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领域驱动设计方面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全书围绕着设计和开发实践,结合若干真实的项目案例,向读者阐述如何在真实的软件开发中应用领域驱动设计。

书中给出了领域驱动设计的系统化方法,并将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些实践综合到一起,融入了作者的见解和经验,展现了一些可扩展的设计新实践、已验证过的技术以及便于应对复杂领域的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原则。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译者序
  • 前言
  • 三个项目的对比
  • 复杂性的挑战
  • 设计过程与开发过程
  • 本书的结构
  • 本书面向的读者
  • 领域驱动团队
  • 致谢
  • 第一部分 运用领域模型
  • 模型在领域驱动设计中的作用
  • 软件的核心
  • 第1章 消化知识
  • 1.1 有效建模的要素
  • 1.2 知识消化
  • 1.3 持续学习
  • 1.4 知识丰富的设计
  • 1.5 深层模型
  • 第2章 交流与语言的使用
  • 2.1 模式:Ubiquitous Language
  • 2.2 “大声地”建模
  • 2.3 一个团队,一种语言
  • 2.4 文档和图
  • 2.5 解释性模型
  • 第3章 绑定模型和实现
  • 3.1 模式:Model-Driven Design
  • 3.2 建模范式和工具支持
  • 3.3 揭示主旨:为什么模型对用户至关重要
  • 3.4 模式:Hands-On Modeler
  • 第二部分 模型驱动设计的构造块
  • 第4章 分离领域
  • 4.1 模式:Layered Architecture
  • 4.2 领域层是模型的精髓
  • 4.3 模式:The Smart UI“反模式”
  • 4.4 其他分离方式
  • 第5章 软件中所表示的模型
  • 5.1 关联
  • 5.2 模式:Entity(又称为Reference Object)
  • 5.3 模式:Value Object
  • 5.4 模式:Service
  • 5.5 模式:Module(也称为Package)
  • 5.6 建模范式
  • 第6章 领域对象的生命周期
  • 6.1 模式:Aggregate
  • 6.2 模式:Factory
  • 6.3 模式:Repository
  • 6.4 为关系数据库设计对象
  • 第7章 使用语言:一个扩展的示例
  • 7.1 货物运输系统简介
  • 7.2 隔离领域:引入应用层
  • 7.3 将Entity和Value Object区别开
  • 7.4 设计运输领域中的关联
  • 7.5 Aggregate边界
  • 7.6 选择Repository
  • 7.7 场景走查
  • 7.8 对象的创建
  • 7.9 停一下,重构:Cargo Aggregate的另一种设计
  • 7.10 运输模型中的Module
  • 7.11 引入新特性:配额检查
  • 7.12 小结
  • 第三部分 通过重构来加深理解
  • 重构的层次
  • 深层模型
  • 深层模型/柔性设计
  • 发现过程
  • 第8章 突破
  • 8.1 一个关于突破的故事
  • 8.2 机遇
  • 8.3 关注根本
  • 8.4 后记:越来越多的新理解
  • 第9章 将隐式概念转变为显式概念
  • 9.1 概念挖掘
  • 9.2 如何为那些不太明显的概念建模
  • 第10章 柔性设计
  • 10.1 模式:Intention-Revealing Interfaces
  • 10.2 模式:Side-Effect-Free Function
  • 10.3 模式:Assertion
  • 10.4 模式:Conceptual Contour
  • 10.5 模式:Standalone Class
  • 10.6 模式:Closure Of Operation
  • 10.7 声明式设计
  • 10.8 声明式设计风格
  • 10.9 切入问题的角度
  • 第11章 应用分析模式
  • 第12章 将设计模式应用于模型
  • 12.1 模式:Strategy(也称为Policy)
  • 12.2 模式:Composite
  • 12.3 为什么没有介绍Flyweight
  • 第13章 通过重构得到更深层的理解
  • 13.1 开始重构
  • 13.2 探索团队
  • 13.3 借鉴先前的经验
  • 13.4 针对开发人员的设计
  • 13.5 重构的时机
  • 13.6 危机就是机遇
  • 第四部分 战略设计
  • 第14章 保持模型的完整性
  • 14.1 模式:Bounded Context
  • 14.2 模式:Continuous Integration
  • 14.3 模式:Context Map
  • 14.4 Bounded Context之间的关系
  • 14.5 模式:Shared Kernel
  • 14.6 模式:Customer/SupplierDevelopment Team
  • 14.7 模式:Conformist
  • 14.8 模式:Anticorruption Layer
  • 14.9 模式:Separate Way
  • 14.10 模式:Open Host Service
  • 14.11 模式:Published Language
  • 14.12 “大象”的统一
  • 14.13 选择你的模型上下文策略
  • 14.14 转换
  • 第15章 精炼
  • 15.1 模式:Core Domain
  • 15.2 精炼的逐步提升
  • 15.3 模式:Generic Subdomain
  • 15.4 模式:Domain Vision Statement
  • 15.5 模式:Highlighted Core
  • 15.6 模式:Cohesive Mechanism
  • 15.7 通过精炼得到声明式风格
  • 15.8 模式:Segregated Core
  • 15.9 模式:Abstract Core
  • 15.10 深层模型精炼
  • 15.11 选择重构目标
  • 第16章 大型结构
  • 16.1 模式:Evolving Order
  • 16.2 模式:System Metaphor
  • 16.3 模式:Responsibility Layer
  • 16.4 模式:Knowledge Level
  • 16.5 模式:Pluggable Component Framework
  • 16.6 结构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约束
  • 16.7 通过重构得到更适当的结构
  • 第17章 领域驱动设计的综合运用
  • 17.1 把大型结构与Bounded Context结合起来使用
  • 17.2 将大型结构与精炼结合起来使用
  • 17.3 首先评估
  • 17.4 由谁制定策略
  • 17.5 制定战略设计决策的6个要点
  • 结束语
  • 后记
  • 未来展望
  • 附录
  • 模式:模式名称
  • 术语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又厚又难懂

    对于干了十几年软件工程的我来说,实在太难读了。

      转发
      1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