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3千字
字数
2021-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审视抗日战争14年间的中国电影产业,思考战争对中国电影产业和艺术产生的双重影响及战后电影转变,最终完成对抗战时期电影的书写与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以抗战期间中国电影的发展为整体考察对象,研究在民族危亡下的中国电影的思想、技术、艺术革新、电影制作力量及政策的变化,大后方有效的电影宣传、沦陷区受到的电影文化侵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广泛存在与历史延续
- 第一章 抗战背景下的电影文化革新
- 第一节 抗战前中国电影的民族化之路
- 第二节 抗战形势下电影界的整体转变
- 第二章 抗战电影的思想建设
- 第一节 “软硬”之争与创作之变
- 第二节 关于“国防电影”的讨论
- 第三章 官方电影抗战措施与政策
- 第一节 抗战初期的电影危机
- 第二节 审查制度:从伦理监督到思想控制
- 第三节 诉诸现代教化的国家战时电影导向
- 第四节 构建国家电影的初步努力
- 第四章 初期抗战电影的生产与传播
- 第一节 隐喻性的抗战故事片
- 第二节 共赴国难:镜头中的抗战生活
- 第三节 真实记录的抗战影像
- 第四节 其他影像抗战宣传及影响
- 第五章 大后方艰苦卓绝的抗战电影宣传
- 第一节 战时官营电影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 苦干创造的奇迹:大后方电影创作群体与作品
- 第三节 大后方的抗战电影观念与政策
- 第四节 反法西斯战争与国外摄制的中国抗战纪录片
- 第六章 人民电影的缘起:根据地与纪录电影
- 第一节 从“陕甘宁边区抗战电影社”到“总政电影团”
- 第二节 根据地电影制片与放映
- 第三节 “人民文艺”与电影团创作
- 第七章 两座“孤岛”的电影生产
- 第一节 上海“孤岛”电影的商业运作与爱国情愫
- 第二节 香港抗战时期电影
- 第八章 沦陷时期上海电影的苦闷与挣扎
- 第一节 沦陷前史:中华电影公司
- 第二节 沦陷时期的电影产业危机
- 第三节 被拖延与转移的“合拍片”
- 第四节 沦陷时期上海电影创作评析
- 第九章 伪满、华北的电影文化侵略
- 第一节 伪满洲映画的建立及“映画战”的挫败
- 第二节 伪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影活动
- 余论 抗战后中国电影转变及其影响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