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第一部对先秦符号思想进行系统总结的著作,具有较大的开创意义与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符号学是20世纪诞生的一门新学科,但符号观念与符号思想中西古今亦有之。西方如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症候符号思想,亚里士多德的语言逻辑符号思想等。东方如古印度的因明学亦包含丰富的符号思想。

中国自先秦时代,先哲们就开始探讨符号与意义的关系问题,如易经中用卦象符号来标示万物、预测吉凶,开中国符号应用之先河;先秦诸子则对符号与意义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讨和深化,如儒家的“正名”符号思想,道家的“无名”符号思想,名墨二家名实论中的符号思想。战国后期,儒家的荀子和法家的韩非子则对先秦符号思想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提升。

总的来说,先秦易学与诸子学是中国古典符号思想的一大宝库,发掘先秦符号思想,在发展中国传统学术、促进中西学术对话、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易学符号思想
  • 第一节 观物取象:初民符号思想的诞生
  • 第二节 拟议变化:符号系统的初步建构
  • 第三节 位中时当:易学符号学的元语言
  • 第四节 立象尽意:文本意义建构与传释
  • 第五节 回望反思:易学符号思想之总结
  • 第二章 孔孟儒家符号思想
  • 第一节 礼乐伦理:儒家符号思想的发源
  • 第二节 礼乐符号:等级文化与用舍行藏
  • 第三节 以名定实:儒家符号思想的能指偏执
  • 第四节 孟子诗歌阐释的符号思想
  • 第五节 儒家符号思想研究的当代回顾
  • 第三章 老庄道家符号思想
  • 第一节 语境的还原:老子与庄子
  • 第二节 黜名与薄礼:老子符号思想及成因
  • 第三节 逍遥与自适:庄子的符号思想内涵
  • 第四节 反观与前瞻:名实之辩与言意之辨
  • 第四章 名墨符号思想
  • 第一节 墨家与名家
  • 第二节 墨学符号思想
  • 第三节 名家符号思想
  • 第四节 研究现状与前瞻
  • 第五章 名法之学与先秦符号思想的总结
  • 第一节 师承与转向:荀、韩关系
  • 第二节 荀子的符号思想
  • 第三节 韩非子的符号思想
  • 第四节 同“名”与异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四川大学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有400余种图书获省、部委以上奖励。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企业的骨干企业,2012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中小学教辅材料主科出版全资质,201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资质。2011年以来共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7项,2013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