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普里莫·莱维是奥斯维辛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本书作者走访世界各地,为你呈现莱维最真实的肖像。

内容简介

他是一位化学家,自小痴迷试管和药剂,一生中有三十余年从事化学行当。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而沦为奥斯维辛的174517号囚犯,劫后余生,他成了大屠杀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一次次清醒地做证、反思,写下了关于人类道德的最好的作品。

卡尔维诺、艾柯、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欧文·豪、列维-斯特劳斯、托尼·朱特……他受到无数作家和普通读者的欣赏。但撇开这些身份,他亦时常显露一种少年般的笨拙和羞涩,对昆虫和游戏的兴趣;他有作为儿子和丈夫的两难困境,也有不被家人倾听和理解的苦恼。

伊恩·汤姆森作为最早为莱维立传的人,历时10年,走访莱维的多名知交好友、搜集有关莱维的大量一手档案材料,结合自身在莱维逝世前一次近距离采访的所知所感,真实还原了身处那特定时代的、唯一的莱维,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在平凡和伟大之间充满张力的真实的普里莫·莱维。

目录

  • 版权信息
  • 插图说明
  • 前言
  • 一 1987年4月11日
  • 二 莱维的先辈们(1819—1919)
  • 三 黑衫的幼年(1919—1927)
  • 四 不安的童年(1927—1934)
  • 五 化学与青春期(1934—1937)
  • 六 大学与迫害(1937—1938)
  • 七 大学与战争(1939—1941)
  • 八 战争中的生活(1941—1943)
  • 九 反抗与背叛(1943)
  • 十 监禁岁月(1943—1944)
  • 十一 奥斯维辛:实验室(1944—1945)
  • 十二 等待苏联人(1945)
  • 十三 回家后(1945—1946)
  • 十四 重生与抛弃(1946—1948)
  • 十五 工厂的职责(1948—1953)
  • 十六 德国之旅(1954—1961)
  • 十七 文坛成名(1961—1966)
  • 十八 “铁丝网的另一边”(1966—1968)
  • 十九 以色列、苏联和抑郁症(1968—1972)
  • 二十 退休的梦想(1973—1976)
  • 二十一 劳工世界的映像(1977—1979)
  • 二十二 对抵抗运动的反思(1980—1982)
  • 二十三 中东冲突(1982—1983)
  • 二十四 闻名海外(1983—1985)
  • 二十五 美国在等待(1985)
  • 二十六 翁贝托国王大街75号的监牢(1985)
  • 二十七 在伦敦(1986)
  • 二十八 每况愈下(1986—1987)
  • 二十九 最后六天(1987年4月)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r.i.p

    这是我看过最有诚意的一篇传记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从与 primo 交往的蛛丝马迹中嗅出不同的味道,读者得以全方位认识普里莫… 真天妒英才,或许只有死亡才能抚慰这颗千疮百孔的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