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对于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最新思考。

内容简介

看到书名你可能有些懵,这本书讲什么?

这本书说的是,在没有他者(朋友、爱欲,甚至是地狱)的世界里,彻底自恋的自我只会身陷沮丧,迷失方向,无意义感,最终导致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本书深入揭示了“同质化的恐惧”——所有人、事同化到丧失了边界;作者对同质化的分析和批判,依旧是在数字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展开,并努力从传统和经典中发掘自我与他者“共在”的空间。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如今的病态时代标志不是压制,而是抑郁。具有毁灭性的压力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内心。网络和数字媒体改变了这一切,数字化的世界清除了他者的存在,同质化的恐惧席卷整个社会。
(2)恐怖活动是同质化暴力的一个恶果,是以独特性的恐怖对抗全球化的恐怖。
(3)做自己,求真我,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这些词汇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成为带有强制性的自恋。我沉溺在自我之中。抑郁便是源于自我性力的自恋式积滞。
(4)数字化媒体是“去身体化”的。它遮蔽了目光的交流,夺走了声音的“纹理”,使他者之语言、他者之思想、他者之时间纷纷销声匿迹。
(5)如今众声喧哗的倦怠社会里没有倾听可言,而未来的社会或可称为倾听者的社会。人们需要一场时间革命,开启一种完全不同的时间,一种容纳他者的神圣时间。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人之自恋自古已然,当代社会的网络平台和数字媒体、智能手机助长了这一趋势,但人们是否由此感到价值实现和人格完满?在被“赞”包围的小小自我里,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已被无情恼。本书对于反思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对人的感知、自我感知、交往和社会控制等问题具有极大启发意义。
(2)思想面对当代社会现状,将会说些什么?思想者应该怎样思想,写作?本书作者韩炳哲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样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同质化的恐怖
  • 全球化与恐怖主义的暴力
  • 真实性的恐怖
  • 恐惧
  • 门槛
  • 异化
  • 对抗体
  • 目光
  • 声音
  • 他者之语言
  • 他者之思考
  • 倾听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凡是想要完全逃避伤害的人终将一无所获。任何深刻的经验、洞见皆存在于伤害的否定性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在生产自我吗?

      金句很多,切中时弊,读着读着就笑了。现在我们喜欢的东西,算法会推给我们更多,社交媒体上的点赞也很多,“肯定性社会” 出现了。柏拉图认为同者的存在取决于他者的存在,黑格尔也说没有他者,人类就无法认清自己。当肯定性、积极性扑面而来的时候,这个自我还是原来的那个自我吗?还是已经被社会和肯定塑造、固化的自我,被社会、点赞牢牢黏住的人设,而非原本复杂性、还能有更多外延性的自我。在没有他者 (朋友、爱欲,甚至是地狱) 的世界里,彻底自恋的自我只会带来更深的迷失和迷茫,以及空虚。不禁对渴求频繁的点赞、有时抓住某音不放的自己,产生了警惕,我是否在生产自我,而非成为自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讲在没有他者(朋友、爱欲,甚至是地狱)的世界里,彻底自恋的自我只会身陷沮丧,迷失方向,无意义感,最终导致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本书深入揭示了 “同质化的恐惧”—— 所有人、事同化到丧失了边界;作者对同质化的分析和批判,依旧是在数字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展开,并努力从传统和经典中发掘自我与他者 “共在” 的空间。作者(韩炳哲)的观点:(1)如今的病态时代标志不是压制,而是抑郁。具有毁灭性的压力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内心。网络和数字媒体改变了这一切,数字化的世界清除了他者的存在,同质化的恐惧席卷整个社会。(2)恐怖活动是同质化暴力的一个恶果,是以独特性的恐怖对抗全球化的恐怖。(3)做自己,求真我,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这些词汇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成为带有强制性的自恋。我沉溺在自我之中。抑郁便是源于自我性力的自恋式积滞。(4)数字化媒体是 “去身体化” 的。它遮蔽了目光的交流,夺走了声音的 “纹理”,使他者之语言、他者之思想、他者之时间纷纷销声匿迹。(5)如今众声喧哗的倦怠社会里没有倾听可言,而未来的社会或可称为倾听者的社会。人们需要一场时间革命,开启一种完全不同的时间,一种容纳他者的神圣时间。对我们的启发:(1)人之自恋自古已然,当代社会的网络平台和数字媒体、智能手机助长了这一趋势,但人们是否由此感到价值实现和人格完满?在被 “赞” 包围的小小自我里,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已被无情恼!本书对于反思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对人的感知、自我感知、交往和社会控制等问题具有极大启发意义。(2)思想面对当代社会现状,将会说些什么?思想者应该怎样思想,写作?韩炳哲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样本。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