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迄今最完整和权威的梁漱溟自传,历经27年,先后增删5次的最终定本。

内容简介

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

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

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辑 我的生平
  • 我的自学小史
  • 序言
  • 一、我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 二、我的父亲
  • 三、一个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
  • 四、经过两度家塾四个小学
  • 五、从课外读物说到我的一位父执
  • 六、自学的根本
  • 七、五年半的中学
  • 八、中学时期之自学
  • 九、自学资料及当年师友
  • 十、初入社会
  • 十一、激进于社会主义
  • 十二、出世思想
  • 十三、学佛又学医
  • 十四、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
  • 十五、当年倾慕的几个人物
  • 十六、思想进步的原理
  • 十七、东西文化问题
  • 十八、回到世间来
  • 自述
  • 我的家世与生平行事
  • 我的家世
  • 我所受的教育
  • 学习上自觉 行动上自立
  • 生平行事 有志业而无职业
  • 第二辑 我的人生态度
  • 我是怎样一个人?
  • 我的过去
  • 一、我自己的过去
  • 二、我们的期勉
  •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 一、第一期思想与近代西洋功利主义同符
  • 二、转入古印度的出世思想为第二期
  • 三、再转而归落到中国儒家思想为第三期
  • 我早年思想演变的一大关键
  • 三种人生态度 ——逐求、厌离、郑重
  • 如何成为今天的我
  • 第三辑 我的主要经历
  • 值得感念的岁月
  • 我从事乡村工作的简略回顾
  • 我努力的是什么 ——抗战以来自述
  • 引言
  • 一、1941年2、3月间的一段经过
  • 二、七七以前的讲演
  • 三、“八一三”以前的文章
  • 四、国防参议会
  • 五、访问延安
  • 六、国民参政会
  • 七、改善兵役运动
  • 八、解决党派问题的我见
  • 九、巡历华北华东各战地
  • 十、统一建国同志会
  • 十一、1940年4月间的一个提案
  • 十二、总结全文
  • 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 一、同盟之前身
  • 二、同盟之发起
  • 三、同盟之定议
  • 四、《光明报》之筹备
  • 五、中间忽生波折
  • 六、问题之回溯
  • 七、问题之解决
  • 八、问题之牵掣未已
  • 九、卒成缺憾
  • 赴香港创办民盟言论机关《光明报》前后
  • 一、离重庆去桂林
  • 二、只身飞赴香港
  • 三、为筹办事与盟内外人士洽商
  • 四、筹组办报班子 确定报名
  • 五、为报社经费不足奔走
  • 六、国民党的阻挠破坏
  • 七、向国内外公开宣告民盟成立
  • 八、青帮头子杜月笙奉命出马
  • 九、来自内部的分歧与干扰
  • 十、被迫停刊
  • 十一、离港出走 返回祖国大陆
  • 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
  • 一、离港
  • 二、到澳门
  • 三、再度飘海
  • 四、由都斛到台山城
  • 五、经过三埠
  • 六、经开平到肇庆
  • 七、搭船上梧州
  • 八、脱险后感想
  • 九、处险境中我的心理
  • 后记
  • 抗战胜利后我奔走国共和谈的经过
  • 一、参加旧政协会议(重庆)
  • 二、政协会后决心退出现实政治
  • 三、出任民盟秘书长
  • 四、再度投身国共两党和谈
  • 为全国团结合作而奔走
  • 回忆参加调查国民党暗杀李闻案
  • 一、要求共同调查
  • 二、赴昆明调查
  • 三、如此“公审”
  • 四、阻挠与封锁
  • 五、报告调查结果
  • 我的努力与反省
  • 一、对于中国革命问题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和处理
  • 二、抗战前的言论和行动
  • 三、抗战起后的言论和行动
  • 四、抗战中期到胜利之前的言论和行动
  • 五、抗战胜利到解放前夕的言论和行动
  • 六、说明如此判断和处理的由来
  • 七、问题在武力缺乏其主体
  • 八、深感无秩序之苦
  • 九、武力主体在1911年前和在其后
  • 十、深刻地认识无秩序
  • 十一、不求统一于上而求统一于下
  • 十二、始终自以为是
  • 十三、到底是无秩序还是有秩序
  • 十四、就为不懂矛盾论所以一无是处
  • 十五、这才晓得原来我没有革命
  • 后记
  • 再忆初访延安
  • 一、互不相让的争论
  • 二、“走的是改良之路”
  • 三、“贡献你一句要紧的话”
  • 追记在延安北京迭次和毛主席的谈话
  • 一、1946年3月访问延安的谈话纪要
  • 二、1950年后在北京中南海颐年堂的几次谈话
  • 毛主席谈话补遗
  • 批孔运动以来我在学习会上的发言及其经过述略
  • 敬答一切爱护我的朋友,我将这样地参加批孔运动
  • 第四辑 我的主要著作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
  • 《乡村建设理论》自序
  • 《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 《人心与人生》书成自记
  • 第五辑 怀念师友
  • 纪念蔡元培先生
  • 纪念梁启超先生
  • 一、怎样认识任公先生的伟大
  • 二、任公先生的生平得失
  • 三、我个人对任公先生的感念
  • 回忆李大钊先生
  • 伍庸伯先生传略
  • 怀念熊十力先生
  • 略记当年师友会合之缘
  • 有关师友同住共学的记述三则
  • 一、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 二、秋意
  • 三、我自己的长短
  • 第六辑 思念亲人及家书选录
  • 思亲记
  • 悼亡室黄靖贤夫人
  • 家书选录
  • 一、寄晓青甥(1930年)
  • 二、寄晓青甥(1951年)
  • 三、寄昭侄(1972年)
  • 四、寄昭侄及黄艮庸(1972年)
  • 五、寄志昭两侄及宽恕两儿](1938年)
  • 六、寄宽恕两儿(1939年)
  • 七、寄宽恕两儿] (1939年)
  • 八、寄宽恕两儿(1948年)
  • 九、寄宽恕两儿(1948年)
  • 十、寄宽恕两儿] (1966年)
  • 十一、寄恕儿(1976年)
  • 十二、寄颂华儿媳(] 1957年)
  • 第七辑 暮年有感
  • 老来回忆此生
  • 谈乐天知命
  • 附录一 敌后游击区域日志(1957年9月编次)
  • 附录二 美国学者艾恺访谈录(摘录)
  • 附录三 梁漱溟年谱简编
  • 增订再版本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做一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

    本书是 10 年老人 120 岁诞辰出版的,今年新的版本《如何才能合理痛快地生活》更好些,我是刷那本书,对比一下这本,两本书有部分重复,但已经涵盖了主要著作。如果细读,各个专题有单独的刊定版。老人和教员的争论举世皆知,但老人能安享晚年,也在于老人一生光明磊落,不结党营私,性格耿直,老人一生学王阳明,全国批林批孔是,只有他一人站出来敢言只批林不批孔。73 年纪念父亲殉道的碑被毁,老人也很淡然,一句 “也没什么。” 但老人对中国前途一直充满信心,坚定认为中国会复兴,之后是印度。「中国和印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因为她是人类文化的早熟,将来人类会更发现她的更大的价值。」中国知识分子信奉的儒家学说,契合社会主义理念,“天下为公” 的民本思想,认为道德教育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老人著《人心与人生》用人性论否定阶级论,当年在窑洞里也争论中国是否适合三段论,晚年忆及 53 年和教员的争论,老人并不出恶言,只有叹息 “我很寂寞”。附录:坊间流传的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选集中已经找不到了。1. 梁漱溟先生是不是 “有骨气的人”? 他在和平谈判中演了什么角色?梁先生自称是 “有骨气的人” , 香港的反动报纸也说梁先生是大陆上 “最有骨气的人”,台湾的广播也对你大捧。你究竟有没有 “骨气”? 如果你是一个有 “骨气” 的人,那就把你的历史,过去怎样反共反人民,怎样用笔杆子杀人,跟韩复渠、张东荪、陈立夫、张群究竟是什么关系,向大家交代交代嘛!他们都是你的密切朋友,我就没有这么多朋友。他们那样高兴你,骂我是 “土匪”,称你是先生!我就怀疑,你这个人是那一党那一派!不仅我怀疑,还有许多人怀疑。从周总理刚才的发言中,大家可以看出,在我们同国民党两次和平谈判的紧要关头,梁先生的立场是完全帮助蒋介石的。蒋介石同意和平谈判是假的。今天在座的还有来北京和谈的代表,他们都知道蒋介石的 “和平” 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讲老实话,蒋介石是用枪杆子杀人,梁漱溟是用笔杆子杀人。杀人有两种,一种是用枪杆子杀人,一种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你就是这样一个杀人犯。梁漱溟反动透顶,他就是不承认,他说他美得很。他跟傅作义先生不同。傅先生公开承认自己反动透顶,但是傅先生在和平解放北京时为人民立了功。你梁漱溟的功在那里?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而你却把自己描写成了不起的天下第一美人,比西施还美,比王昭君还美,还比得上杨贵妃。2. 梁漱溟提出所谓 “九天九地”,“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工人有工会可靠,农会却靠不住,党、团、妇联等也靠不住,质、量都不行,比工商联也差,因此无信心”。这是 “赞成总路线” 吗?否!完全的彻底的反动思想,这是反动化的建议,不是合理化建议,人民政府是否能采纳这种建议呢?我认为是不能的。3. 梁先生 “要求多知道一些计划的内容”。我也不赞成。相反,对于梁先生这种人,应当使他少知道一些机密,越少越好。梁漱溟这个人是不可信任的。可以让别人多知道一点机密,对你就不行。召集比较小型的民主党派的会议,也用不到你梁漱溟参加。梁先生又要求我们不要把他划入不进步的一类,相反,他是属于进步一类的人。对于这一点怎么办呢?我以为应当谨慎,不可轻易答应。否则就要上当。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代大儒的自述文章。先生经历过清晚朝、民国、抗日战争、内战、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从先生身上似乎看见一位或他代表的一整个群体。国家动荡时挺身而出,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势是中华文明不灭的火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

        本书是梁漱溟最完整的自传。讲述了他一生知行合一,以 “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 为目标,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的过程。一是人生问题,也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本书核心内容:1. 该如何看待人生?2. 该如何看待中国的现实问题?3. 他是怎样通过自学,建立独立的思想体系的?梁漱溟的人生,充满了特立独行的转折。他没有高等学位,却从 25 岁就开始在北大教哲学。后来,他又辞去了教授职位,去农村做乡村建设工作。在这本书里,他用一套人生观结构,讲述了自己经历之后的感悟。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梁漱溟思想的两个原点。他的前半生,一直在为农村工作和建设新中国而奔走,他的后半生,也一直在思考关于中国文化的问题。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压力,他都坚持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一直没有扭曲过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梁漱溟认为,世界上的人生观分三种。“逐求” 的人生观肯定人生和欲望,它的低层次是满足物欲,高层次发展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现代西方哲学。“厌离” 的人生观既否定人生也否定欲望,最彻底的就是佛家思想。而 “郑重” 的人生观是肯定人生,抑制欲望。代表就是儒家思想,其中的精义是 “自觉的、尽力量的去生活”。梁漱溟早年的思想历程,受到了父亲梁济的影响,在这三种人生观中完整地游历了一遍之后,最后选择了信奉儒家思想,以积极入世的思想投入现实社会改造。梁漱溟自信承担着当仁不让的文化使命。他认为 “要建设新中国,先认识旧中国”,中国文化的缺陷在于理性过于早熟。中国社会有着独特的、散漫流动的结构。改造中国社会的关键在于改造农村社会,增强团体的组织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为此,他放弃了北大教授的职务,从二十年代开始,一直投身于中国乡村建设。梁漱溟说,拥有独立思想,要从建立主见、学会对比思想差异、寻找问题开始。通过在学习中寻求解决方案,建立自己的思想系统。真正的学问,是把眼前的道理和材料系统化、深刻化。首先,梁漱溟说,世界上的人生观分三种。“逐求” 的人生观肯定人生和欲望,它的低层次是满足物欲,高层次发展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现代西方哲学。“厌离” 的人生观既否定人生也否定欲望,最彻底的就是佛家思想。而 “郑重” 的人生观是肯定人生,抑制欲望。代表就是儒家思想,其中的精义是 “自觉的、尽力量的去生活”。梁漱溟早年的思想历程,受到了父亲梁济的影响,在这三种人生观中完整地游历了一遍之后,最后选择了信奉儒家思想,以积极入世的思想投入现实社会改造。第二,梁漱溟认为自己承担着当仁不让的文化使命。他认为 “要建设新中国,先认识老中国”,中国文化的缺陷在于理性过于早熟。中国社会有着独特的、散漫流动的结构。改造中国社会的关键在于改造农村社会,增强团体的组织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为此,他放弃了北大教授的职务,从二十年代开始,一直投身于中国乡村建设。第三,梁漱溟认为拥有独立思想,要从建立主见、学会对比思想差异、寻找问题开始。通过在学习中寻求解决方案,建立自己的思想系统。真正的学问,是把眼前的道理和材料系统化、深刻化。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