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结合失败案例,为当今社会提供一条生存与发展之道。

内容简介

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而发生在索马里和卢旺达等地的悲剧,也警醒着我们,即便拥有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当今社会,一旦决策错误,也很可能会堕入灾难性的后果之中。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崩溃了?有些却成功存活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书中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当今的人类社会提供一条生存与发展之道。

《崩溃》的第二部分“过去社会”中,讲述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失败故事,以及过去社会的一些成功案例。在第三部分“现代社会”中,分析了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并跳脱了宗族仇恨和宗教歧视的框框,将其放入一个小型社会发生全面崩溃的视角下,加以全新解读。在第四部分“实践教训”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讲述了跨国大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经验,对中国的政府和商业决策人而言,很有借鉴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两个农场的故事
  • 两个农场
  • 崩溃,过去与现在
  • 消逝的伊甸园?
  • 五点框架
  • 企业与生态环境
  • 比较研究法
  • 本书综览
  • 第一部分 现代蒙大拿
  • 第一章 蒙大拿苍穹下
  • 斯坦·福柯的故事
  • 蒙大拿与我
  • 为什么从蒙大拿说起?
  • 蒙大拿的经济史
  • 采矿
  • 森林
  • 土壤
  • 本土物种与外来物种
  • 异见
  • 对政府管制的态度
  • 瑞克·赖柏的故事
  • 赤柏·皮格曼的故事
  • 提姆·哈尔斯的故事
  • 约翰·库克的故事
  • 蒙大拿:世界的缩影
  • 第二部分 过去社会
  • 第二章 复活节岛的薄暮
  • 神秘的采石场
  • 复活节岛的地理与历史
  • 民与食
  • 酋长、部落和平民
  • 平台和石像
  • 雕刻、搬运和竖立
  • 消逝的森林
  • 留给社会的后果
  • 欧洲人与解释
  • 为什么复活节岛如此脆弱?
  • 复活节岛的隐喻
  • 第三章 最后的人类: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
  • “叛舰喋血”前的皮特凯恩岛
  • 三座截然不同的岛屿
  • 贸易
  • 电影的结局
  • 第四章 旧日支配者:阿纳萨兹人和他们的邻居
  • 沙漠农民
  • 树木年轮
  • 农业策略
  • 查科峡谷的问题与林鼠贝冢
  • 区域整合
  • 查科的消亡与终结
  • 查科峡谷传达的信息
  • 第五章 马雅文明的崩溃
  • 失落古城之谜
  • 马雅的环境
  • 马雅的农业
  • 马雅的历史
  • 科潘
  • 复杂的崩溃
  • 战争和干旱
  • 南部低地的崩溃
  • 马雅的启示
  • 第六章 维京的前奏与赋格
  • 大西洋的实验
  • 维京人的扩张运动
  • 自动催化
  • 维京人的农业
  • 铁器
  • 首领
  • 宗教
  • 奥克尼、设得兰和法罗群岛
  • 冰岛的生态环境
  • 冰岛的历史
  • 冰岛的背景
  • 文兰
  • 第七章 格陵兰维京社会的繁荣
  • 欧洲的边境
  • 格陵兰今日的气候
  • 过去的气候
  • 本土的动植物
  • 维京人的聚落
  • 农业
  • 狩猎和捕鱼
  • 整合经济
  • 社会
  • 与欧洲的贸易
  • 自我形象
  • 第八章 格陵兰维京社会的终曲
  • 简介
  • 滥伐森林
  • 土壤和草皮的破坏
  • 因纽特人的祖先
  • 因纽特人的生存之道
  • 因纽特人与维京人的关系
  • 最后的终结
  • 消亡的终极原因
  • 第九章 另辟蹊径,开拓成功之路
  • “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
  • 新几内亚的高地
  • 蒂科皮亚岛
  • 德川幕府的难题
  • 德川幕府的对策
  • 为何日本会成功
  • 其他的成功案例
  • 第三部分 现代社会
  • 第十章 马尔萨斯在非洲:卢旺达的种族屠杀
  • 两难境地
  • 卢旺达事件
  • 不仅仅是种族仇恨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爆发
  • 为什么会发生
  • 第十一章 一座岛屿,两个民族,两种历史: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
  • 差异
  • 历史
  • 差异的起因
  • 多米尼加的环境影响
  • 巴拉格尔
  • 多米尼加今日的环境
  • 未来
  • 第十二章 中国:摇摆不定的巨人
  • 中国的重要性
  • 背景
  • 空气、水和土壤
  • 栖息地、物种和特大工程
  • 后果
  • 与外界来往
  • 未来
  • 第十三章 “开采”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的重要性
  • 土壤
  • 距离
  • 早期历史
  • 进口价值观
  • 贸易与移民
  • 土地退化
  • 其他环境问题
  • 希望和变化的迹象
  • 第四部分 实践教训
  • 第十四章 为何有些人类社会会做出灾难性的决策
  • 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 没有预见危机
  • 没有觉察问题
  • 理性的恶行
  • 灾难性的价值观
  • 其他非理性的失败
  • 失败的方案
  • 希望的迹象
  • 第十五章 大企业与生态环境:不同条件,不同结局
  • 开采资源
  • 两个油田的故事
  • 石油公司的动机
  • 金属矿开采业的运作
  • 矿产公司的动机
  • 矿产公司间的差异
  • 伐木业
  • 森林管理委员会
  • 水产业
  • 企业与大众
  • 第十六章 世界是一片圩田:这对当今的我们有何意义?
  • 简介
  • 最严重的问题
  • 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
  • 洛杉矶的生活
  • 对一些论调的反驳
  • 过去与现在
  • 希望的理由
  • 补充阅读
  • 前言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至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環境的保護也許是個假議題,人類的生存可能才是真目的

    本書是戴蒙德歷史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重點關注古代人類的社會崩潰。本書試圖在研究大量古代人類社會樣本的基礎上總結出崩潰模式,並總結出背後的環境因素。人類歷史上,當一個社會面對複雜的環境問題,無法做出正確的應對和決策時,往往會走向崩潰。為什麼有些人類社會崩潰了?有些卻成功存活下來?戴蒙德對人類社會與環境相處的成功與失敗案例進行比較研究,發掘社會崩潰背後的環境原因,試圖幫助當今的人類社會找到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平衡點,避免崩潰悲劇的重演。作者是站在一個環境學者的立場上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知道所有的人類社會都需要開發自然資源,才能維生和發展,然而在很多情況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矛盾都極為尖銳,幾乎是不可相容。在歷史上,有些人類社會由於過度開發自然資源,或是由於無力應對環境惡化,走上了一條耗盡自然資源的自毀之路,而有些社會能夠通過各種手段,包括向其他地區轉嫁環境污染問題,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繁榮;而今天,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友好型經濟模式,已經逐漸成為世界主流,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在書中,作者將帶著大家一起到歷史裡去尋找答案,看看有哪些人類社會曾經建立過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友好型經濟,哪些人類社會又曾經在破壞環境之後幡然悔悟,可以說這裡講的這些環境與人類社會興衰的故事,是既悲傷又充滿希望的,對當下和未來又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這些慘痛的歷史教訓,值得人們特別關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是贾雷德戴蒙德以一位科学家的视角来呼吁人类重视环境保护,并且以史为鉴,列举了大量的古代和现代文明崩溃和繁荣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当前的环境危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个人感觉他的观点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他对于中国环境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所采用的数据有些片面,而且老旧,而且他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显然没有他在生物学这么深入,如果他能再多了解一些经济学方面的原理和知识,相信他在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会有所改观。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