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5千字
字数
2021-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晚明时期开始,学者、文人、藏书家、书法家等即喜在古籍之中书写批校;由于批校文本之积累,清代学者除在书中撰写自己的意见之外,也会过录前代读者之批校,还会编辑刊刻名家批校。
内容简介
撰写、过录、刊刻批校在清代学者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术文化,并对清代及之后的文本、学术、思想乃至于社会文化等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书即以这种“批校文化”为中心,以清代“批校文化”的先导者何焯为切入点,考察“批校文化”兴起与盛行的过程,追溯各类参与者之身份与贡献,分析其对于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之塑造以及对于清代思想、学术与文化之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第一章 注疏、評點和批校的文本性質與文本形態
- 一、 文本性質:内容與特徵
- 二、 文本形態:載體與流傳
- 三、 小結
- 第二章 讀書種子何焯與他的批校
- 一、 何焯的生平
- 二、 何焯史評、史論的特點與價值
- 三、 何焯校勘學的特點與歷史地位
- 四、 餘論
- 第三章 過録:學術關係的 構建與學術知識的傳播
- 一、 何焯的學術圈
- 二、 由批校本構建的學術關係
- 三、 書商與抄手的參與
- 四、 塑造文本
- 五、 批校文化
- 第四章 在閲讀中表達:批校中的題跋及其對清人學術心態的書寫
- 一、 時間與空間
- 二、 學術的詩意
- 三、 書齋内外
- 第五章 從批校本到刻本
- 一、 《義門讀書記》的刊刻
- 二、 隨文刊刻
- 三、 “校勘記”的刊刻與出版
- 四、 餘論
- 附録一 閲讀史:材料與方法
- 一、 從書籍史到閲讀史
- 二、 閲讀史研究的三個部分
- 三、 批校:新的閲讀史研究材料
- 附録二 何焯批校本目録
- 參考書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