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万耀煌亲述的自传作品。

内容简介

《万耀煌口述自传》由沈云龙、贾廷诗、陈存恭等人先后访问40次记录整理而成,郭廷以亲自校阅了口述记录稿。

因万耀煌存有历年日记,这部口述自传资料甚为翔实具体,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原版前言
  • 小引
  • 一、家世渊源
  • 二、童年教育
  • 1. 私塾启蒙
  • 2. 初闻革命
  • 3. 就学两湖师范附属小学
  • 三、军中生涯开始
  • 1. 决心投笔从戎
  • 2. 发起群治学社
  • 3. 湖北陆军小学概述
  • 4. 没落的旗人
  • 四、从武昌至保定
  • 1. 湖北陆军中学概述
  • 2. 剪辫子的风波
  • 3. 保定入伍生总队的编制
  • 4. 对吴禄贞的印象
  • 五、回鄂参加武昌革命
  • 1. 自津赴沪途中
  • 2. 上海都督府见闻
  • 3. 回鄂初谒黎元洪
  • 4. 参加反攻汉口之役
  • 5. 鄂军都督府与湖北“三武”
  • 6. 汉阳之失守
  • 7. 催迎赣军与黄兴离鄂
  • 8. 停战议和
  • 9. 革命军内部之歧见
  • 六、保定军官学校之回忆
  • 1. 清末的军事教育制度
  • 2. 保定军官学校的由来
  • 3. 蒋百里自戕的一幕
  • 4. 曲同丰继任校长以后
  • 七、就学陆军大学以后
  • 1. 分发湖北见习与反袁运动
  • 2. 陆军大学的沿革
  • 3. 北京政潮的见闻
  • 八、参加“荆襄自主”之役
  • 1. “荆襄自主”的酝酿
  • 2. 张笃伦的策动及败退湘西
  • 3. 夏斗寅与鄂军步兵团
  • 九、重回陆大完成学业以后
  • 1. 山西任职与中止外蒙之行
  • 2. 随侍舅父回鄂主政
  • 3. 建立湖北自卫武力之失败
  • 4. 夏寿康与王占元
  • 5. 对军阀专横的感想
  • 十、赵恒惕统治下的湖南
  • 1. 湘省援鄂自治之役
  • 2. 我当了宋鹤庚的参谋
  • 3. 湖南宣布自治后的权力争夺
  • 4. 宋鹤庚离开湖南的经过
  • 5. 蒋百里与唐生智、吴佩孚的关系
  • 十一、鄂军驻湘的困境
  • 1. 出任鄂军参谋长的经过
  • 2. 萧耀南对鄂军的接济
  • 3. 湘鄂赣三省联防密约
  • 4. 唐生智逼走赵恒惕
  • 5. 鄂军与唐生智的合作
  • 6. 唐生智倾向革命的原因
  • 7. 湘局混乱中之鄂军
  • 十二、北伐开始
  • 1. 北伐前夕的广州
  • 2. 由粤回湘途中
  • 3. 鄂军参加北伐战斗
  • 4. 攻占湘乡
  • 5. 由宁乡至长沙
  • 6. 鄂军整训与左派活动
  • 7. 驻防益阳与贺耀祖反正
  • 8. 总攻击开始后之鄂军整补
  • 9. 渡江作战占领汉阳汉口
  • 10. 和樊钟秀发生遭遇战
  • 11. 平靖关策动魏益三来归
  • 十三、调防鄂西
  • 1. 肃清鄂西残敌
  • 2. 何键其人其事
  • 3. 武汉之行的见闻
  • 4. 唐生智长沙去来
  • 5. 和蒋作宾一席谈
  • 6. 自当阳至宜昌
  • 7. 袁祖铭被刺与黔军怨愤
  • 8. 驻防宜昌二三事
  • 9. 共产党的发展
  • 十四、回师备战
  • 1. 疑云笼罩下的宜昌
  • 2. 截留运济杨森的械弹
  • 3. 形势的分析
  • 4. 通电反共与袭击武汉
  • 5. 撤退崇阳
  • 6. 转进鄂东
  • 7. 移防皖西与唐生智的拉拢
  • 8. 耿丹之死
  • 9. 何键的劝诱
  • 10. 调驻安庆与南京之行
  • 11. 龙潭之战与唐生智下野
  • 十五、再度参加北伐
  • 1. 渡江击敌追驻滁县
  • 2. 京沪小游的见闻
  • 3. 重回部队进军徐蚌
  • 4. 全军电请蒋总司令复职
  • 5. 集中丰沛与张森病逝
  • 6. 徐州争夺战
  • 7. 攻占济南与“五三”事件
  • 8. 渡河北进驻军惠丰桥
  • 9. 说降徐源泉与平津告捷
  • 十六、复员与编遣
  • 1. 回驻德州与缩编开始
  • 2. 调抵兖州与南京之行
  • 3. 驻防皖北击溃樊老二
  • 4. 阜阳剿匪
  • 5. 参加讨伐桂系
  • 6. 桂系失败的因素
  • 7. 追击途中
  • 8. 胡、陶的下场
  • 9. 鄂东反共
  • 10. 收复七里坪
  • 十七、变乱纷起
  • 1. 张、桂军与西北军之叛变
  • 2. 中央军处境之艰苦
  • 3. 张笃伦说服万选才
  • 4. 西北军失败后石、唐叛变
  • 5. 对夏斗寅之谏诤
  • 6. 善战唐生智
  • 7. 讨唐军事之结束
  • 十八、中原大战
  • 1. 反中央各派系之联合行动
  • 2. 万选才倒戈与张笃伦
  • 3. 大战前夕之双方形势
  • 4. 敌我兵力部署的分析
  • 5. 周家口接防与漯河作战
  • 6. 上官云相的围而不攻
  • 7. 由平汉线调津浦线
  • 8. 拒绝政客游说
  • 9. 曲阜之战
  • 10. 济南光复前后
  • 11. 陇海路的大战
  • 12. 吉鸿昌的投诚
  • 13. 战事结束与复员
  • 十九、剿共与国难
  • 1. 豫鄂皖边区的共军形势
  • 2. 鄂东麻城之役
  • 3. 九一八事变与国内政潮
  • 4. 调赴信阳
  • 5. 接任师长与回驻武汉
  • 6. 湖北省府改组
  • 7. 鄂中剿共与贺龙其人
  • 8. 再调鄂东
  • 9. 共军的战术
  • 10. 徐向前西行以后
  • 11. “竭泽而渔”的战略
  • 12. 汤恩伯的清剿作风
  • 13. 黄安一年
  • 二十、围剿与追击
  • 1. 调驻抚州
  • 2. 庐山训练
  • 3. 经湘南追剿
  • 4. 桂林之游与进驻贵阳
  • 5. 和廖磊一席谈
  • 6. 王家烈统治下的贵州
  • 7. 共军自黔至滇
  • 8. 从云南追到西康
  • 9. 有关追剿函电一束
  • 10. 驻军西昌及雅安
  • 11. 自川入陕
  • 二十一、西安事变前后
  • 1. 由陕回黔堵剿萧贺
  • 2. 滇黔边境之追击
  • 3. 两广异动奉命入粤
  • 4. 调驻洛阳
  • 5. 西安事变之幽禁生活
  • 6. 西安事变之结束
  • 7. 庐山军官训练与“七七”事变
  • 二十二、抗战开始
  • 1. 参加东战场作战
  • 2. 战时将官训练班与军官训练团
  • 3. 保卫大武汉
  • 4. 机关内迁与工事构筑
  • 5. 从鄂北到赣北
  • 6. 武汉撤退与长沙大火
  • 7. 继续抗战与英美借款
  • 二十三、陆大教育长时期
  • 1. 陆大简史
  • 2. 陆大的沧桑一页
  • 3. 陆大的前任教育长与外籍教官
  • 4. 传统教育方式的改革
  • 5. 建军与军事思想的困惑
  • 6. 离开陆大与调职军校
  • 二十四、军校教育长时期
  • 1. 就职演词与整饬校风
  • 2. 军校的组织系统
  • 3. 军校教育生活与国际观感
  • 4. 军校具有安定后方的潜力
  • 5. 军校的党务训练与辅导工作
  • 6. 军校对政治的影响
  • 二十五、湖北省主席时期
  • 1. 我对政治的认识
  • 2. 派系和人事
  • 3. 战后的湖北
  • 4. 复员与接收
  • 5. 从发展教育入手
  • 6. 工业建设与人口调查
  • 7. 清理敌伪物资与整顿财政
  • 8. 湖北的政治派系纠纷
  • 9. 军官转业与学潮
  • 10. 行宪国大与立监委选举
  • 11. 辞职离鄂前的形势
  • 二十六、战略顾问时期
  • 1. 离鄂赴京
  • 2. 总统就职与翁文灏组阁
  • 3. 战略顾问位高而闲散
  • 二十七、中央训练团教育长时期
  • 1. 中训团的改隶
  • 2. 大局的崩坏
  • 3. 总统引退与和谈
  • 4. 武汉见闻
  • 5. 程潜的行径
  • 6. 广州与奉化之间
  • 7. 撤退
  • 二十八、来台以后
  • 1. 革命实践研究院的成立
  • 2. 主持革命实践研究院
  • 3. 政工与兵役制度的树立
  • 4. 对现状的观察
  • 附录 近代军事教育家——万耀煌先生
  • 前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万耀煌亲述的自传作品。

    《万耀煌口述自传》由沈云龙、贾廷诗、陈存恭等人先后访问 40 次记录整理而成,郭廷以亲自校阅了口述记录稿。因万耀煌存有历年日记,这部口述自传资料甚为翔实具体,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