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卡尔维诺代表作,译林独家版权出版,弥补多年市场空缺。

内容简介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怕眩晕,望着黑沉沉的下面。在线条交织的网中,在线条交叉的网中,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在空墓穴的周围,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他用小说搭起迷宫,与读者你一起做文字和思想的游戏,正如情欲开放了男人和女人的时空,阅读,也让读者、作者和作品碎成万花筒里的玻璃,自由变幻着世界。繁华镜像之间,你是否看见了卡尔维诺的狡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 第二章
  • 在马尔堡市郊外
  • 第三章
  • 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
  • 第四章
  • 不怕寒风,不怕眩晕
  • 第五章
  • 望着黑沉沉的下面
  • 第六章
  • 在线条交织的网中
  • 第七章
  • 在线条交叉的网中
  • 第八章
  • 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
  • 第九章
  • 在空墓穴的周围
  • 第十章
  •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人言人殊大家啃起来龇牙咧嘴痛苦不堪的名著

    小说大师卡尔维诺这本《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普遍被视为极难读极文学专业技艺性的小说,它由 11 个风格各异的小说开篇组成,卡尔维诺的大脑构造复杂如迷宫,设计出只有入口的悬念,令读者终生迷失也迷醉其中。不过要是在浩瀚书海之中找出一本最由读者的角度、心思及其行为写成的书,一本所谓的 “读者之书”,我的答案就是它。

      6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启动的多维空间体验

      这是一本奇妙的小说,男主角是 “你”— 一位男读者,女主角是 “她”— 一位女读者,女主角还有个名字 “柳德米拉”,男主 “你” 连个名字都没有。故事起源于一个书店,一本装订错误没写完的书,每一本 “你” 认为是同一本书的书,都是其他的书,并且都只有一个寓言式故事,各不相同,但都在精彩处戛然而止,“你” 欲罢不能,一路追寻着故事和那个同样爱阅读的 “她”。一个个故事,看故事的 “读者”,写故事的作家,做伪书的骗子穿插纠缠在一起,形成作为本书基底的传奇故事。真正的作家作为叙述者,一会现身,一会隐身于故事之中,构成了多重复杂的维度空间,让真正的读者 “我” 欲罢不能。“我” 也是他虚构故事的一部分么?“我” 茫然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想,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里的这两段话段,很好地说明了《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故事结构。其一,「《十日谈》的环境模糊不清:薄伽丘的笔法在叙事时是那么准确无误,在这里却把一切置于不确切之中,例如,风景优美但一般化,那十个讲故事的人也没有特色,一天天过着风平浪静的生活,而且我们一点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知道那三位男士都爱恋着那七位女士中的哪三位。笔调上的这种差别反映了该书的环境与故事的差别。该书的环境就像古代剧场的舞台,应该一般化,那才是上演各种故事的理想场所。那么《十日谈》的上百个故事怎么和这样的环境发生联系呢?故事之间又怎么发生联系呢?通常是依靠道德观念这根线把它们串接起来:每个人开始讲自己的故事时,总要对前面那个人讲的故事从道德的角度简单发表一下评论,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就讲自己的故事;有时则是通过简单的联想来完成连接:受前面那个故事的某个细节、某件物品或者某个情景的启发,要讲故事的人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其二,「城市这个形象比晶体与火焰的形象更为复杂,我可以用它来表现几何图形的合理性与人类生活的混乱状态之间的矛盾。我认为我的作品中含义最丰富的仍然是《看不见的城市》,因为我在这本书中把我的各种考虑、各种经历与各种假设都集中到同一个形象上。这个形象像晶体那样有许多面,每段文章都能占有一个面,各个面相互连接又不发生因果关系或主从关系。它又像一张网,在网上你可以规划许多路线,得出许多结果完全不同的答案。」而这一段,我觉得可以是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交织进文本的依据。(同样来自《美国讲稿》)「记忆与遗忘是相反相成的两个事物。假如我们回忆一下口头叙事艺术的起源,讲童话或神话故事的人所依据的不仅有群体的记忆,而且还有遗忘。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从遗忘深处脱颖而出的。"从前有个……",讲故事的人这样开始讲述,因为他想起了(他认为自己想起了)那被遗忘的(他认为被遗忘了的)故事。发生这个故事的那个多样化的世界,是记忆的黑夜,也是遗忘的黑夜。离开那黑暗的境界之后,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应该继续保持模糊不清的状态,以便听众能够在这个故事中找到自我,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补充与完善这个故事。」另外,关于这是个故事的能量感。对应的说明可以是这段:「文学史上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开篇,但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意义上都独具特色的结尾却寥寥无几,或者说很难让人记住它们。对小说来说,情况更是如此,因为小说的开篇就像开始进攻那样,觉得有必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能量。开始写小说就仿佛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进入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物理性能、感知性能和逻辑规律的世界。我在考虑写一本由故事开篇构成的小说时,就是从这种考虑出发的,这就是我后来写成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最后,如果要理解这些故事的 “意义”,可以结合以下卡尔维诺这个见解:「宇宙是一团热云,毫无出路地坠入了熵的旋涡,然而在这一无法逆转的过程之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序的区域,具备某种形式的部分,或者某些特殊的点,那里似乎可以看出某种图案或某种远景。文学作品就是这些微小的点,宇宙在这里结晶成某种形式,获得某种意义,但还不是固定的、明确的意义;它也不是僵化了的不能动弹的死物,而是一种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