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颠覆性地对奖励产生的有害效果进行了开创性的考察,认为利用奖励来改变人们的激励计划从长期来看都是无效的。

内容简介

通过对家庭、学校和企业广泛使用的奖励进行强有力的控诉,艾尔菲·科恩挑战了我们对大棒加胡萝卜哲学的依赖。

我们抚育孩子、教导学生和管理员工的基本策略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做这个就能得到那个!我们在人们面前晃悠各种好东西(从糖果到销售提成),其方式和训练家庭宠物的方式一模一样。

自从本书在1993年出版以后,其开创性的见解已经说服了无数的父母、老师和管理者,他们曾经试图用外在激励操控他人,这在短期内看起来取得了效果,但终还是归于失败,甚至还造成了长久的伤害。通过对数百项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科恩宣称人们在受到金钱、评级或其他外在刺激的影响时,实际上表现得更差。我们越多地使用人为刺激物来激励人们,人们越是对所做之事丧失兴趣。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语
  • 译者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反对奖励的案例
  • 第一章 斯金纳的箱子:行为主义的遗产
  • 鸽子、啮齿动物和狗
  • 引入强化
  • 行为主义大受欢迎的背后
  • 第二章 奖励是对的吗?
  • 为应有的奖惩留出余地
  • 像对待宠物一样对待人
  • 第三章 奖励有效吗?
  • 奖励能改变行为吗?
  • 奖励能改善人们的表现吗?
  • 第四章 胡萝卜的问题:奖励失败的四大原因
  • 原因一:奖励的恶果
  • 原因二:奖励破坏人际关系
  • 原因三:奖励忽视了问题的原因
  • 原因四:奖励阻止了冒险
  • 第五章 降低兴趣:奖励失败的第五个原因
  • 老人的计谋
  • 效果的范围
  • 奖励降低兴趣的原因
  • “但是,如果我们只是……”
  • 损害最小化
  • 第六章 表扬的问题
  • “做得好!”vs. 好做法
  • 依赖表扬
  • 鼓励性的话语
  • 担心宠坏孩子
  • 第二部分 实践中的奖励
  • 第七章 绩效薪酬:为什么行为主义在工作场所不起作用
  • 激励盛行
  • 激励失败
  • 激励为什么失败
  • 奖励在工作场所的五大问题
  • 第八章 诱导学习:为什么行为主义在教室里不起作用
  • 学习的动力
  • 让学生们学习
  • 更严的控制:特殊教育的案例
  • “我做得怎么样?”
  • 第九章 对行为的贿赂:为什么行为主义不能帮助孩子们成为好人
  • 服从的代价
  • 惩罚孩子
  • “后果”的后果
  • “如果你表现好的话……”
  • 第三部分 超越奖励
  • 第十章 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一:工作中的动力来源
  • 第一步:废除激励
  • 第二步:重新评估原来的评估体系
  • 第三步:为真正的动力创造条件
  • 合作
  • 工作内容
  • 选择
  • 第十一章 迷上学习:教室里的动力根源
  • 去除奖励
  • 我们需要打分吗?
  • 全优生:一个需要谨慎使用的称呼
  • 从降低分数的重要性到取消分数
  • 学习就像探索发现
  • 又见3C
  • 合作:共同学习
  • 内容:值得了解的东西
  • 选择:教室里的自主权
  • 第十二章 无需奖励的好小孩
  • 超越控制
  • 解决问题:回到3C
  • 关爱孩子
  • 学校的角色
  • 选择的机会
  • 自由度
  • 选择的障碍
  • 摆脱奖励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奖励惩罚表扬批评,见鬼去吧。

    本书作者用很长很长的篇幅,全面细致深刻好不遗漏的把奖励惩罚表扬批评说了个遍,告诉大家,奖励惩罚表扬批评不是个好东西,那么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又如何去教育和引导管理和制约学生和下级呢?作者强调了几点?一个是示范作用,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照着做,另一个是解释和说明,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做,第三个是敢于研究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第四个是共同一起努力去做,团结就是力量。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奖励的恶果

      这本书对很多一遇到说服场景就用奖惩手段的人,是当头棒喝。


      这个说服场景,也许是教育孩子,也许是课堂教学,也许是团队管理、营销等等。
      因为你我都会发现,确实奖惩手段在激励的时候正在不断失效,比如给钱,孩子也不听话,给礼品,用户也不转发你的广告等等。
      但是这本书,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把奖惩手段全面否定。
      是否使用奖惩手段,要看三个维度:
      WHO,这个人处于需求层次的什么阶段,比如转发樊登的读书会给 50 元,穷人愿意,而中产以上的人就不愿意。
      WHAT,什么劳动,体力劳动,就要多给奖惩,创意劳动,奖惩反而损害了他做这个事儿都内在动机,因为创意本身是他的目的,但你愣是用外在奖励,把创意变成了手段,奖励成了目的(一切损害自主感的激励行为,都会损害内在动机,这点本书论述的非常严谨)
      WHEN,在一个人的不同需求层次阶段,对奖惩的敏感度不同。
      PS1:看这本书的时候,要把奖惩放到激励的大框架里看,放到目标的更大框架里看,才能不会被作者牵着鼻子走。
      PS2: 推荐延伸阅读书籍,《瞬变》《驱动力》。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关于这本书,我其实很矛盾。因为控制者跟受控者两边,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 控制者的本能,就是抑制变量,不然为啥 SOP 前段时间这么风行?这么多的法令法规,不就是要起到风行草偃的效果吗?制造业生产的越精密,不就该更严格地控制变数?可是站在受控者的角度,外在奖励实际上是一种人为造成的 “稀缺”,只有极少数人能通过竞争获得奖励。在争夺和竞争的过程中,人会把他人视为实现目的的工具,从而伤害人际关系;阻止了创新和冒险;让人忽视问题本身的对错;损害人们对事情的兴趣。所以我从中获得的启发就是:凡是有限的,就会有竞争,物竞生存的法则就会存在。谁能更好的调适自己的状态,谁就有更大的机率能成功能存活下来。生存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可以不在乎,但是我要先获得。

          转发
          1
        • 查看全部19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民营出版策划发行机构。从1996年策划出版发行梁晓声《95随想录》、奥格·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开始至今,汉唐之道每年均有颇具市场影响力的产品问世,一直享有书业“常青树”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