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第一本,以严谨的历史叙述、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传神的人物刻画,完整再现影响世界进程的君士坦丁堡之战。

内容简介

全书完整地再现了1453年围绕君士坦丁堡、被赋予了神圣意义的攻防战的战前双方准备、战争进程的展开,以及战争之后地中海世界的历史走向。作者调动大历史笔墨,浓墨重彩地为战争的发动者——自称为两片大海和两大陆地的皇帝的穆罕默德二世苏丹以及带领全体民众坚守城池的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两位统帅画像;同时,罗杰·克劳利或用白描,或用素描,或施以淡墨,描绘出对垒中的两军指挥官、首席大臣、宗教领袖、能工巧匠们的群像。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占庭的灭亡和中世纪世界的终结。

《1453》背后的研究无可挑剔,它是一个讲述勇气、残忍、技术革新、忍耐和运气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当下的故事,是将中东的对抗与现代世界连接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关键链条。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今日美国》夏季最佳图书 《旧金山纪事报》夏季最佳图书
  • 中文版序
  • 序言 红苹果
  • 1 燃烧的海
  • 2 伊斯坦布尔的梦想
  • 3 苏丹和皇帝
  • 4 割断喉咙
  • 5 黑暗的教堂
  • 6 城墙和大炮
  • 7 浩瀚如繁星
  • 8 世界末日的恐怖号角
  • 9 上帝的神风
  • 10 鲜血的螺旋
  • 11 恐怖的机械
  • 12 不祥之兆
  • 13 “铭记这一天!”
  • 14 紧锁的城门
  • 15 一捧尘土
  • 16 世界的梦魇
  • 尾声 安息之地
  • 资料来源
  • 鸣谢
  • 译名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带你重温那段辉煌、迷人、惨烈、叹息的历史。我们地中海,再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叙述详细 插图丰富

      自 1280 年奥斯曼人开始崛起,并逐渐强大建立了奥斯曼帝国,伊斯兰世界便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从穆罕默德二世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皇帝开始,他最想要的就是 “红苹果”。1453 年,奥斯曼帝国与当时君士坦丁十一世开始交战,这也是文章的最高潮部分。文章用七个小节详细描绘了战争的场景。奥斯曼帝国采用了大炮,海上作战,地道战全面围攻君士坦丁堡,最终获得了胜利。这场战役也成为了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分水岭,也正式结束了罗马帝国时代。从本书作者对 1453 年,君士坦丁堡之战的描述,充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他的描述详细并且精彩,一幕幕的场景,一张张图画,都形象立体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书中对战争的场面写得较多,对难民以及社会的情况还是较少。从君士坦丁堡之战的意义来说是多方面的。从军事上说,它展现了一场大炮与城堡的较量,奥斯曼帝国充分利用了大炮打开了君士坦丁堡的大门。从宗教来说,这场战役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战役,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西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伤痛,它不仅挫伤了基督教世界的自信,还被认为是古典世界的悲剧性终结,从此伊斯兰文明走向世界。从总的历史时代来说,它终结了罗马帝国。书中总用上帝的指示也好,预言家的预言也罢,我认为这都是发动这场战争的一种借口。君士坦丁堡是伊斯兰世界必争的地方,奥斯曼帝国在用这样的一场战役告诉世界,伊斯兰文明来了😎。再看看在这场战役中穆罕默德二世,虽然作者说是他是个暴君,但是我个人看来,他有一点是值得尊敬的,他能容忍子民可以不信伊斯兰教。这一点一般的君王是做不到的。他还让伊斯兰教走向了欧洲,让欧洲的文化,有更多元的可能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1453: 君士坦丁堡之战》。不同文明和各大帝国为了领土、宗教信仰和贸易控制而激烈地冲突的年代,参与者包括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及西班牙的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皇朝。这场冲突的参与者包括拜占庭帝国(信仰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继承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们复兴了伊斯兰 “圣战” 的精神),以及西班牙的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皇朝。土耳其人想象中的红苹果就是查士丁尼手中的带十字架的球。土耳其人也就是为了这个来的:极具传奇性的古老基督教帝国的威望,以及它似乎蕴含的世界霸权的可能性。公元 629 年,希拉克略 ——“罗马人的君主” 和拜占庭的第二十八位皇帝 —— 徒步前往耶路撒冷朝觐。这是他一生中最光辉荣耀的时刻。他在一系列战役中大败波斯人,夺回了基督教世界最神圣的圣物 —— 真十字架。伊斯兰世界在 717 年未能攻克君士坦丁堡,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假如君士坦丁堡陷落,伊斯兰世界向欧洲扩张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这或许就会改变西方世界的整个未来;这是历史上最大的 “假如” 之一。穿过色雷斯平原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商人或朝觐者、从巴尔干某个宫廷前来的使节,或者有着征服野心、四处劫掠的军队,从远方首先看到的就是巅峰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那阴森森的巨大陆墙。它横越轻微起伏的大地,从一道地平线到另一道地平线,壁垒和塔楼连绵不绝。他虽然年仅 21 岁,但作为苏丹,完全可以用这样平白的父亲式口吻向部落子民讲话:“前进,我的朋友和孩子们!证明你们是英雄好汉的时刻到了!”4 月 25 日,穆罕默德二世渡过海峡,抵达亚洲,准备发动这一年的战役,但几乎当即就患了严重胃病,卧床不起。在几天的痛苦折磨之后,他于 1481 年 5 月 3 日在盖布泽驾崩。历史上的另外一个雄心勃勃要征服世界的人 —— 汉尼拔就在此地服毒自尽。对君士坦丁堡故事的讲述也有着自己的丰富历史。本书构建在历史悠久的大量英语作品的基础之上;对这个故事的研究从 18 世纪的爱德华・吉本开始,然后由两位英国骑士接手,1903 年的埃德温・皮尔斯爵士和 1965 年的伟大拜占庭史学家史蒂文・朗西曼爵士,还有其他语言的大量著作。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