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食品安全分析中样品采集与预处理方法着手,重点介绍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在食品品质分析、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食品中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中有害元素及其他污染物检测、食品的腐败物质与引起食源性疾病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一个多学科的问题,而且随着新原料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食品安全涉及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及销售等环节。本书主要从食品安全分析中样品采集与预处理方法着手,重点介绍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在食品品质分析、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食品中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中有害元素及其他污染物检测、食品的腐败物质与引起食源性疾病物质检测中的应用。其中,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包括色谱学、光谱学、核磁共振技术、免疫学、核酸探针和PCR技术、电子鼻、电子舌等方面的高新技术。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西北民族大学陈士恩、马忠仁、杨具田、李明生、高丹丹、曹竑、刘根娣和范怀德老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郭志廷、李冰、熊玲,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李雪虎、辛志君,甘肃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仝伟建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为此书提供了大量的前沿资料,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刘元林、龙鸣、马石霞、吴启康、向蕊、宋志峰、王三、曹丽和蒋青玲等同学在资料收集、图表整理中做了大量工作,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另外,此书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GCMS挥发物鉴定和电子鼻信息的宁夏枸杞子品质无损检测机理研究”(NO.3156047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NO.2015BAD29B05)、科技部援助项目(NO.KY201501005)、国家民委教改专项(10019141)、甘肃省科技计划(NO.17YF1WA166、NO.1504WKCA094)、西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项目(NO.xbmuyjrc201408)、西北民族大学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科研项目(NO.31920180001)、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_17R88)的资助。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编写人员名单
  • 前言
  • 第一章 食品采样与预处理
  • 第一节 食品采样
  • 一、采样的目的和用途
  • 二、采样工具和容器
  • 三、样品分类
  • 四、采样方法
  • 五、采样数量
  • 六、样品的保存和运送
  • 七、检验报告
  •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传统方法
  • 一、有机物破坏法
  • 二、蒸馏法
  • 三、溶剂提取法
  • 四、盐析法
  • 五、化学分离法
  • 六、色谱分离法
  • 七、浓缩法
  • 第三节 样品预处理新方法
  • 一、固相萃取法
  • 二、固相微萃取法
  • 三、液相微萃取法(液滴微萃取和液膜微萃取)
  •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五、微波辅助萃取法
  • 六、免疫亲和色谱法
  • 七、凝胶渗透色谱法
  • 八、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
  • 第二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
  • 一、基质
  • 二、化学键合固定相
  • 三、流动相
  • 四、柱温的选择
  • 五、检测器的选择
  • 六、注意事项
  • 第三节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一、定性分析
  • 二、定量分析
  • 第四节 样品的制备
  • 一、样品分类
  • 二、采样原则
  • 三、样品预处理
  • 四、样品制备
  •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一、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 二、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分析
  • 三、食品中各种添加剂的检测
  • 四、食品中毒素与有害成分的检测
  • 五、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 一、基本概念
  •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三、测定方法
  • 四、日常维护
  • 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技术
  • 一、样品预处理的目的与要求
  • 二、样品溶液的制备
  • 三、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一、数据分析类型
  •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食品分析中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红外光谱法
  • 第一节 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 一、概述
  • 二、红外光谱的解析
  • 三、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技术
  • 一、红外光谱样品制备方法及一般要求
  • 二、固体样品的制备
  • 三、液体样品的制备
  • 四、样品测试的一般步骤
  • 五、仪器使用及图谱解析的一般要求
  • 第三节 红外光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一、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掺假检测中的应用
  • 二、红外光谱技术在地理标志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核磁共振技术
  •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 一、核磁共振简介
  • 二、核磁共振采集参数与后处理
  • 第二节 核磁共振技术分类及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一、NMR技术及其分类
  • 二、对食品成分的分析
  • 三、对食品成分分子结构的测定
  • 四、对水果品质的无损检测
  • 五、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第一节 概述
  •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发展历程
  •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特点
  •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析的基本原理
  •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 二、共振线与吸收线
  • 三、激发时基态原子与总原子数的关系
  • 四、原子吸收法的定量基础
  • 第四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 一、重金属残留的危害
  •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PCR技术
  • 第一节 PCR技术的检测原理与特点
  • 一、反应五要素及作用
  • 二、PCR反应技术的特点
  • 三、反应步骤
  • 第二节 PCR技术分类
  • 一、逆转录PCR
  • 二、定量PCR
  • 三、重组PCR
  • 四、反向PCR
  • 五、不对称PCR
  • 第三节 PCR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案
  • 一、PCR污染
  • 二、污染的预防
  • 三、实验中的对照
  • 四、扩增反应为阴性结果(无产物)时应采取的措施
  • 五、PCR产物纯化
  • 六、假阳性
  • 七、假阴性
  • 第四节 PCR技术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
  • 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原理
  • 一、抗原、抗体检测原理
  • 二、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 第二节 免疫荧光技术
  • 一、基本原理
  • 二、抗体的荧光标记
  • 三、标本的制作
  • 四、荧光抗体染色方法
  • 五、荧光显微镜检查
  • 六、免疫荧光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 第三节 酶免疫技术
  • 一、基本原理
  • 二、ELISA的种类
  • 三、抗体的酶标记
  • 四、酶与底物
  • 五、固相载体
  • 六、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
  • 七、ELISA测定方法
  • 八、酶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第四节 放射免疫技术
  • 一、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的原理
  • 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的种类
  • 三、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试剂
  • 四、抗体的同位素标记
  • 五、放射免疫分析的测定方法
  • 六、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
  • 七、放射免疫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技术
  • 一、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概念
  • 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 三、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方法
  • 四、单克隆抗体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电子舌和电子鼻检测技术
  • 第一节 电子舌和电子鼻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 一、电子鼻系统
  • 二、电子舌系统
  • 第二节 电子鼻和电子舌在食品分析中的识别方式
  • 一、定性分析方法
  • 二、定量分析方法
  • 三、数据联用方法
  • 第三节 电子舌和电子鼻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一、电子鼻技术在肉与肉制品中的应用
  • 二、电子舌技术在肉与肉制品中的应用
  • 三、电子鼻技术在橄榄油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 四、乳与乳制品品质监控与鉴别
  • 五、电子鼻技术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 六、电子舌技术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 七、电子舌和电子鼻联用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核酸探针检测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一、核酸探针检测的技术原理
  • 二、核酸探针的种类及其特点
  • 第二节 探针制备与标记技术
  • 一、常用核酸探针制备的方法
  • 二、标记技术
  • 第三节 探针杂交与技术检测
  • 一、核酸探针预杂交
  • 二、核酸探针杂交信号的检测
  • 第四节 核酸探针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一、核酸探针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面的应用
  • 二、核酸探针在遗传性疾病及点突变的直接分析方面的应用
  • 三、核酸探针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显色培养基和快速鉴定培养基的应用
  • 第三节 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 一、细菌鉴定常用的生化试验及其原理
  • 二、常见的生化鉴定系统
  • 第四节 食品微生物自动化仪器检测技术
  • 一、基本原理
  • 二、常见微生物自动化检测仪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化工社)成立于1953年1月,是一家具有突出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出版社。化工社坚持“服务读者、面向市场、立足化工、传播科技”的出版宗旨,秉持“严谨、创新、合作、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实施“出精品、树品牌、创高效”的经营理念,始终把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出版领域涉及专业图书、科技教材、大众读物以及科技期刊、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等几大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