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超越保护主义范式”的媒介美育理念内涵与实践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稿通过与“保护主义范式”的理念内涵对比,以及分析互联网时代媒介环境生成的内外逻辑机制变迁,阐明“超越保护主义范式”的存在必然性与合理性;进而结合互联网时代新生的典型网络文化现象,论述“超越保护主义范式”如何通过审美教育引导受众应对媒介化生存危机,打破二元对立的媒介审美意识,培养多元而又符合“人的媒介社会关系”调和发展的审美趣味,建构“主体间性论”的媒介审美价值观。与此同时,挖掘互联网时代新媒介艺术对于提升受众审美能力的实践教育价值,结合典型网络艺术文本,探寻提升受众“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力、审美创造力”的综合媒介美育实践策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序言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媒介美育的思想史回溯
  • 第一节 媒介美育理念的发生及发展进程
  • 第二节 防御性的主体美学——“保护主义范式”的审美观培养
  • 第三节 二元对立的批判——“保护主义”范式的审美意识培养
  • 第四节 单极化的精英指向——“保护主义”范式的审美趣味培养
  • 第二章 时代变迁:媒介美育的时代转变
  • 第一节 “主体间性论”的社会文化逻辑对“保护主义范式”审美观的瓦解
  •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技术逻辑对“保护主义范式”审美趣味和审美意识教育的冲击
  • 第三章 批判的鉴赏:媒介美育的审美意识发展论
  • 第一节 多元媒介审美文化中“超越保护主义”范式审美意识的裂变
  • 第二节 批判的局限——“虚拟现实”的审美意识教育价值
  • 第三节 接纳的尴尬——“网络伪狂欢”的审美意识教育再思考
  • 第四章 多元并蓄:媒介美育的审美趣味发展论
  • 第一节 媒介化生存时代的审美趣味现状及典型问题
  • 第二节 媒介审美趣味提升的关键环节——培养“人的媒介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观
  • 第五章 美在间性:媒介美育的审美观发展论
  • 第一节 主体间性美学启发下的审美观认识论
  • 第二节 主体间性美学构建的审美观实践论
  • 第三节 主体间性美学引导下的审美观本体论
  • 第六章 融合式体验:媒介美育的审美能力发展论
  • 第一节 审美能力的意义与媒介化生存时代的审美心理变迁
  • 第二节 网络博物馆与个体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 第三节 “微信公益”与个体审美情感力培养
  • 第四节 阿普艺术与个体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