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硅谷一线工程师经验全面总结,互联网新人的能力充电站。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产品思维、数据思维、创业思维、增长思维和成长思维等五个方面,介绍了硅谷的领先秘诀,用平易近人的笔触描绘了硅谷的成功地图,用丰富和有趣的案例讲解内涵深奥的概念方法。本书不仅为互联网从业者,也为各行各业的职场人士提升效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和动力。在训练逻辑方法和介绍硅谷经验的同时,作者也用亲身经历,为想开启职业生涯的新人提供面试技巧。希望本书能够对所有怀着互联网梦想的人有所帮助。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推荐序
  • 序言
  • 前言
  • 第1章 产品思维课
  • 1.1 谷歌如何利用心理学打造产品
  • 谷歌机票
  • 最佳航班分区显示
  • 选项价格内藏玄机
  • 决策顺序,也很重要
  • 终极必杀
  • 1.2 硅谷居然流行故意让产品难用
  • 产品体验快了还不好
  • Uber:对,我们是故意让它难用的
  • 峰值终值
  • 1.3 下不了班的Uber司机
  • Uber和司机的故事
  • 加班使我快乐
  • 更进一步
  • 1.4 外国人惊呼:微信居然能撤回
  • 一次和外国人的交流
  • 充满争议的“已读回执”
  • 使用场景不同
  • 用户画像不同
  • 1.5 谷歌地图的设计小细节
  • 谷歌地图
  • 小尺度:大数据,无声无息地好用
  • 大尺度:好设计,提升感知信息量
  • 情怀:谷歌有梦想
  • 1.6 手机上的垃圾推送让我气到微笑
  • 又气又好笑的手机推送
  • 硅谷程序员的一天
  • 个性化的有用推送
  • 更进一步
  • 1.7 英雄联盟:真受不了没素质的玩家
  • 互联网游戏难题
  • 玩家骂人的根本原因
  • “启动”心理学大杀器
  • 明确沟通
  • 1.8 本章小结
  • 第2章 数据思维课
  • 2.1 我刚工作就出丑,只因不懂统计学
  • 从一件糗事说起
  • 幸存者偏差
  • 应用实战
  • 其他常见统计偏倚案例
  • 2.2 这个神秘公式支配了整个硅谷
  • 用户啊,你到底想要什么
  • 案例重现
  • p值是什么
  • 实验工具
  • 更复杂的实验方法
  • 更进一步
  • 2.3 如何面对风险?互联网人和奥运选手都一样
  • 你是哪种运动员
  • 产品决策的难题
  • 标准差和风险
  • 风险的对冲
  • 2.4 工作这么久,我才发现自己居然不识数
  • 数据麻痹症
  • 多大是大
  • 多小是小
  • 指导工作的智慧
  • 2.5 红酒让人长寿,巧克力让人聪明
  • 被媒体“标题党”玩坏的研究
  • 季节性啊季节性
  • 相关:互联网的基石
  • 2.6 摘樱桃,挑过了才好吃
  • 2.7 知道错了吗?I和II,你错哪了
  • 世界上,有两种错误
  • “宁可错杀一千”
  • “英雄且慢”
  • 健康的心态
  • 2.8 如果只记一位统计大师的名字,就是这个
  • 最“网红”的大师
  • 那个人是艺术家吗
  • 未来的医疗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创业思维课
  • 3.1 你们Netflix的人,说话都这么直接吗
  • 从雅虎到Netflix的不适应
  • “自由”让每个硅谷人都是创业家
  • 3.2 亚马逊虽然做手机失败了,但依然开心
  • 亚马逊“硬”军大溃败
  • 失败是必需的
  • 3.3 比尔·盖茨的成功,你不可以复制
  • 微软的早期打法
  • 快速而低成本的失败
  • 3.4 这条沟,连苹果公司都掉过
  • 苹果的失败产品
  • 科技产品都会面临的大沟
  • iPod的成功反杀
  • 3.5 这个目标管理法,英特尔和谷歌都在用
  • 诞生在英特尔的目标管理法
  • 怎样实践OKR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增长思维
  • 4.1 外卖App和电影App哪个让人更幸福
  • 外卖和电影的抉择
  • “边际”是什么
  • 为什么做到极致很难
  • 4.2 互联网行业这么“牛”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 互联网人都得懂的经济学原理
  • 工业时代的特点:规模效应
  • 信息时代的特点:网络效应
  • 4.3 写微信公众号文章和学外语的区别是什么
  • 最基本的增长曲线
  • 开头容易后来难的增长曲线
  • 好日子在后头的增长曲线
  • 四种增长曲线
  • 4.4 降“幂”打击:谷歌如何完胜诺基亚
  • 路况数据的争夺
  • EXO的典型案例
  • 4.5 YouTube和Groupon,为何都忘记了初心
  • 这些名App最早竟做过这样的事
  • Hacking的两层含义
  • 火上才能浇油
  • 跟我重复这四步,你的增长是最快的
  • 4.6 增长的极限在哪里
  • 天空才是极限
  • 大公司的困境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成长思维课
  • 5.1 怎么想的?我们硅谷人为什么这么拼
  • 什么,公司放假你们还上班
  • 硅谷“鸡汤”们都是怎么想的
  • 思维模式很重要
  •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 这些名人,都已加盟
  • 5.2 如何沟通?原来我一直没懂“不评价别人”
  • 朋友提醒了我
  • 你真的没有在评价别人吗
  • 不评价的好处
  • 沟通四要素
  • 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 语言是窗户而不是墙
  • 5.3 提升效率?我修了999个漏洞(Bug)之后才懂
  • 码农们的烦恼时刻
  • 敏捷工作法
  • 健忘的程序员
  • 现在就去
  • 5.4 如何休息?硅谷人都很爱打坐
  • “打坐”风靡硅谷
  • 专注模式和默认模式
  • 专注力的好处
  • 硅谷流行休息法
  • 如何科学地睡觉
  • 5.5 本章小结
  • 附录 硅谷科技公司面试大揭秘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年前最有心得的是增长思维;当前最有心得的是成长思维。

    产品思维、数据思维、创业思维、增长思维和成长思维五个方面构成了硅谷思维,是硅谷的成功秘诀。对于成长思维的关键心得:一是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硅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快速适应和学习能力。这种精神是成长思维的核心,鼓励个人不断追求新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1。二是勇于尝试与接受失败:硅谷文化中对失败的接受和从中学习的态度是成长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鼓励创新和实验,即使失败也被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三是构建 MVP:在成长思维中实践和迭代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四是跨界思考与创新:就是跨领域的创新能力。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五是长期视角与持续进步:成长思维不仅仅关注短期目标,更强调长期的发展和持续的进步。设定长期目标,并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学习来实现这些目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些知识,对刚到硅谷的我有用,相信也对你有用

      Hey,我是 Han,《硅谷思维》的作者,一名软件工程师,在硅谷的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


      还记得,我刚毕业工作那会,本来信心满满,学了这么多专业知识,觉得终于可以用上了。可我很快发现:诶?怎么工作中需要的很多知识,学校里根本没教过啊!
      别说很多名词根本没听过,我就连别人部门的名字都看不懂。
      还好,硅谷满地牛人,我开始暗中观察并学习。我后来发现,互联网行业太新,变化太快了,所以很多知识点,根本来不及写到课本里。这就只能靠你进入职场后,积累经验,慢慢学习。
      2018 年开始,我把工作中积累的东西,慢慢总结发布到公众号上,没想到,有那么多读者朋友喜爱。
      后来,他们建议我,整理出本书,这样能帮到更多刚进入互联网的小伙伴们。于是,经过一年的努力,这本《硅谷思维》就来啦!
      在硅谷,无论你是工程师、产品经理、设计师,还是市场、运营、文案、用户体验专员,有很多知识是各个职位都相通的,是一种 “底层” 的能力。
      在书中,我就介绍了这些,我总结的 “通识” 思维能力,分别是:产品思维,数据思维,创业思维,增长思维和成长思维。
      除了自身的经历以外,我还拆解了超多美国一线企业案例:谷歌,优步,爱彼迎,亚马逊,等等。
      哦对了,我特别喜欢用简单幽默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问题,所以不要怕这本书枯燥乏味,你一定会笑的。
      通过本书,你不仅能学习到很多互联网相关的专业知识,你还能学习很多必备的职业技能,比如怎么科学休息、怎么有效与人沟通。
      我觉得,这是一本当代互联网新人的 “必备手册”。
      这个 “手册”,对刚进入硅谷的我有用,相信对你也一定有用,在此真诚推荐。

        转发
        1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