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只需就地取材、按部就班,创新也可以稳稳的。
内容简介
据调查,创新的平均失败率大约为85%~95%。只考虑创意,却没有兼顾产品营利性与可行性,是创新失败的主因。而本书的“金钱与魔法”创新秘诀,则做到了三者同时兼顾,将创新成功率提高到80%~90%。
运用这个秘诀,你将学会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式的“散点式创新”变为一步一个台阶的“按部就班式创新”,学会迅速而便宜地失败后成功。无论是世界500强的研发成果,还是你隔壁的创业公司窝在车库中捣鼓出来的玩意儿,抑或是你表哥在宿舍里码出来的App程序,它都能将他们的野心、汗水和天才般的想象力变成实实在在的畅销新品,从而大赚一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推荐序 避开百种死法,将企业创新成功率从抛硬币变成板上钉钉
- 第1章 不能变成金子的点子不是好点子
- 有利可图or与众不同
- 辩论法:在摩擦碰撞中产生火花
- “魔法金钱”双曲线函数图
- BFD地图: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
- 从创意迈向利润
- 95%的创新失败率与地心引力一样让人司空见惯?
- 第2章 把创意从草稿纸搬到资产负债表上
- 从消费者角度看问题
- 从商业角度看问题
- 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 第3章 一箭双雕式解决方案&“漏斗形创新渠道”
- 在市场夹缝中站稳脚跟
- 韩国航空巨头的“大衣洗熨服务”
- 既实惠又拉风的宝马迷你库珀车
- 可口可乐公司的自动饮料贩卖机
- 夜晚,在星巴克喝美酒
- “漏斗形创新渠道”的狭窄出口
- 用两条腿跑步
- 第4章 你的创新算盘打得还如意吗?
- 你能把球打到火星上去吗?
- 破坏性创新:打破市场格局而非摧毁自己的公司
- 哪个象限的创新回报高或风险低?
- 不必第一个吃螃蟹
- 第5章 没错,就是要带着商业镣铐搞创新
- 创新性vs可行性
- “大”不等于“难”
- 别在坚如磐石的商业现实前一头撞死
- 第6章 野蛮生长&火速创新
- 给创新过程添加点催化剂
- 迅速出炉的生鲜狗粮
- 迅速而便宜地失败
- 第7章 做机会就在眼皮底下却没人做过的事情
- 运用“农民式逻辑”
- 发现眼皮底下的答案
- 第8章 要找到变革性答案,先提出变革性问题
- 寻求能够带来更多竞争优势的创新
- 一个关于竞争优势和视角的问题
- 真正忠诚,而非利用
- 让储蓄比消费更具竞争力
- 为什么还需要视频墙幕呢?
- 如何找到变革性问题及答案?
- 第9章 逆袭,把缺点反转成优点
- 齐普轿车租赁公司:与其忍受,不如删除
- 把缺点当作卖点
- 成功逆袭的几大法则
- 第10章 可以喜新,不必厌旧
- “世纪最佳设计”椅:宁弯不折
- 与其新挖多口井,不如深挖一口井
- 挖掘潜能的方法
- 第11章 没有洞察力,棉花糖怎能擦出灵感火花?
- 洞察力新解
- 一个弗洛伊德主义的线索
- 倾听无声的呐喊
- 切迟-杜威:消费者洞察力与商业洞察力的结合
- 洞察力的14种类型
- 培养洞察力的几种方法
- 第12章 避开N种死法的创新策略
- 创新就像买彩票?
- 蓝天、钓鱼、跳投和上篮项目
- 在苹果、菠萝、长颈鹿和独角兽之间选择?
- 通用公司:为重大创新项目裹上绝缘保护层
- 瞄准,射击!
- 失败的创新策略
- 从散弹枪到激光
- 集中火力切开一个塞满现金的保险箱
- 如何制订出伟大的创新策略?
- 第13章 理顺B2B生态系统中的复杂利益链
- 一个“一箭七雕”的B2B创新难题
- 谷歌钱包引发的灾难
- 第14章 那些误人误己的创新传说
- 第15章 适度失败才是成功之母
- 屡败屡战一点也不光荣
- 失败不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师
- 可避免的失败vs不可避免的失败
- 建立创新责任制
- 捏碎气泡保护膜
- 第16章 创新中的柔道术
- 冲突产生能量
- 几大创新法则
- 创新3件事:创意、产品、生意
- 后记 风景在路上,更在终点
出版方
中资海派
从出版第一本书至今,中资海派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感谢大家一路的携手相伴,见证我们从小到大的历程。 多年来,我们以创建“人与知识的美好链接”为己任,紧跟时代脉络,引领阅读风向,出版的图书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人文科普/政史军事、心理励志/生活两性、家庭教育/少儿出版”四大知识领域,总数达千余种。 中资海派擅长打造系列化作品,力图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策划出版了“数字新经济全渠道增长”系列、地缘政治三部曲、大航海时代三部曲、二战三部曲、“奇迹”系列、“轻疗愈”系列、“iHappy投资者经典”等优质品种,打造了《魔鬼经济学》《优势谈判》《早起的奇迹》《国家兴衰》《美元陷阱》等现象级畅销书,更有《最寒冷的冬天》《中国,被遗忘的盟友》《未来黑科技通史》《躁动的帝国》等获国家奖项,被央视、人民日报等一线媒体报道的作品,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业界同仁的一致肯定。 中资海派一直秉承趋势、洞察、敏捷、向善的准则,与美、英、德、加、法、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与传媒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家、培训机构、媒体保持着良好互动,获得了国内外作者和译者的认可和支持,同国内十余家优秀出版社建立了友好合作的战略联盟,更有国内数十位阅读推广人和数百家经销商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一直以来,我们将在香港金融行业上市公司10年管理经验与出版相结合,带领团队深入研判全球及国内经济趋势、相关产业趋势,在文化产业中寻求创新,未来,我将继续遵循“关联、互动、衍生”的商业生态逻辑,带领中资海派在第二个20年创建新的文化与教育全产业链矩阵,实现内容传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