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人公毕巧林是一个年轻、英俊、富有的军官。他不知道如何消耗自己旺盛的精力、青春的热血,在有意地和无意地犯下一系列过失后,他变得萎靡冷漠,令别人苦恼,也令自己苦恼。小说从两个视角描写了军官毕巧林的生活片断,一个是他朋友的视角,一个是从他本人的视角(通过日记),一内一外两个角度,同时反映了别人眼中的毕巧林言行,以及这些言行背后他本人的心理和动机。两相对比,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就呼之欲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编委会名单
  • 译本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 一 贝拉
  • 二 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
  • 毕巧林日记
  • 第二部分 (毕巧林日记的结尾)
  • (二)梅丽公爵小姐
  • (三)宿命论者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代英雄” 这个名字其实有一定的误导性,在俄语中这个英雄也可以理解为 “主角” 或者 “时髦的人”,结合整本书,毕巧林无疑又是文学中 “多余的人” 或者 “边缘的人” 中的一员。(正好另一个版本的书名就叫《多余的人》),我想文学作品中之所以经常出现这类人其实也很好理解:这个世界是所有人一起塑造的,但是每个时代的代表又常常是一些少数分子,他们迷惘,探索,觉醒,反抗,从而造就个人的乃至全人类的辉煌。“多余的人” 正好是这种人处在迷惘和探索的阶段。他们的困惑是时代、国家、文化、社会的产物,他们的作品往往又会表现出超越这些属性和界限的性质,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英雄非英雄

      这是习总书记提及年青时读过的俄罗斯小说。快速读后,两点感触:一是本书的写作技巧很独特,既有第三者的讲述,也有主角自己行为的日记和内心独白,呈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二是书中有些有趣的描写,但更多的是感觉有些压抑,作为俄罗斯批评现实主义小说,以毕巧林为主角,批评了当代上层社会青年在时代背景下的空虚、缺乏道德感、没有人生意义和目标,也对其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怜悯和同情!不由得想起西方哲学中 “存在主义”,孤独空虚时也曾冒出 “生命和自己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高冷思考,平凡的个人实际都是时代滚滚洪流中的水滴,只有努力从当下存在的努力中寻求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意义!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