赞先生的为人、学识,充满了怀念之情。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