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连玲玲的笔下,近代上海百货公司的诸面向生动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加上流畅的文笔,相信读者一定会觉得走入了民国的南京路。

内容简介

本书以“消费主义”为核心概念,探讨百货公司在近代中国的意义,特别思考这种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如何借由创造全新的消费经验,传播现代消费主义。五光十色的百货公司不仅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展示橱窗,也是我们理解城市文化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近代上海的传奇建立在以消费主义为基础的人、物关系上,而百货公司正是人、物互动的实践场域,既充满了魅惑与欲望,也承载着矛盾和争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简体版自序
  • 导论
  • 百货公司的出现与全球性扩张
  • 新式企业的典范
  • 展演文化权力的舞台
  • 上海百货公司研究的路图
  • 第一部分 消费空间
  • 第一章 城市:现代消费的地景
  • 上海:中国百货公司的摇篮
  • 上海百货公司的出现
  • 百货公司的城市空间分布
  • 第二章 商店:消费空间的构筑
  • 可视化的消费空间
  • 现代科技的展场
  • 奇观式的展销活动
  • 消费空间的政治挪用
  • 消费欲望的民主化?
  • 第三章 游戏场:走向平民的消费场所
  • 百货公司的娱乐事业
  • 新娱乐的兴起
  • 游戏场的衰落与改革
  • 第二部分 消费观念
  • 第四章 广告:形塑现代的消费观念
  • 百货公司的广告战
  • 广告灌输的“现代”意识
  • 以广告塑造新消费模式
  • 广告引起的“现代”焦虑
  • 第五章 公司志:消费生活的知识化
  • 消费知识平台的建立
  • 企业形象的塑造
  • 消费知识的生产
  • 战争下的消费知识建构
  • 第六章 仕女天堂:消费的性别标签
  • 消费者的性别塑造
  • 女性消费
  • 消费女性
  • 尾声:百货公司的现代性
  • 征引书目
  • 附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百货公司如何塑造消费新潮

    宏大理念之所以能够落地生根,一些深刻的社会变革之所以能够悄然发生,其秘密可能就隐藏在这毫不起眼的一次又一次的消费行为之中。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从珍惜节俭转向崇尚消费一个是百货公司的出现,另一个是商业广告的流行。百货公司怎样改造了我们的消费环境大型百货公司入驻,给南京路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价抬升。地价攀升造成的第二个影响,就是橱窗大量出现。由于成本高,百货公司就会想方设法增加营收,所以纷纷设立橱窗,吸引顾客相比传统商店,现代百货公司总是尽量陈列货品,让顾客能一目了然。使得路过的人们不自觉地就想多看两眼。如果看两眼看不够,或许就想走进店里带一个回家。这样一来,消费就实现了。消费理念出现变化,城里的人们发现,自己有了一项新的娱乐活动,那就是逛街。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都把逛街,尤其是去百货公司打卡,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逛街消费成了所有人的日常行为和城市经验。这时百货公司和它所营造的消费景观,开始真正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了。人行道如何促成百货公司的发展干净整洁的马路使人们不仅喜欢上了走路,也愿意延长在马路上停留的时间。马路的功用就不单纯是两点之间的通道,而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百货公司如何通过广告翻转了我们的消费理念百货公司在广告投放上精打细算,力图用最低的成本,把广告送到最多的消费者手中。广告内容上百货公司都喜欢强调自己物美价廉。强调 “价廉”,是为了消除一般人对其商品价格 “高不可攀” 的刻板印象。常把优惠价格描述为 “稍纵即逝、不容错过”。这时候,买买买就变成值得鼓励的 “节省” 行为,甚至一个华丽转身,购物就变成了投资的代名词。百货公司就这样,成功地帮助消费者降低了购物的 “道德焦虑”。我们究竟是被消费俘虏了,还是被它更加深度地解放了关键就在 “我们” 这两个字,如果把这里的 “我们”,理解成女性,答案一定是解放。从全球范围来说,百货公司刚一出现就被贴上了 “女性” 的标签。本来应该去教堂祈祷的妇女,现在都一股脑进了城,去百货公司闲逛和购物。百货公司取代了教堂,成为仕女的 “新天堂”,对物品、时尚及美的渴望,成为妇女的 “新宗教”。“男性生产、女性消费” 的二元思想进一步在社会中扎根,女性几乎成了 “消费者” 的代名词。百货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悄悄地把新的理念附加在自己所销售的商品上面,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但这对于坐在商场里男士专用休息区的男性朋友来说,这似乎还是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10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消费文化的变迁

      记得小时候父母喜欢去上海买东西,手表,衣服等等,那些都是在百货商场里购买。那时百货商店和高档,贵重这些词是画上等号的,人们到百货公司不仅为了买东西,也为了寻乐趣、长见识。百货店其实也是体现上海文化的一方面,改革开放几十年陆陆续续地各地都有了百货店,同时互联网发展使得购买商品,在线上线下都可以完成,中国各地自然而然对上海的消费文化不再关注。特别是深圳改革开放多年来,通过香港,澳门等对外窗口获得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使得中国这个消费文化观念整体得以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

        这本书的重点是生活中常见的百货商店,切入点很小,但讨论的话题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些宏大理念之所以能够落地生根,一些深刻的社会变革之所以能够悄然发生,其秘密可能就隐藏在这毫不起眼的一次又一次的消费行为之中。这个观点和支撑它的方法论不仅对学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近代中国城市史的可能,也可能会对正在努力思考当下消费模式与创新的你提供一些启发。本书的核心内容:百货公司的出现,不仅代表一种新的商业形式的诞生,还有赖于报纸等现代媒体为其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与此同时,在微观层面,玻璃橱窗和 “廉价部门” 的大量使用改变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生出新的视觉文化和互动机制。种种因素的汇合,不但制造出商业上盈利,还同时推动了人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这本书告诉我们,近代中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百货公司的出现密不可分。在这本书中,连玲玲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示了上海的百货公司在崛起的过程中,不仅迅速改变了上海的城市景观,还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消费理念。百货公司在出售商品的同时,也一同出售了先进的启蒙观念。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百货公司具备了启蒙的功能,参与塑造了人们对 “现代” 的种种梦想、期待和追求。邵恒老师说,最近阿根廷政府做了一个统计,如果对女性的家务劳动付工资的话,那阿根廷全国女性在 2020 年对经济的贡献将占整个 GDP 的 15%。听这条新闻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全世界都实行这个办法,那女性将在成为最理性的消费者之后,毫无疑问地还会获得最重要的生产者这个称号。这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消费革命,甚至是家庭结构的再次升级换代呢?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