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米瑟斯的代表作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反映了作者一贯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主张。作者坚决反对计划经济,认为计划经济的致命弱点是不能进行成本核算;同时,作者还就他所竭力捍卫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自由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尤其是有关自由主义原则、目的及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政策等多有精辟阐释。

目录

  • 版权信息
  •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之一
  • 译者的话
  • 引言
  • 序言
  • 一 自由主义
  • 二 物质福利
  • 三 理性主义
  • 四 自由主义的目的
  • 五 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
  • 六 反自由主义的心理根源
  • 第一章 自由主义政策的基础
  • 一 所有制
  • 二 自由
  • 三 和平
  • 四 平等
  • 五 收入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不平等
  • 六 私有制和道德伦理
  • 七 国家与政府
  • 八 民主
  • 九 暴力论的批判
  • 十 法西斯的批判
  • 十一 政府作用的极限
  • 十二 宽容
  • 十三 国家与反社会的行为
  • 第二章 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 一 国民经济的组织
  • 二 私有制及其批判者
  • 三 私有财产和政府
  • 四 社会主义的不可实行性
  • 五 干预主义
  • 六 资本主义是一切社会关系中唯一可行的制度
  • 七 卡特尔、垄断与自由主义
  • 八 官僚主义化
  • 第三章 自由主义的外交政策
  • 一 国界
  • 二 自决权
  • 三 和平的政治基础
  • 四 民族主义
  • 五 帝国主义
  • 六 殖民政治
  • 七 自由贸易
  • 八 自由迁徙
  • 九 欧洲合众国
  • 十 国际联盟
  • 十一 俄国
  • 第四章 自由主义与政党
  • 一 自由主义者的“教条主义”
  • 二 政党
  • 三 议会主义的危机与等级议会和经济议会的思想
  • 四 特殊利益的政党与自由主义
  • 五 政党宣传和政党机器
  • 六 资本主义的政党?
  • 第五章 自由主义的前途
  • 附录
  • 一 关于自由主义的文献
  • 二 关于“自由主义”这个术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社会中个体权利与自由的第一性原理

    作者是上世纪初剧变年代中的奥地利学派掌门人、自由主义吹鼓手。那时的我们还处于大变局和大混乱的漩涡中,内忧外患的多重变量让我们走上了一条与之相反的道路,绵延至今。今天的我们重读自由原教旨主义的经典作品,依旧能感受到思想先知振聋发聩的警示之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米塞斯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体系根植于功利主义。在这本书里,他为民主、和平、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等具体主张找到的锚,都可以被总结为功利主义的 “最多数人的最大善”,只不过这里的 “善” 应该被换成纯粹的 “物质效益”(material welfare/well-being)而不涉及任何形而上或者精神上的价值取向。谈到功利主义,就无法绕过顾师曾提及的针对它的三个诘难:一、功利主义所声称的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善”,暗含了一个前提,就是个体的效用是可以被计算、被加总和被传导。以赛亚・伯林则指出,这个前提并不成立。而这个并不成立的前提,导致了一个有害的推论,就是只要社会总效用可以增加,那么个人利益就可以并且应该被牺牲。二、埃德蒙・伯克虽然同意 “最多数最大善” 这个概念,但是他同时主张 “公平” 和 “效用”,而边沁却把 “效用” 作为目的,而只肯把 “公平” 视为一个手段,伯克却认为 “公平” 就是目的本身。伯克因为把公平视为目的本身,所以在他的思想羽翼下,个人自由就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而边沁的思想,却成了锤杀个人自由的大棒。三、“效用” 是什么意思?更多的钱吗?更多的选择吗?更高的效率吗?边沁这种用多少和快慢来取代好坏的想法,是柯克极为反感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凯恩斯才骂边沁是 “侵蚀现代文明内瓤的蛀虫,应该对目前的道德败坏负责”。第一和三个问题最容易回答,或者说,被本书巧妙地避开了。米塞斯在第一章第二节就明确表示,自由主义只关心物质效益的最大化,无意加入任何主观价值层面的哲学争论。而主观价值论与米塞斯对经济计算问题的解释的结合,又使米塞斯在不否认伯林的前提下,为衡量物质效益找到了一个客观的标准,也就是自由交易中的利润水平。与大多数人的直觉相反,并非利润越高,就越接近 “最多数人的物质效益的最大化”,而是相反。在一个 “最多数人的物质效益的最大化” 这个终极目标得到实现,一切资源都得到最优配置的那个逻辑上存在,但永远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中的静态状态下,所有交易的利润率都为 0,因为一切资源的配置都已经达到最优,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变动 —— 不会有交易,因此也不会有货币,不会有企业,也不会有股票、期货、贷款…… 当然,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由于个人需求不可能一成不变,由于时间流动、环境改变导致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动态,这种资源最优配置的均衡局面永远也不可能达成。那么该如何判断现实是否在向着这个理想中的 “最优解” 靠近呢?答案就是前面说的利润。在其他所有要素不变的情况下 (ceteris paribus),每一次交易都是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并因此降低利润率,直至为 0 的均衡(亦即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这也是主流经济学均衡模型想要表达的道理。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自由市场中的利润率越低,资源配置就越接近最优解,我们的社会也就越接近 “最多数人的物质效益的最大化” 的功利主义理想 —— 而这只能依靠频繁的、个人权利不被侵害的自由交易来达成。当然,包括人、时间、环境在内的各种变量(此处很想很想借用克劳塞维茨理论中 “摩擦 (friction)” 的概念,把它们统称为资源配置中的 “摩擦”)会导致资源配置的现状和 “最优解” 存在着一段永远也无法克服的距离,而这段距离也就代表着利润率(永远为正!)的高低。米塞斯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讨论的种种制度安排 —— 换句话说,就是自由主义理念在现实中的应用 —— 无论是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民主制、和平、自由贸易、对使用暴力的反对,还是最重要的自由市场经济,都因为促进和保护自由交易的发生,从而促使社会朝着 “最多数人的物质效益的最大化” 靠近而拥有了合理性。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因此有了更坚实的基础。而那个有害的推论,“只要社会总效用可以增加,那么个人利益就可以并且应该被牺牲”,从某种程度上说,并没有错,只不过被牺牲的利益,如果按书中多次出现的原话来说,是 “以社会全体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的一小部分特殊群体的短期利益”,而这些获得了短期利益的特殊群体自身的长远利益,也因为他们的做法而被损害了。譬如工会虽然可以用暴力强迫企业提高工会工人的名义工资,但由此带来的全社会生产力的下降,资源的错配导致的物价上涨从长远来看甚至反而会使这些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相同之处,都是担心被视为手段的 “公平” 和 “个人利益” 会为了最终的目的而被牺牲。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类似的主张在功利主义的另一个分支,社会主义,中就能见到。但米塞斯在书中试图为自由主义辩护的,正是 “公平和个人权利都是实现最多数人的物质效益的最大化不可或缺的手段”。自由主义以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为己任,不代表任何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并主张全体成员的个人长远利益和 “最多数人的物质效益的最大化” 没有冲突,所以应该说,自由主义这个功利主义的分支,对公平(如果把它定义为每个人的个人权利都受到法律平等的保护的话)并没有威胁,而且由于自由主义相信它是实现最终目的的必需手段,反而会极为支持。然而说实话,我总觉得把自由主义建立在功利主义之上并不十分牢靠,虽然也说不出来是为什么。不过从罗斯巴德写《自由的伦理》来看,米塞斯的体系似乎确实有可以进一步发展的地方。而罗斯巴德的这本书,虽然目的是 “为自由主义提供一个可以防御的根基”,但好像也并不尽如人意。That noble dream 的实现,也许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师就是大师

        得到电子书能有这本书,就足够了。所有希望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繁荣度秘诀,必读书。当然,相较于普通人,肉食者如果能读一读这本书,那就太好了,幸甚。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