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共分九章,收录36篇文章,着力于为清代中前期政治史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主要利用官书、传世文献、满汉文档案、奏折等,讨论清入关前的几次重要历史事件、清代政治制度变迁、核心政治人物、储位继承、奏折制度的演变、文治得失、边疆治理、史料考订,以及作者对清史的地位和纂修清史的思考。

作者长于考证,于浩瀚的档案和文献中细致爬梳,揭示了许多重要而幽微的课题,显示出清史研究的魅力。而《治史访谈录》和《业师郑天挺先生传略》两文,讲述求学治史之甘苦,非常耐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编辑委员会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索隐表幽:入关前先清已湮史迹钩沉
  • 满洲政权早期前四旗考
  •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左右翼考
  • 试论努尔哈赤时期满洲政权的中枢决策
  • 萨尔浒之战与朝鲜出兵
  • 皇太极继位初的一次改旗
  • 一 皇太极继位初的一次改旗
  • 二 改旗的历史背景
  • 三 改旗的效果和影响
  • 结语
  • 第二章 统驭万方:清朝前期的政治与人物
  • 吴三桂请兵入关路线考
  • 清兵入关与明朝宗室
  • 康熙何时擒鳌拜
  • 乾隆帝巡幸盘山、天津述论
  • 第三章 直达天听:奏折制度与君臣沟通
  • 康熙朝进折人员考略
  • 康熙朝诸皇子奏折考辨
  • 允禵奏折考辨
  • 已刊康熙朝满汉文奏折正误
  • 康熙朝奏折和来华西方传教士
  • 乾隆朝奏折制度探析
  • 第四章 继嗣垂统:清朝前期的储位继承
  • 康雍之际继嗣制度的演变
  • 论乾隆秘密建储
  • 第五章 文治得失:清朝的文教政策
  • 经筵日讲与康熙政治
  • 清朝前期八旗教育述评
  • 乾隆朝文字狱述评
  • 乾隆帝与乾嘉学派
  • 第六章 经营边陲: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
  • 关于拉藏汗的满文史料及其价值
  • 康熙后期经营西疆失载年月满文档案考辨
  • 第七章 文献足徵:史料考订与史事新证
  • 康熙朝修太宗、世祖实录残卷抄本跋
  • 曹寅扈从巡幸五台山考
  • 一 曹寅《楝亭诗文钞》中的扈从康熙帝巡幸五台山的证据
  • 二 曹寅扈从巡幸五台山的具体行踪
  • 三 余论
  • 曹寅数首诗篇写作时间献疑
  • 乾隆朝人物传记资料补正
  • 一 王公1人
  • 二 大学士、协办大学士15人
  • 三 军机大臣12人
  • 四 部院大臣9人
  • 五 督抚18人
  • 六 将军都统4人
  • 七 异己贪官11人
  • 《清史稿·宣宗本纪》正误
  • 第八章 辨章学术:清儒治经个案新考及其他
  • 孔安国献书考
  • 《诗经·閟宫》的写作年代及其史料价值
  • 德川时期日本书院述论
  • 第九章 清朝的历史定位
  • 关于清史体裁、篇目的意见
  • 关于清朝历史定位的思考
  • 摆脱历史发展的怪圈
  • 代结语 高山景行,追踪师风
  • 业师郑天挺先生传略
  • 治史访谈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