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相较于赤裸裸的大骗局,不容易察觉的小谎言更普遍,日积月累后的危害性更大。

内容简介

你会心安理得地把办公室的铅笔拿回家给孩子用吗?“因为路上堵车,所以我迟到了”这样的借口是否常挂在你的嘴边?穿戴冒牌服饰会不知不觉降低我们的道德底线吗?面对诱惑,医生、专家、的意见还有几分可信?我们一贯倡导的团队合作会让我们更诚实还是更不诚实?这一次,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聚焦于人们欺骗行为的动因,带领读者走进非理性背后的诚实的真相。丹·艾瑞里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例证在书中探究了那些导致我们不诚实的原因,以及我们如何能在为自身利益选择不诚实的同时还能维护自身形象。同时还研究了不诚实的社会动因,以及不诚实的行为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并找出一些有趣的方法来克制和限制这种行为。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各国)读者
  • 推荐序1 我们都不诚实过
  • 推荐序2 揭开不诚实的黑箱
  • 推荐序3 不完美才是真实的人性
  • 前言 为何不诚实的行为如此让人着迷?
  • 第1章 测试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
  • 如果可以,你会选择作弊吗?
  • 钱越多就越容易诱发欺骗行为吗?
  • 抓住那个“小偷”
  • 市场商贩和出租车司机比人们想象的更公正
  • 经验系数:不诚实与诚实间的分界线在哪里?
  • 第2章 探索经验系数的秘密
  • 公司里人尽皆知的真相
  • 如何降低人们的不诚实行为
  • 签名的位置不同,谎报信息的程度也不同
  • 错误的教训
  • 第3章 对自己的动机视而不见
  • 高尔夫球选手更可能以哪种方式移动球去作弊?
  • 何时会用“穆里甘”
  • 现实的“灰色地带”
  • 第4章 被动机迷惑的理智
  • 一个古怪的烧伤治疗方案:在脸上刺青
  • 互惠心理的秘密
  • “随便吃”的制药公司
  • 粉饰数据
  • “砖家”意见
  • 醉汉的实验数据是否应该被排除?
  • 信息公开未必是剂灵丹妙药
  • 如何降低利益冲突?
  • 第5章 越疲倦,越冲动
  • 选择水果还是选择巧克力蛋糕?
  • 疲惫的大脑
  • 压力大的人更容易说谎吗?
  • 为什么一到期末考试,学生们的亲人就纷纷离世?
  • “绿色”这个词是什么颜色的?
  • 没有人能抵挡住所有诱惑
  • 第6章 穿冒牌货会让我们更不诚信吗?
  • 外部信号与自我信号——从毛呢到阿玛尼
  • “假”正品
  • “管他呢”效应与诚实的界限
  • 更糟糕的后果
  • 伪装直至成功?
  • 第7章 陷入自我欺骗
  • 我们会本能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与智商
  • 我们总喜欢夸大自己取得的成就并信以为真
  • 自我欺骗的积极力量与消极影响
  • 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
  • 第8章 创新与不诚实:我们都是编故事的人
  • 非理性决策
  • 硬币原理
  • 说谎者的大脑
  • 创造力越强,粉饰不诚实行为的能力越强
  • 诚信与智商无关
  • 为了报复而选择欺骗他人
  • 意大利之旅的“创举”
  • 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是最具创造力的骗子吗?
  • 科技创新与惊天骗局只有一步之遥
  • 第9章 我们是如何感染上不诚实的病毒的?
  • 课堂欺骗
  • 害群之马
  • 从个体的不诚实到群体的不诚实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如何重拾道德?
  • 第10章 合作性欺骗:为什么安然公司会死于巨大的财务丑闻?
  • 团队合作可能会诱发利他的不诚实行为
  • 小心,合作中可能会产生欺骗
  • 可笑的合作
  • 第11章 一个喜忧参半的结局:我们的行为不理性也不完美
  • 谁才是“真正”的骗子?
  • 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最爱撒谎?
  • 我们应如何面对不诚实?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许多观点,读到时能让人会心一笑,收获满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主要探讨:1. 是否会作弊与收益大小、被发现的概率无关,而是以自己道德底线能否接受有关。我们每个人在欺骗时都有个度,只要没有超过这个度,我们就不至于有 “罪恶感”。内心自洽可以把作弊合理化,则更可能作弊。2. 离直接诈骗金钱还有一步或几步之遥时,我们的欺骗程度会增加。当自身与不诚实行为还有一大段距离时,当举棋不定时,欺骗更容易被合理化 3. 道德提醒更容易使人变得诚实,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的。—— 承诺与一致原理。同样的,承诺一致心理也会被人利用,并忘记当初自己为何承诺,做一些平时不一定会做的事情。4. 自律会消耗精力,疲倦和压力大时对自我约束能力会更低。5. 一旦意识到自己是骗子(使用冒牌货),更容易变得更不诚实,还会让我们更加低估他人的诚实度。6. 我们欺骗自己的一部分原因是想保持正面的自我形象。我们掩盖自己的过错,彰显自己的成功(即使这些成功并不完全属于我们),还喜欢将难以否认的错误归咎于他人和外部环境。当我们感到失去勇气时,就会用自我欺骗的方式来提高自信。7. 我们生来就有编借口的能力,而且在得到自己喜欢且听上去值得相信的借口前会不断地想借口。想出来的解释或原因对自己越有利,我们就越愿意接受这个解释或原因。8. 创造力越强,越能找到理由合理化不诚实行为。9. 不诚实行为会传染,当你看到你认为的同类人在做时,会提高模仿的概率。而当对方属于你的回避人群时,则会抑制模仿概率。10. 当他人能从自我不诚实行为中获利时,会让我们更愿意为对方行方便。11. 让人觉得自己处于被监视中,且切断双方熟络机会,则可以抑制不诚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阅读过《怪诞行为学 1-3》。本书由《用得上的商学课》参考书目,《对赌》p92,《暗时间》(电子书)p7 推荐《怪诞行为学 1》。本书主题是诚实。 不建议阅读,不建议购买。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