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的生死之书。本版收录英文原版全书。

内容简介

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这本书一份来自“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

作者保罗·卡拉尼什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并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

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他的文章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获得了全球读者关注。

本书文笔优美,诚挚感人,书里有着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让全球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当呼吸化为空气(中文版)
  • 与保罗的无限对话
  • 英文版序言
  • 序幕
  • 第一部 当我身强体健时
  • 第二部 至死方休
  • 后记
  • 致谢
  • 我虽死去——译后记
  • 当呼吸化为空气(英文版)
  • FOREWORD
  • PROLOGUE
  • PART I In Perfect Health I Begin
  • PART II Cease Not till Death
  • EPILOGUE
  • ACKNOWLEDGMENTS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优雅地谈论自己的死亡

    别因为你快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什么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去做。这本书是我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他是一位医学生。此书的作者便是一位医生。他从小便是个文学爱好者,曾学习了多年文学,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位作家。然而,出于对探寻生命意义的渴望,他便弃文从医了。只是肺癌却在 36 岁那年找上了他。于是,他即是医生又是个病人。用美好耐读的文字叙述着人们抗拒恐惧的 “死亡”,不避讳地展示着自己生命中的冲突、转折、脆弱、喜悦、哀伤,直至肉体走向了永恒的平静,留下的文字走进了无数人的心中。从他的文字中,你仿佛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他的模样了。初初面对癌症时,他也逃避过慌张过恐惧过,但他没有被吞噬。在书的最后,他写了一封小短信给他的女儿。他说:“我不奢求这样的欢乐永无止境,只觉得平和喜乐,心满意足。此时此刻的当下,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我想,他的灵魂思想应是不灭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诊断出绝症之后,时间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面对死亡,什么对你最重要?这是一本十分打动人的书,自 2016 年出版后便登上各大榜单,获得许多推荐和好评。至今,仍然是图书馆里的热门书籍。书的作者是英年早逝的美国天才神经外科医生保罗。他在自己被诊断出肺癌末期约两年后离世,离世时他的女儿年仅 8 个月。这本书是他的自传,也是他的人生绝笔。书中展现了他如何直面自己必死的命运,也告诉读者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需要面对什么。同时,他也想把这本书留给他的女儿,并告诉她是她让他的余生充满欢乐。而在她到来之前,他对这种欢乐一无所知。书名《当呼吸化为空气》,出自十七世纪布鲁克伯爵福尔克・格莱维尔的一首十四行诗:"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既是对作者死亡的隐喻,也是他在书中对生命意义的探讨的隐喻在书中,保罗敞开心扉,回顾一生。展露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思考过程,确诊后的痛苦与脆弱,面临的选择与挣扎。那些集合了生命、死亡与意义的问题,通常都发生在医院里。他也通过深入分享作为医生的日常和各种病患的际遇,探讨了医生这个职业,探讨了生死。到底是什么,才赋予生命以意义,从而值得一活?一些病人或家属必须回答的问题例子,很能展现生死抉择的艰难:你愿意用失去说话的能力,来交换多几个月的生命,默默无声地度过余生吗(也许你要替自己的母亲做这个决定)?你愿意冒着丧失视力的危险,来排除致命脑出血的哪怕一点点可能吗?你愿意右手丧失行动能力,来停止抽搐吗?你到底要让孩子的神经承受多少痛苦,才会更愿意选择死亡呢?而在身患绝症面对死亡时,即使是医学大拿,也会彷徨:"你觉得我的生命有意义吗?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吗?" 虽然患病的身体极为虚弱,让健康时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变得艰难。虽然不知未来还有多少时日,但保罗仍然下定决心: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保罗拥有斯坦福大学的文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剑桥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以优等成绩从耶鲁医学院毕业后,他回到斯坦福大学成为神经外科住院医生,并攻读神经外科博士后学位。大约只有像他这样,集深厚的文学素养,深层的哲学思考,切身的医患体验于一身,才能写出那么冷静平实,触及生死与心灵的文字。其实保罗并没有完成他原来的计划写完他想写的一切。他的妻子露西补充了一篇叙述他最后的病发,离世,离世后的安葬。"在时间与空间中,我们都有着不同的自我","生与死,谁都逃不掉,看不透,但我们有适应和处理的能力;就算无法掌控,也能因为对生与死的探寻,去寻找人生的意义"。这也是保罗的写照。纽约时报中文版有一篇精彩的书评 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0125/t25bookkalanithi / 值得一读。中文版由吴承瀚先生撰写的序言也非常精彩。翻译何雨珈经历过生死,这让她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感悟。她专门写了篇译后续,其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人生来孤独,须得有人并肩同行"。并肩同行的,可以是万物,也可以是一本打动你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词概括全书就是:向死而生!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所以人们才会在有限的时间里迫切的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更重要的是探寻意义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生意义最重要的部分。作者保罗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对每一个活着的人警示,别因为要死了才决定做或不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去做。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9条书评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