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向我们揭示了工作热情、人生斗志缺失的日本社会的真实动向。

内容简介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在日本一经出现,立即引爆讨论。这一现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团块次代这些年龄位于三十岁前半段的年轻人中,阶级意识有向下流动的趋势。2.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 “下流社会”,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当全球社会纷纷向下流动。3.作者反对阶级固化,希望通过“机会的全盘平等”来防止社会阶层向下流动。

本书中所说的“下流阶层”并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下层弱势人群,而是基本相当于“中流阶层中的下层”;而“上流”指“中流阶层中的上层”。

中国也正遇到这样的社会趋向性挑战,读者可以从本书中获取警示与经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版权申明
  • 译序 《下流社会》:日本中产阶级的分崩离析
  • 前言
  • 你属于下流阶层吗?
  • 从“中流化”转向“下流化”
  • 欲望低下、能力低下者即“下流”
  • 关于世代用语的界定
  • 本书所援引的调查概要说明
  • 第一章 从“中流化”转向“下流化”
  • 40%的人群将沦为下流阶层?
  • 进行式中的年轻人群“下流化”
  • 从中流化的“1955年体制”到阶层化的“2005年体制”
  • “中流化”模式面临失效
  • 针对上流阶层的销售需运用“上流化”的策略
  • 从1955年的“皇冠”到2005年的“雷克萨斯”
  • 第二章 阶层分化导致消费人群的分化
  • 阶层化社会的价值观
  • 女性的分化
  • 女性间的差别在不断扩大
  • 女性也要自己承担责任的时代
  • 只要就职成功就算跨入“胜组”?
  • 男性的分化
  • 第三章 团块次代的“下流化”方兴未艾
  • 团块次代男性中48%是“下流”!
  • 团块次代的阶层意识正在不断“下流化”
  • 真性团块次代同样“下流”人数激增
  • 沉醉于疯狂消费的真性团块次代
  • 今后只会越来越糟糕——普通人群的不安
  • 团块世代和新人类世代是稳定的中流
  • 期望差歧
  • 容忍收入差距扩大?
  • 正式雇员与非正式雇员的差距
  • 第四章 年收入300万日元的人结不了婚?
  • 过去10年间“胜”“败”分明?
  • 储蓄额分化为500万日元以上和150万日元以下两极
  • 未婚者的生活满意度低下
  • 女性学历低就跨不进上流的门槛?
  • 结婚是成为中流的先决条件吗?
  • 年入500万日元是结婚的一道门槛
  • 传统的家庭意识依然根深蒂固
  • 是要700万日元还是要孩子?
  • 女性把握住幸福的模式
  • “啃老”女性年龄愈大愈“下流”
  • 年入400万日元是女性脱离“下流”的必需条件
  • 企业高管的妻子最幸福吗?
  • 研究生造就“上流”,自由打工族造就“下流”
  • 派遣雇员、自由打工者不利于结婚和生育
  • 家庭形态多样化了幸福却未必多样化
  • 第五章 追求自己的个性是“下流”?
  • 越是“下流阶层”越追求自己的个性
  • 团块世代与团块次代的差异
  • “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生活”是一道人生咒语
  • “尊重个性的家庭”也是下流阶层居多
  • 越是低阶层的年轻人自我感觉越强
  • 无法从自我主张的梦中走出
  • 自我主张派的阶层意识和生活满意度双双低下
  • 自我主张派大多未婚、无小孩、非正规就业
  • 过于追求自我主张带来的问题
  • 第六章 “下流”男性自我封闭,“下流”女性自我展现
  • “下流”男性的三种神器:3P
  • “下流”女性唱唱跳跳
  • “嘉年华会式”的现代社会
  • “下流”阶层偏好自民党和富士电视台
  • 感到幸福的时刻
  • 团块次代的上流阶层也喜欢廉价服饰
  • 喜欢购物的“下流”与无暇购物的“上流”
  • 团块世代是下向渗透式消费的主要市场
  • 第七章 下流阶层的性格、饮食与教育观
  • 性格决定阶层吗?
  • “上流”女性味十足,“下流”喜欢颠覆
  • “上流”善交际,“下流”不标显
  • 吊儿郎当的话,恋爱都谈不成
  • 恋爱难的时代
  • “下流”不随时尚而逐流
  • 不同阶层的饮食生活
  • “下流专用方便面”的时代
  • “郊外下流阶层女性”的生活
  • 阶层化社会取决于团块次代女性的下一代
  • 上流阶层拒绝放任式教育
  • 团块次代“上流”女性期望孩子既高雅又国际化
  • 孩子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 第八章 阶层分化导致了居住地的固定化?
  • 东京的地形——山手圈和“下只角”
  • 住在山手圈内的中流阶层
  • 东急田园都市线沿线的“上流化”
  • 东京本地以外的人难以进入上流阶层
  • 回归都市中心与“郊外定居时代”的开始
  • 团块次代中八成人口今后仍将居住原地
  • 郊外社区化、“当地一族”与互联网
  • 取代地球村的“村子”
  • 西武池袋线的学生不去池袋
  • 在“缩小的世界”里不经意间筑起“傻瓜的围墙”
  • 结束语 防止下流社会化的“机会恶平等”
  • “工作上流”与“悠闲下流”的分裂
  • 多样化的国家还是四分五裂的国家?
  • 为了防止阶层的固定化?
  • 研析“下流社会”的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阶层固化问题

    本书没什么好看的,借此推荐去看竹内亮导演近期的微博,日本人竹内亮 10 年来拍摄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他 78 年出生,从发展历程看相当于中国的 00 后,历经日本发展缓慢的 20 年,日本社会的和谐和先进都还是中国的榜样,最大的问题是老龄化和失去朝气,竹内亮最近的一个在中国高速公路工地搬砖的小片很好的看出中日社会的区别,在短视频中同龄的杨大姐为了家里的孩子辛苦在工地 “搬砖”,中国父母为第三代继续辛苦劳作比比皆是,为了下一代的阶层流动(多读些书)努力拼搏也很普遍,而这在日韩新加坡已经稀少,自然导致社会 “下流” 化。城市化家庭自然会陷入养孩子负担重,为什么要奋斗的 “城市化抑郁”,而中国朴素的家庭伦理接力奋斗,应该就是底层动力,很朴实的一代代接力,每一代人都没有放弃阶层跃升的希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日本社会没有这个基因。短视频中工地管理的全数字化也很震撼,钉钉现场管理,人脸识别,这也是中国基建强悍的底层逻辑。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此“下流”非彼“下流”

      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往往不是给社会现象贴标签、下结论,因为人类社会中许多现象的成因都充满了复杂性、特殊性和不确定性,社会整体又处于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系统之中,所以社会学家更愿意把观察到的正在发生的、可能对当下或未来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象呈现出来,分析成因利弊,争取扬长避短。本书的日文版原著成书时间在 2005 年,是当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社会热门。如今 15 年过去了,这一社会现象仍然没有落幕,反而在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凸显出来。此书所说的 “下流社会” 为日语译文和我们汉语思维里的 “下流” 不是一种。按照作者的归类,“下流阶层” 的显著特点是 —— 对生活缺乏热情,而这类人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往往也不是很强,他们大多收入一般、喜欢独处、个性自我、不善沟通、消费降级等等。这个分类让我想起了前些年比较热门的 “佛系青年”,在这个看上去有些褒义的标签背后,也隐含着对生活热情的缺失。这本书整体刷下来用了一个多小时,有侧重有忽略,其中一些调研结果至今仍然会给我们提供启发。“阶层”,对我来说,是基于世界观而衍生出来的系统,世界观相似的人自成一个群体、一个社会阶层,阶层之间存在交互,但界线仍然清晰可见。阶层本质上不应该存在好坏或者高低贵贱,只要身在其中的人接受自己就够了。但问题是,人们有时候认可自己的世界观,但又不接受这个世界观衍生出来的系统,所以常常焦虑苦闷… … 这就很拧巴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告别狂妄的自己

        这是一本有关社会学调查的书籍,书中所描写的各种现象在中国当今的社会也存在。看完这本书,我对 “自我” 的狂妄和自己的 “自以为是” 进行了致命的打击。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独立于规律之外,可以跳出历史的周期,其实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经历的别人已经经历,我们未来面临的别人也早早的已经经历了… 但我们对 “本我” 的自信和对 “自己” 对偏爱总是掩盖了事情的真相,总是自欺欺人,总是替自己的懒惰、放纵寻找借口。“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我共勉,告别狂妄自大的自己。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