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陈平原对香港和内地教育的观察。

内容简介

陈平原先生自2008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自此北大、港中大各教一学期,对两校乃至两地的高等教育情况,可谓有了得天独厚的观察视角。

本书就是这一教育视角的洞若观火之作。上编“大学小言”,文字短小精悍,都给人阅读快感;下编“大学评论”涉及宏观问题,视野开阔,让人能准确把握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的高等教育现状与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上编 大学小言
  • 小言“小言”
  • 隐身与在场
  • 排名的困惑
  • 择校之艰难
  • 国际化水平
  • 交换生计划
  • 留学生比例
  • 走出去的步伐
  • 本土情怀
  • 什么样的校训
  • 人文学的意义
  • 哪里的“文学院”
  • 人才如何争夺
  • “匿名评审”如何可能
  • 改革的代价
  • 招聘的难度
  • 开会与吃饭
  • 超稳定的职业
  • 校长的阅读
  • 嘉宾之介绍
  • 大学如何排座次
  • “逸事”之可爱与可信
  • “天才”能否“豪赌”
  • 过多奖励也是一种“折腾”
  • 申请表格及研究计划
  • 谁的面子更要紧
  • 独立自尊与隐私保护
  • 如何处罚作弊
  • 内地学生的优越感
  • 香港学生的困惑
  • 此硕士非彼硕士
  • 人文学者的声音
  • 研究生们的志向
  • 大学校长的遴选
  • 诗意的校园
  • 大学与城市
  • 教授们的认同感
  • 捐赠者的权利
  • 书院制度的奥秘
  • 中文大学的“风景”
  • 纪念碑及大学精神
  • 学者与知识分子
  • 下编 大学评论
  • 我看北大研究生教育
  • 校友与大学文化
  • 上什么课,课怎么上?
  • 大学:如何“宁静”,怎样“致远”
  • 中原崛起,何处是短板
  • 中国大学的独立与自信
  • “中国博士”是否值得信赖
  • “大学批评”
  • “另一种大学”的启示
  • 大学本多事
  • 大学应以文理为中心
  • “做大事”与“做大官”
  • 关于“教”与“育”的思考
  • 作为一种“农活儿”的文学教育
  • 让教育回归常识
  • 附录 走出大学体制的困境—答《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记者郭九苓、缴蕊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陈教授才华横溢不浮夸

    陈教授作为在中国文化界最有影响力的教授和作家之一,这本书我认真的拜读了,花了 4 周的时间。他的作品举重若轻,高屋建瓴,题材丰富,立意深远,深入浅出。学习了,谢谢陈老师,再写出好的传世之作

      1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学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因为最近在选读博的学校,对于讲大学的书格外关注,无意间翻到了陈老师写的这本《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晚上睡前看到眼睛睁不开。写的真是太好了。借用罗胖评价一本好书的几个标准:1、它应该拥有一个 “超级问题” 的内核。所谓超级问题,就是那种永远被追问,永远也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本书表面是在谈北大和港中大,实际在谈中国当下大学教育路在何方?或者说,什么才是好的大学教育。2、一个 “超级问题” 被推进的标志,是它不再被看作一个孤立的继发问题,而是一个绵延的原生问题。眼下各国大学,尤其是亚洲的大学,因为排名等压力,日益强调 “专业性”。段数高的,突出 SCI,追求各种学术奖;段数低的,自贬身份,变成了职业培训学校。陈老师则反其道而行之,提醒各位校长、教授及学生,所谓 “大学”,除了传授各种专业知识,还要有诗歌,有美文,有激情,有梦想,有充满想象力的文学创作与艺术鉴赏,那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大学生活。3、越是超级问题,就越应该有一个超级简单的观察视角。正如在本书中,陈老师提出要回归常识,所谓常识就是一种与生俱来、毋须特别学习的判断能力。比如教育有用、教育很慢、教育讲究积累、教育不能太功利等。4、“超级问题” 是书的一颗种子。作者陪着我们凝视它,眼看它生根发芽,眼看它抽枝散叶,眼看它挂果圆熟。比如陈老师一直在追问,大学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是学术研究,更是教书育人。只是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后者难以落实,前者则一眼就能看出来。5、所有的判断,既有事实基础,也有感性依据。比如书中在呈现对比时,随处可见的数据支撑。以及在面对当下高校大学生蜂拥去考公务员,大学更是推波助澜。陈老师大声呼吁,请记得,只要把眼下的工作做好、做精、做透、做到 “登峰造极”,管他是什么级别,母校都会欢迎你,替你骄傲,为你喝彩。因为,这是一所把 “做大事” 看得比 “做大官” 还重要的大学。6、我看完的一个感受,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在外界吵闹和各种标准之下,如何回到常识,做好的教育,像种树一样。科研方面,不是迎合外界,而是关注作品本身的质量。就像管老师所说,荣誉只是一时,作品才是永恒。你肯定会说,我也想这样呀,但是现实不允许,请记住,只要不下牌桌,人生是个无限游戏,一局的输赢长期来看不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理解进步

        陈平原老师赤子之心,在文中表示了对于北大发展的各种忧虑,拿学生来说,北大挑的学生真乃天之骄子,是从 13 亿人中挑人才。香港呢,不管是哪所学校都是从 700 万本地人中挑人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如此,北大的学生那叫一个聪明之极,但学术锻炼确实不如香港学生深厚,以至于博士给人感觉都是速成的,所以陈老师的老师 —— 王瑶评论,北大学生才华横溢,有才华固然好,横溢就不对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