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本书中罗尔斯将《正义论》所阐述的正义观念,与《正义论》之后所发表的文章中所包含的主要理念,合并成一种统一的表述。

内容简介

在《作为公平的正义》这部著作中,罗尔斯试图达到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对来自各方的批评给予回应。《正义论》发表之后,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应,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

罗尔斯对这些批评的回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他现在仍然坚持的一些基本信念进行辩护,回答人们在一些问题上对他提出的批评。另一个方面是纠正《正义论》中的许多严重缺点,对正义理论进行重新阐述,而这些缺点往往是批评者指出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前言
  • 编者前言
  • 序言
  •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
  • 第1节 政治哲学的四种作用
  • 第2节 作为公平合作体系的社会
  • 第3节 秩序良好社会的理念
  • 第4节 基本结构的理念
  • 第5节 对我们探究的限制
  • 第6节 原初状态的理念
  • 第7节 自由和平等的人的理念
  • 第8节 基本理念之间的关系
  • 第9节 公共证明的理念
  • 第10节 反思平衡的理念
  • 第11节 重叠共识的理念
  • 第二部分 正义原则
  • 第12节 三个基本点
  • 第13节 两个正义原则
  • 第14节 分配正义的问题
  • 第15节 作为主题的基本结构:第一种理由
  • 第16节 作为主题的基本结构:第二种理由
  • 第17节 谁是最不利者?
  • 第18节 差别原则:它的意义
  • 第19节 反例所提出的反对意见
  • 第20节 合法期望、资格和应得
  • 第21节 关于将自然天赋视为公共资产
  • 第22节 关于分配正义和应得的简要评论
  • 第三部分 从原初状态进行的论证
  • 第23节 原初状态:设立
  • 第24节 正义的环境
  • 第25节 形式约束和无知之幕
  • 第26节 公共理性的理念
  • 第27节 第一种基本比较
  • 第28节 论证结构与最大最小化规则
  • 第29节 强调第三个条件的论证
  • 第30节 基本自由的优先性
  • 第31节 关于厌恶不确定性的反对意见
  • 第32节 再论平等的基本自由
  • 第33节 强调第二个条件的论证
  • 第34节 第二种基本比较:导论
  • 第35节 公共性的根据
  • 第36节 互惠性的根据
  • 第37节 稳定性的根据
  • 第38节 反对有限功利原则的根据
  • 第39节 关于平等的评论
  • 第40节 结论
  • 第四部分 正义的基本结构之制度
  • 第41节 财产所有的民主:导论
  • 第42节 政体之间的某些基本对比
  • 第43节 作为公平的正义中的善观念
  • 第44节 立宪民主对程序民主
  • 第45节 平等的政治自由之公平价值
  • 第46节 对其他基本自由之公平价值的否认
  • 第47节 政治自由主义与统合性自由主义:一种对比
  • 第48节 关于人头税的注释与自由的优先性
  • 第49节 财产所有的民主之经济制度
  • 第50节 作为基本制度的家庭
  • 第51节 基本善指标的灵活性
  • 第52节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 第53节 关于闲暇时间的简短评论
  • 第五部分 稳定性问题
  • 第54节 政治的领域
  • 第55节 稳定性问题
  • 第56节 作为公平的正义以错误的方式成为政治的?
  • 第57节 政治自由主义是如何可能的?
  • 第58节 重叠共识不是乌托邦
  • 第59节 理性的道德心理学
  • 第60节 政治社会的善
  • 索引
  • 附录 从《正义论》到《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罗尔斯:公平是民主社会的道德基础

    在初版序言中,罗尔斯指出,他的计划是 “要进一步概括洛克、卢梭和康德所代表的传统的社会契约理论,使之上升到一种更抽象的水平”,并借此提出一种正义原则,以取代长期占支配地位的传统的功利主义的解释。罗尔斯相信,“这种契约论的观点最接近于我们深思熟虑的正义判断,并构成一个民主社会最恰当的道德基础。” 在这本书里,出于对政治上更为关注的可能性的考虑,罗尔斯进一步缩小了公共证明的应用范围,他指出我们不能够指望在所有政治问题上都能达成完全一致,但至少要在宪法根本问题上(包括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达成一致。如此一来,合理地解决其他的问题就有了希望和保障。罗尔斯希望,他的社会正义论能一样适用于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多开个脑洞,儒家的社会正义观能容忍罗尔斯的立场吗?于儒家来说,只有家庭私有制经济才能践行 “仁”。引述两段《孟子》: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认识到,除非拥有稳定的足以供其自身生存及维持家庭的财产,否则人心就不会安定,这是普通人的本性。在极左时期,人民被禁止拥有土地或生产工具,低效、懒惰、怠工以及浪费成了中国工业建设中的日常问题,欺骗、偷盗与腐败之风蔓延到整个社会。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 “大跃进” 运动中,政府强制对所有资产实行绝对的集体制或公有化,试图通过在人民公社中实行 “大锅饭” 而使人民生活水平趋于一致。结果呢?

      转发
      2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