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4千字
字数
201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中国这块历史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儒学为什么会进入欧洲?它在欧洲的命运如何?本书为你回答。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认为,“儒学在欧洲”既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理论课题,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否定了“欧洲中心”论,也为儒学的现代价值和中西文化如何对话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儒学西传的背景,下篇:儒学在欧洲。作者从世界历史大格局出发,选取历史资料,阐释了儒学在欧洲的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上编 儒学西传的背景
- 第一章 1500年前后的中国和欧洲
- 1500年:世界历史的分界点
- 1500年之前:中国和欧洲的相对隔离
- “丝绸之路”与“香料之路”
- 奥斯曼帝国:欧洲人陆上东进的新障碍
- “寻找契丹”:“大航海”的目标
- 1500年之后的中国和欧洲
- 第二章 葡萄牙:第一个与中国觌面的欧洲国家
- 印度航线的开通
- 香料:葡萄牙人海外扩张的动力
- 占领马六甲
- 觊觎中国
- 占据澳门
- 欧洲人纷至沓来
- 第三章 “宗教改革”与耶稣会士来华
- 海上“十字军”东征
- 基督教的“普适”价值观
- 奥古斯丁
- 阿奎那
- 征服:传播福音的手段
- “宗教改革”与耶稣会的成立
- 基督教来华的先驱
- 沙勿略:基督教的“远东开教”者
- 传教士蜂拥来华
- 第四章 “利玛窦规矩”
- 范礼安:耶稣会“适应”策略的筹划
- 罗明坚:“适应”策略的最早实践者
- 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的新开拓
- “利玛窦规矩”
- 《交友论》:利玛窦第一篇中文著述
- 援儒证“天”:利玛窦的“天学”观
- 第五章 “中国礼仪”之争
-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礼仪”之争
- “译名之争”
- “礼仪”之争
- 政教抗衡
- “礼仪”之争之后
- 下编 儒学在欧洲
- 第六章 儒学初传欧洲
- 儒学何时传入欧洲?
- 利玛窦与儒学西传
- 儒学经典在欧洲的译介
- 第七章 关于“理”的争论
- 马勒伯朗士与培尔在“理”上的分歧
- 莱布尼兹与中国儒学
- 沃尔夫的“自然道德”
- 第八章 儒学与欧洲“启蒙运动”
- 康德论“启蒙运动”
- 英国“自然神论”与儒学
- 伏尔泰:欧洲的孔夫子
- 魁奈:又一个“欧洲的孔子”
- 第九章 欧洲学者对儒学的批评和排拒
- 孟德斯鸠:最先批评中国的启蒙思想家
- 狄德罗对中国的批评卢梭附
- 英国:对中国和儒学的批评和排拒
- 德国:对中国及儒学的批评与排拒
- 结束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