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审视自我抵近自我的同时,谈人如何与社会和他者共洽。

内容简介

把空间留给世界,把时间留给自己。这是一本写给孤军奋战者的书。它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探讨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可能性。面对来自国家与社会的双重重轧,作者分析了“无私心即无公德”“悲观的理性”“不完整的慈悲”“半数人暴政”,并对时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等概念提出批评。作者相信美的激情是人神性的基础。在有关苦难与荒诞的态度上,本书对个体的境遇充满了温柔的同情。欢乐与痛苦都是人命运花园中的一草一木,有着相同的重量。在这里,西西弗斯式徒劳是幸福的。当活着的人看见活着,他推动的不只是大地上的石头,更是天空中的玫瑰。而真正的慈悲,除了面向众生的牺牲,也包括对自我的成全。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唯有你与自己共度一生
  • (一)美好动物
  • (二)玫瑰之名
  • (三)愤怒的草鞋
  • (四)幸福未央
  • (五)圣人与猪猡
  • (六)我的歌声里
  • (七)慈悲的本性
  • (八)牺牲
  • (九)自私的德性
  • (十)进攻性的善
  • (十一)无私心即无公德
  • (十二)双向成全
  • (十三)花朵与命运
  • (十四)地狱里的西西弗斯
  • (十五)分水岭
  • (十六)孤独的星球与人
  • (十七)昨日的世界
  • (十八)向过去告别
  • 时间与命运
  • 命运不可知
  • 钻石与藤蔓
  • 射杀希特勒
  • 勇敢的良心
  • 当痛苦不期而至
  • 枪响了,你什么都不是
  • 权力桃花源
  • 庆祝无节日
  • 在后主的城池
  • 若无后世评说
  • 死去的人依旧年轻
  • 慈悲的界限
  • 不完整的慈悲
  • 杀死一个求救者
  • 一位中国母亲的隐忍与救赎
  • 符号杀戮符号
  • 看老虎吃人,我为何失去了同情心?
  • 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 也叹中华文化之花果飘零
  • 鲁迅的逻辑
  • 我是我的道路、意义与生命
  • 如何保持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 不完整的慈悲
  • 被遗忘的人
  • 大地上的玫瑰
  • 自私的蜜蜂
  • 疯狂的蚂蚁
  • 巨龙与沙砾
  • 在只有直线的世界里
  • 人类理想总司令
  • 可怜天下父母心狠手辣
  • 恐惧症与媒介素养
  • 他们来了,如蝗虫过境
  • 孤独的私有制
  • 萨德与马索克
  • 弹钢琴的男孩
  • 光荣时刻
  • 我为什么远离了文学?
  • 身体下坡,灵魂上坡
  • 一个人的电影
  • 我的命运是一座花园
  • 明日的世界
  • 琥珀社会,城堡落成
  • 心有所住,庙不可言
  • 半数人暴政
  • 悲观的理由
  • 那些不能写给今天的,就让它写给未来
  • 因为无法改变,索性一事无成
  • 镜与刀
  • 讲故事的人,今在何方?
  • 教育的心灵
  • 每天向每天告别
  • 消散的精英
  •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生活
  • 活着的人看见活着
  • 附录
  • 茨威格的星空
  • 断臂上的花朵
  • 代跋 消散的一切又在心头凝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漫谈《慈悲与玫瑰》

    ​打开熊培云的《慈悲与玫瑰》,舍去封面宣传噱头不言,奔文稿去,一首小诗《忍冬花》,最先入眼。简以宁在《编辑手记》说,选这首开篇诗,几乎出于本能。“它使我想起米沃什的《礼物》—— 曾经对我具有疗伤意义的诗:如此幸福的一天 / 雾一早就散了, 我在花园里干活 /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生命如梦如花,坚强而脆弱,在记忆和时间的河流中,静静流淌,回味、憧憬,盛开与凋零。扉页正上方是一幅作者的手绘图《玫瑰与人》。在《自序》中,隐约可以找到对这幅图的解释。大胆承认生活的荒诞,在徒劳无功的挣扎中表达对生命的热爱,西西弗斯是幸福的。“而我亦宁愿相信,以追求美好生活的本性,我所往复推动的不再只是大地上的石头,更是生命中的玫瑰。” 当然,还有对往昔的怀念和感叹。“与西西弗斯不同的是,年轻时我们努力推动石头上山,有着共同的方向。待时过境迁,许多人不再去推动命运的石头,而是直接变成了石头,以各自的方式崩塌而下。” 扉页之后,是一张熊培云带着耳机对着麦克风的照片,取名《与其忧愁,莫如歌唱》。对他是否在录歌,心存疑问。翻看思想国微信公众号,找到这张照片,实录的是他在蜻蜓 FM 主说一档音频节目,叫 “云上的日子” 的场景。在节目中,他分享了关于写作、电影、文学、时事、人生等方面的一些感悟。第一期谈的就是他喜欢的几首歌曲,陪他度过青涩懵懂岁月的《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驿动的心》《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这样看,“与其忧愁,莫如歌唱” 还是颇为应景。熊培云在书中坦言,人生如借,所幸还有音乐。音乐是他在人间经历的最奇妙的事情。虽然没有真正创作或者拥有过任何一首歌曲,但那些美好的音符一直在精神上养育和丰富他。他曾暗下决定,公众号上,每被删除一篇文章,就献歌一首。事实上,读者听歌的机会也不多。和写诗一样,对于更喜欢人生丰富性的他,偶尔唱歌可能不为别的,就是 “为逝年之我留下了一点声音”,给生活增加一点趣味罢了。熊培云是个爱看电影的人,并视其为写作与思考时的重要分析工具,“灵的补给”。将领略他人的创造作为美的际遇,并心存感激。“看上一部好片,就觉得这一天是值得过的。” 在书中,评论《血战钢锯岭》《海边的曼彻斯特》《驴得水》《一九四二》等多部电影,怀念 90 年代满大街淘碟的经历,感慨伊朗电影的不俗品质,感谢互联网带来无数优秀的电影,分析中国缺乏好电影的原因。在一次专访时,当被问及触动心灵的电影作品,他提到了《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放牛班的春天》《天使爱美丽》,笑言都是些自救与救他的电影。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当中,拯救是永恒的主题。之所以要在一本书里集中谈论慈悲,熊培云说,这既是因为慈悲乃人之本性,也因为它是他的心结。他认为,完整的慈悲是既要慈悲地观照众生,也要慈悲地观照自己。唯有如此,才可能做到众生平等、无分别心。真正的慈悲亦是对人对己的双向成全。既不无视他人的痛苦,也不逃避自己的人生责任。熊培云说,“慈悲” 与 “玫瑰”,是两个压迫了他很多年的词汇。慈悲是他人生的理想,然而他却没有全心全意按着这一理想生活,也没有活成最想要的样子。为此时常自责不已。在焦虑与自责之中,一直在思考与写作,因为内心有玫瑰,埋着几粒慈悲的种子,向往优雅而美好的生活。 对他而言,有书读,能思考,便是快乐和幸福。阅读不是目的,收获思考与阅历才是。“我相信人的一生是身体下坡、灵魂上坡的过程。当我走到时间的尽头,我愿我的一生每一时有每一时的领悟,每一岁有每一岁的江河。” 如果思考间接能够服务于社会,对他人有好处,更是福分,但对此并不敢奢求。身处大学,他可以常去泡图书馆,并自诩为 “我的庙宇”“我的乌托邦”。那里敞亮宽阔,跟年轻人一起读书有回到大学时光之感。一个下午,守着个书架,闲翻近二十本书,如痴如醉。还可以从网上或外地访一些好书来读,较一般人更幸运。而他的车,又恰如一家流动书店。后备箱里差不多都是书。多的时候,后排座椅也都铺满了书。“年轻时想买房子,最需要的不过是一间装满了书的屋子。而今,房间里满是书,我反倒不知道如何与这些书相处。” 和古今中外者对话,享受他人的思考,激发自己的思考,尽一个读书人和思考者的本分。如果能帮助或启发他人,与有荣焉。“那些不能写给今天的,就让它写给未来。” 书中有不少励志的句子,虽然这不一定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我改造并合成了一段话,向孜孜以求者致敬,向忙乱无措者提醒。如果你真的决定投身于某个行业或某项事业,你就要认真起来。你要慈悲地面对你的内心,善待自己的选择,按自己的方式,在自己尚能控制的时空里,绽放人生。不要因为诅咒风雨而忘却兼程。熊培云说,《慈悲与玫瑰》是写给每一个孤军奋战者的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加缪的致敬之作。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就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虽然 “思想国” 公众号已很少更新,但相信熊培云仍在孜孜不倦地输入和思考,保持大脑的理性与独立,洞察世界与人生的真相。静静善待自己和今天的同时,等着他 “输出” 的问世,期待他的思考,以激发自己的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向玫瑰,常怀慈悲

      每次读熊老师的书,就像做了一次精神按摩,浑身舒坦。他的书里,没有说教,只是像一个朋友,娓娓道来,温暖而坚定。玫瑰代表美好的生活,慈悲代表处世的智慧,无论何时,都不应该丧失对美好的追求,同时,也应该怀着一颗慈悲的心,既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思故我在

        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不也只有思考能让人卓然于世?物理世界的消散,肉体最终的虚无都不能为后世留下曾经存在的痕迹,唯有伟大而有深度的思考,能永久流传…… 世界本没有那么拥挤和喧嚣,之所以喧嚣,是因为一窝蜂的观念…… 人生漫漫,所拥有的不过是那些经历,那些体验,以及那些经历和体验所带来的思考和体悟,在这个拥挤的世界里,对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小心呵护之,便也是所拥有的最大财富吧? 在直线的世界里,曲线就是罪,你不能理解的或不理解你的,并非就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有认知的局限,思想的局限,因此应该如熊老师所说,把心安放在高处,享受世界之辽阔,在开阔而不受羁绊的心境下,你的心才能自由呼吸,少一些束缚,少一些纷扰,少一些尘埃。唯有如此,才能乐享这个世界的丰富和多姿…… 但胡安焉老师说:难怪人们羡慕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因为他们的目光不穿过表象,他们的思想不抵达实质。他们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他们认识的每个人都是陌生人。他们把同样的痛苦和快乐经历了无数遍,每一遍都像是初次经历,这其实也是另一种财富,另一种幸福……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成立于1989年,新星以精品立社。旗下拥有“午夜文库”“幻象文库”两条重点产品线,是国内推理和科幻文学出版的领先平台。同时,策划推出了《重新发现社会》《传家》《失控》等一批非虚构类精品图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强大的作者、译者队伍。目前已经签约海内外作家、学者数百人,国际上近90%的推理小说大师均落户新星。新星拥有专业的翻译、编辑和设计团队,不懈努力,为读者持续推出图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