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傍晚敲门的女人》选入1977-1999年中国当代优秀中篇侦探小说作品5篇。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按照时间为内在线索,选取中国现当代百年来侦探小说的优秀之作。本卷是现当代著名侦探小说家的中篇优秀作品汇集。这些作品主要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背景,不仅展示了中国当代侦探小说作家的艺术水准,而且深化了侦探小说的思想内涵,提升了侦探小说的审美品味。其中《傍晚敲门的女人》《夕峰古刹》《佛罗伦萨来客》等作品极具阅读与欣赏的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采得百花成蜜后(代序)
  • 夕峰古刹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傍晚敲门的女人
  • 是序幕也是尾声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复活的头骨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佛罗伦萨来客
  • 一 神秘的谋杀
  • 二 佛罗伦萨归来
  • 三 怪案背后……
  • 四 涉嫌者
  • 五 覆水难收
  • 六 神探桑楚的推理
  • 黑蝙蝠·白蝙蝠
  • 一 夜深人静,黑蝙蝠不期而至
  • 二 一不留神,九曲溪险遭没顶
  • 三 旁敲侧击,局内人煞费苦心
  • 四 怪事连环,一线天竟然绝路
  • 五 寂寞难耐,教堂里喜遇乡人
  • 六 想入非非,大树上蚂蚁疯狂
  • 七 神出鬼没,白蝙蝠能识善恶
  • 八 七嘴八舌,自杀者行为古怪
  • 九 鱼目混珠,呋喃丹不当饭吃
  • 十 以书为媒,证据学家开金口
  • 十一 法律陷阱,神秘教授不收费
  • 十二 竹林黑影,惊慌时难辨真假
  • 十三 交叉恋情,迷茫中不知所云
  • 十四 神明裁判,古今中外无定式
  • 十五 荒诞的梦,费尽心机查凶手
  • 十六 奇怪的画,借题发挥探隐情
  • 十七 证据规则,有毒之树结毒果
  • 十八 秘梦辨认,精心安排惜无缘
  • 十九 出奇制胜,侦探巧用潜手印
  • 二十 字斟句酌,专家善使测谎器
  • 二十一 推理方法,福尔摩斯的神话
  • 二十二 证明责任,基督山岛的漫谈
  • 二十三 扳趾计数,笔迹里面求奥秘
  • 二十四 按图索骥,有人也曾蹲大狱
  • 二十五 自由心证,法庭外面的话题
  • 二十六 非此非彼,证据自身的困惑
  • 二十七 法庭调查,公诉方长驱直入
  • 二十八 法庭辩论,被告方回马三枪
  • 二十九 高尚晚餐,黑蝙蝠与白蝙蝠
  • 三十 临终嘱托,故事之外的忏悔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上世纪80、90年代的侦探小说。。。。。。好难读。

    这一卷断断续续读了三天,并不是整本书体量有多大,而是那一时期的推理小说实在是文学性太强了。和民国时期的前三卷不同,那时的作者都是初尝这个题材,又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限制,再加上主要都是中短篇和惊险类的题材,虽然看到的全是欧美的影子,但毕竟是和本土生活结合的还蛮好的,所以读起来不费力。第四卷虽然是肃反题材,但是那时候能写作这类根正苗红小说的作者,自身文化水准并不是太高。和民国前那些读过四书五经,从事过常年报刊经历的作者比,他们算是刚开始动笔写东西。其实那些红色名著,比如《大刀记》《暴风骤雨》《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其实读起来都像看青少年读物一样。因为目标群众大都是刚识字的,扫盲班出来的。更多的是要表达阶级立场和革命情绪,写的太文绉绉了,老百姓读不懂啊。而到了第五卷,这一时期的侦探小说,基本上都是写纯文学的先生们在写。主体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改革开放后,港澳台同胞回国探亲,这一时期的主角,基本上都还是之前逃离大陆时的那些年轻人,(当然,一般都是杜撰的)他们的父辈或者一些对头,遗留下了一些财物,他们借着省亲回来翻找。一类是文革回忆的,在文革时期干过一些坏事的人,文革后有些成了当权派,怕自己的黑历史被查出来,所以或者杀人灭口,或者被人复仇谋杀。最后一类就是那个时期的人对一些当时的风潮看不惯,用写故事的方式对 “不良风气” 进行讽刺。被害者要么是年轻貌美的演员、舞厅皇后、女企业家,在他们身边总是会产生多角关系,要么是靠着贪污受贿、投机倒把获得财富的无良商人、龌龊政客,让他们死,特别复合当时老百姓的预期。有空大家可以去喜马拉雅上找找《刑警 803》,基本上被谋杀的也都是这些人。其实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套路。而在于这些作家对警察办案和一些刑侦手法真心不是很懂,当然,因为公检法在文革时被打烂了,很多真有本事的刑侦人员要么靠边站,要么被斗死了。真正能恢复工作时,又已经年纪很大退居二线了,一些小年轻的没有办案经验,而文革时期那种大批斗的观念还停留在这些人心中,所以很多案子并不是靠刑侦手法侦破的。当然,倒不是说这样就会有很多冤假错案,因为那时候的老百姓也没有反侦察意识,在现场留下指纹脚印啥的都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那时的户口制度是非常强悍的,我记得在我上大学时,政府公务员出差或者国企员工异地工作还得开单位的介绍信呢,那时各个城市都有驻其他城市的办事处,吃饭住宿都是被管制的,所以,你即使反了罪也逃不远。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吧。作者写作侦探小说时,更多的都是自己杜撰的内容,而且写得也多是警察和侦探对罪犯行为的想象与思考,其实案侦水平和民国前比起来差异不大。那时候出现了很多足迹专家,看足迹的相关信息就可以猜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体态,性别、甚至有什么比较外显的疾病。而后来的所谓 DNA 破案,还根本不存在。甚至即使几年后《刑事侦缉档案》第一部引进国内时,以香港探员的水准破案也只是看血型,检测 DNA 还不是标配,颅骨复原术这样的技能还是科学和美术实验室里的一项研究。如果看过陶泽如和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黑洞》里,马跃老师饰演的就是一个帮助陶泽如复原头骨的美术老师。那都已经是 2001 年了。因为写作的人破案不专业,又不能像后来的一些作者像周德东、蔡骏他们那样纯写一些恐怖题材的小说,而网文界的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这些作者在那时都还处于九年义务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侦探小说写的就有些冗长乏味了。虽然相比于民国前,他们离我们更近,但是反而是这样的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让人读起来很是难受。其实那一时期还是有几个作家的侦探小说写的不错的。比如我读过的徐本夫先生的《出山第一案》《第四者》,还有翼浦先生写的《警探雷鸣》系列都还是不错的。不知道为啥没有收录。也许在下一卷吧。这一卷我算是读完了,但是不推荐给大家,他有其时代的限制,即使如作家蓝马创作的《佛罗伦萨来客》在这本书里也觉得水平一般。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