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观点鲜明地指出了好战略和坏战略的真正差异,并给出了诊断和制定好战略的方式、方法。

内容简介

《好战略,坏战略》是一部厘清近20年“战略”管理思想的经典作品。

英伟达做对了什么,让它战胜英特尔等竞争对手?
乔布斯如何成功让苹果公司起死回生?
沃尔玛店面的分散经营到集中统一管理,如何决定了它日后的成功?

这些都是好战略在起作用。

战略不是一句空话,也只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战略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

十几年来,关于战略的图书汗牛充栋,概念泛滥,混淆不清。本书重新让“战略”回归本质,分析了构成一个好战略的基本逻辑,即三个核心要素:
1.调查分析:分析形势,认清竞争优势和态势,了解竞争对手;
2.指导方针:为了克服障碍而制定整体性策略;
3.连贯性活动:采取统一连贯性的行动。

围绕这个基本逻辑,《好战略,坏战略》通过剖析包含苹果、IBM、星巴克、英伟达、宜家、沃尔玛等诸多企业的经典商业案例与熟悉的热点事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好战略与坏战略的区别,并从9个方面阐述了制定好战略的详尽方法论。这些方法包括:发挥杠杆作用、制定近似目标、强化短板、秉持动态视角、利用惯性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国外主流媒体、业内权威专家推荐
  • 引言 好战略的力量:征服各种挑战
  • 第一部分 好战略与坏战略的差异
  • 第1章 好战略可遇不可求
  • 第2章 好战略之转换视角创造优势
  • 第3章 坏战略防不胜防
  • 第4章 为什么坏战略普遍存在
  • 第5章 好战略的核心
  • 第二部分 战略的力量之源
  • 第6章 发挥杠杆作用
  • 第7章 制定近似目标
  • 第8章 强化环环相扣的系统
  • 第9章 运用设计思维
  • 第10章 寻找焦点战略
  • 第11章 保证有效的增长
  • 第12章 发挥竞争优势
  • 第13章 秉持动态的视角
  • 第14章 利用惯性
  • 第15章 综合运用多种有利因素
  • 第三部分 像战略家一样思考
  • 第16章 战略的科学含义
  • 第17章 塑造战略思维和判断能力
  • 第18章 保持冷静的头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战略是一个反常识的东西

    最简单的战略其实就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很简单吧?
    但是绝大多数人的本能都相反。
    他们总是试图弥补缺陷。
    所以说,战略其实是反常识的东西。
    这书里所有的道理你都知道。但这本书的价值还是很大。
    因为它告诉你,为什么我们还是会经常背叛这些道理。
    最有用的道理,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
    抄书中的一个故事吧:
    那是在 1890 年,匹兹堡举办了一场鸡尾酒会。权贵会聚,高朋满座,美国首富卡内基也在其中。他待在房间的一角抽着雪茄,别人给他引荐了弗雷德里克・泰勒,就是后来发明 “泰勒制” 的那个泰勒。
    “年轻人,” 卡内基对泰勒说,斜视的双眼流露出怀疑,“如果你能告诉我一些管理学方面有用的东西,我就给你一张 1 万美元的支票。”
    在 1890 年,1 万美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旁边的人们停止了谈话,纷纷转身想听听泰勒究竟会说什么。
    “卡内基先生,” 泰勒说道,“我会建议您列出 10 项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从第一项做起。”
    据说一周以后,泰勒收到了一张 1 万美元的支票。

      35
      3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定义何谓战略

      重点整理:1. 扬长避短的原则:你需要设计战略,从而放大你的优势,同时让你的劣势变得不那么重要 2. 战略工作的本质并不是 "设定目标",而是 "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发挥自身优势,并且用连贯性的行动去解决,而非简单地设定目标和鼓励行动 3. 战略正确,即便执行力弱些,成功只是早一些、晚一些的问题;战略错误,失败则是必然的 4. 战略的核心基本相同:发现关键问题,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并集中力量采取行动处理这些关键问题 5. 领导者可以设定目标,并委派其他人制定具体的措施,但这算不上战略 6. 一个战略的核心三个要素:调查分析指导方针连贯性活动 7. 通过转换视角来创造新的优势。以深刻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竞争形势可以让你对优势、劣势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这种视角可以改变整个博弈局面,很多有效的战略就诞生于此 8. 大多数复杂的组织都会分散资源,而不是集中资源,以期安抚并实现内部与外部的利益 9. 战略就是利用己方的相对优势攻击对手的软肋 10. 坏战略的四个方面:空话不能直面挑战错把目标当战略糟糕的战略目标 11. 领导者的职责在于创造适当的条件,让下属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成果,还在于制定一个值得所有人为之奋斗的战略 12. 商业竞争不仅仅是力量与意志的竞争,还是眼光和能力的竞争 13. 战略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利用有限的资源与精力实现一些目标,也要放弃一些目标 14. 战略制定过程中,根本性的困难不在于厘清逻辑,而在于需要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进行取舍抉择 15. 魅力领导不等于好战略 16. 战略是一门艺术,需要确定哪些目标值得追求而且可能实现 17. 要实现伟大的目标,不仅需要魅力十足、高瞻远瞩的领导,往往还需要认真地思考阻力与行动方式 18. 实现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找出自身令人惊讶的特质,以获得具有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19. 好的指导方针不是目标或愿景,也不是对于理想的终极状态的构想,而是在排除了其他可能性之后确定下来的处理问题的某种方法 20. 战略不需要明确指出为应对事态变化而采取的全部措施,但必须足够清楚地指出落实各种理念的行动。为了获得良好的结果,各种行动应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各方面的资源得到集中利用 21. 战略是看得见的,具体体现为一个由集中决策体制 "施加" 的协调行动 22. 好战略采用的基础性的力量之源:杠杆作用近似目标链条系统设计焦点增长优势动态惯性熵 23. 战略的杠杆作用来自以下方面的协同作用:战略预测对形势中最关键的因素有深刻见解找准支点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24. 在很多情况下,战略预测只需要考虑一下其他人的习惯、偏好和方针,以及妨碍变革的惯性因素和瓶颈因素。25. 当你集中精力实现较少或者较为有限的目标时,就会得到更大的收益。之所以需要集中力量,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同时还存在阈值效应,即要解决某些问题,至少需要付出某种程度的努力阈值效应:只有付出某种程度的努力才能影响一个体系,而当努力程度低于这个阈值时,收效就甚微 26. 商业战略家常常倾向于在一个小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愿在一个较大的市场上拥有同等数量的客户 27. 集中可用资源实现关键目标的力量所在 28. 所有领导者都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弱化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并在简化之后提供给自己的组织,而这个经过简化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9. 负责任的意思不仅仅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愿意承担责任,还意味着设定近似目标,为组织提供一个能够切实解决的问题 30. 对领导者而言,最有力的管理工具之一就是制定一个好的近似目标,也就是可行性最高的目标。近似目标是人们能够合理地期待一个组织完成甚至超越的目标 31. 近似目标是以形势预测为指导的,形势越是不确定,越应该 "站稳脚跟,创造机遇",而不是一味地高瞻远瞩 32. 单独改善每一个环节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33. 战略大师不是决策者,而是设计师 34. 设计型战略就是巧妙地实现资源与行动的配置,在充满挑战的情形下创造优势。在资源数量给定的情况下,竞争的挑战越大,就越需要对资源和行动进行巧妙且紧密的协调。在挑战程度给定的情况下,资源质量较高,紧密地协调资源与行动的必要性会大大降低 35. 紧密协调是有一定代价的。不必总是追求协调程度最高的方案。如果挑战程度较低,那么专业化水平和紧密度还是低一点比较好,这样可以适用于更加广泛的市场 36. 战略的核心是聚焦,大多数综合性组织的资源都没有被集中化利用。相反,它们同时追求很多目标,而不是将足够的资源集中到其中一个目标上来实现突破 37. 焦点的两层含义:它指的是在各种方针之间进行协调,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叠加效应创造出额外的价值应用于正确的目标上 38. 发挥优势的秘诀是明白情况的特殊性。你必须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向前迈进,回避自己没有优势的环境。你必须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而不可以己之短克人之长 39. 优势的根源在于差异化,也就是双方的不对称性。领导者的职责就是确定哪些不对称性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哪些不对称性可以转化为重要的优势 40. 可持续性,一定不能让你的竞争对手复制它。更加准确地说,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不能复制竞争优势赖以存在的资源必须掌握隔绝机制:比如专利权、声誉、商业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源于实践的知识和技能 41. 拓展竞争优势,就不能仅仅盯着产品、买方以及竞争者,还要看到竞争优势赖以存在的特殊技能和资源。换句话说,就是 "强化你的优势"42. 推动市场对稀缺资源的需求,实际上是商业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 43. 强化阻隔机制的方法就是为模仿者提供一个变动的目标 44. 一个组织的战略不需要完全正确,只需要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正确就行了。如果你能透过变革的迷雾,比其他人多看到 10% 的东西,就有可能因此而获得优势 45. 商业领域,惯性是指企业不愿意或没有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改变一个企业基本的运营模式,即使不遗余力地实行变革方案,也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做到 46. 成功的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竞争对手的惯性和低效 47. 企业之所以存在惯性的三个原因:工作日程惯性文化惯性代理惯性 48. 当企业认识到应对变局比固守传统业务更为重要时,代理惯性就会消失。这种情况可能忽然之间就发生了,正如 1999 年之后电信行业的情况一样 49. 技术的变革往往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 50. 一般来讲,如果你的产品是模仿他人的,那最好选择零散的买家。另外,如果你有更好的产品,像戴尔这样强大的买家也能促进产品的推广 51. 麦克拉肯提出的 "实现 50% 的增长率" 的目标是典型的坏战略,而很多公司都把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空洞言论当成战略:只是设定了一个目标,不是为了应对挑战而设计出了应对之道增长是成功战略的结果,试图实现增长的努力充其量只是神奇思维的运用而已 52. 在制定战略时,兼顾一下他人的视角,看看竞争对手或客户是怎么想 53. 要制定一个战略,我们必须摒弃纯演绎方法的安逸感和安全感,敢于综合运用归纳、类比、判断和观察等各种手段进行大胆试验 54. 一个新的战略就是一个假设,实施新战略就是一种试验。随着试验结果的逐步显现,优秀的领导者就能够了解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并据此对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 55. 一个好的商业战略所处理的对象也是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交叉地带。只有在这种前沿地带才能发现超越对手的机遇。不必回避它,你的确会感到无所适从,但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也意味着机遇 56. 战略是在固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对未来的预期 57. 异常现象代表着一种机遇,抓住这个机遇,你或许能够学到非常宝贵的东西。在科学中,异常现象是前沿,需要采取行动去探索 58. 有 "战略眼光" 就是比别人更加 "不短视"。你必须有最新的思想,并做好被别人模仿的心理准备。更加 "不短视" 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预见未来,但必须脚踏实地,而不是工作在未来虚幻的轮廓里 59. 列清单是克服我们认知局限的一个基本方法。清单本身就有备忘作用,在列清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待办事项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另外,列一个立即可以付诸行动的事情 "的清单,而不是" 用来担忧的事情 "的清单,更能让我们把担心化为执行力 60. 标准的决策分析方法:先列出备用选项,计算出各个选项的成本或价值,然后选择最佳的方案 61. 无论在哪个领域制定战略,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具体的细节,需要在该领域积累一定的实际经验,这是不可或缺的 62. 人们的选择也是有成本 63. 判断失误和行为失误共同造成的 5 个方面:过度设计:设计者不清楚自己建造的系统的失灵模式和失灵后果,这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或分析能力顺境谬论:人们总是认为前一段时间没有地震和暴风雨就意味着以后也不会有什么风险偏好风险的激励:如果你在形势好时获得巨额利润而其他人却在形势差时蒙受损失,那你就是在追逐风险从众心理内在视角:人往往会忽视相关的数据,总是会说" 这次的情况会不同 "

        8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简单但被无数人误解的概念

        战略这个词,被太多人误解了。


        最容易被误解的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把名词 “战略” 和形容词的 “战略” 误解了。
        比如有个企业用大量补贴拉用户,这个常常被称为 “战略亏损”,在这里是个形容词,它是中性的,既不能说明这个亏损是正确的,也不能说明这个亏损是错误的。而名词的 “战略” 不一样,理论上来说,它 “就应该” 是正确的,因为作者对战略的定义就是一种让自己的优势得以发挥的方式,如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当然这个战略才是正确的。所以,如果暂时的亏损拉用户是可以为企业带来长久竞争力,并能持续发挥优势,那就是正确,这就是战略。
        可是,我们现实中存在大量的坏战略,所以很无奈,这本书的名字叫《好战略坏战略》。
        第二类误解,是很多人把目标当作了战略。把努力当成了战略执行。
        在鸣梁海战中,如果指挥官把 “打败日本舰队” 当作战略,然后督促士兵拼死一战作为战略执行,他们是没有胜算的,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战略,这只是一个目标。即使士兵愿意冒死一战,即使士气如虹,也不能让他们胜利,因为日本人的舰队数量是他们的十倍以上。孙子兵法中说这就是压倒性优势,先胜后战的应该是日本人。
        朝鲜战舰只有 12 艘,日本战舰几百艘,根据战略的 “扬长避短” 设计原则,朝鲜指挥官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朝鲜战舰少,但是战舰质量好,速度快,水兵经验丰富战斗力强,一对多不行,但一对一就有极大的优势。
        所以朝鲜的战略很明确,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他们选择的在鸣梁海峡决战。因为鸣梁海峡比较狭窄,水流湍急,日军不能大规模展开,适合一对一厮杀,这个战略是个好战略,因为它发挥朝鲜战舰的长处,限制了敌人的优势。
        也许你会问,如果没有鸣梁海峡怎么办?那就没办法,奋力一战,是死殉国也是一个选择。这就像当初乔布斯回苹果,他砍掉了苹果的大部分产品,而且利用美国反垄断法中对微软的诉讼,说法比尔盖茨投资了苹果 1.5 亿美金,因为微软太强,必须有个竞争对手才行。这就是知道了方法,但这个并不能让苹果强大,只能让苹果生存下来。
        乔布斯也没办法立刻让苹果强大,当时本文的作者问乔布斯有什么办法,乔布斯说,我在等一个大机会,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行动。当然我们知道,这就是日后的 ipod,但你要注意,那时候乔布斯也不知道苹果会有什么机会,但他知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苹果总能找到翻盘的机会,他们的做法就是等待可以商用的技术出现并迅速做出反应。
        这本书的推荐人是我的一位朋友,李叫兽,曾经是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我们刚才说的都是大事件,回到个人的情况,其实也一样。李叫兽创办自己的公号的时候,很多人给他提了很多建议,要他提供更多内容,快速更新,文章数字减少让人更容易阅读等等。这个建议对不对呢?因为大量的公号就是这么做起来的,你也不能说不对。但李叫兽的问题是,他不擅长快速更新内容,他更擅长的是深度分析,所以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战略,每周更新一篇,写深度长文。就像零售的多快好省,你是无法全部做到的,别人可能在拼多和快,而李叫兽选择了好。因为深度长文也有它的独特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符合李叫兽自身优劣势,发挥 “扬长避短” 的作用。
        这是我阅读此书的第二遍,恰好得到有电子书,就顺手推荐一下。

          17
          7
        • 查看全部49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