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通俗的语言,解读魔幻的拉康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国精神分析学与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作者张一兵以拉康著名的《文选》(Écrits)中最重要的文本为基本解读对象,深入解析了拉康哲学复杂的学术背景,并以他独有的颠覆式的历时性关联,分别说明了拉康与超现实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语言学结构主义等学术思潮之间潜在的承袭关系,尤其是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深刻背叛与激情高扬。

在张一兵笔下,拉康哲学中的伪个人主体理论被曝光于西方现代思想史广阔的逻辑平台上:在镜像映射中,人类个人自我的本质不过是小他者影像构成的想象性操作而已;在象征性逻辑中,传统哲学的主体被指证为大写他者的无意识自居,个人主体因而沦为一具腹内空空的语言稻草人;所以,个人存在之真永远都只能是一种现实中的不可能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首语 写在前面的话
  • 修订版前言
  • 剧场指南和内容简介
  • 一、拉康出生、活着和死去
  • 二、魔幻的问题式
  • 三、强暴式的先行性
  • 四、颠覆性的历史语境
  • 五、一种时间空间化的逻辑
  • 序幕
  • 第一章 弗洛伊德:心灵深处的哥伦布
  • 一、心灵的新大陆:意识背后的无意识深渊
  • 二、压抑:症候、梦与口误的真谛
  • 三、骑手自我:人格的内在三元结构
  • 四、力比多:欲望的秘密
  • 第一幕 拉康:伪自我的镜像之舞
  • 第二章 超现实主义与新黑格尔主义
  • 一、超现实主义:另一个世界的惊异之美
  • 二、达利:妄想狂批判中的一团自己的欲望
  • 三、黑格尔:主奴辩证法中的欲望关系
  • 第三章 从自恋到畸镜之恋
  • 一、拉康镜像理论的本相
  • 二、太虚幻境中的“我”之诞生
  • 三、小他者影像中的异恋
  • 四、从镜像到形象:众人之镜中建构的异化主体
  • 第二幕 伪主体:象征性能指链的节点
  • 第四章 索绪尔与语言学结构主义
  • 一、索绪尔:能指与所指
  • 二、语言结构主义的历史逻辑
  • 三、列维-斯特劳斯的象征主义结构人类学
  • 第五章 作为存在之尸的象征性语言
  • 一、拉康语言观的逻辑起点
  • 二、概念:存在的尸体
  • 三、象征性:主体的熵学
  • 四、命名:你不是为自己活着
  • 五、伪主体的本质:我在语言询唤中被建构
  • 第六章 能指链:我在我不思之处
  • 一、能指:象征域中的君王
  • 二、能指链中的转喻和隐喻
  • 三、能指与主体存在之他处
  • 第三幕 他者与欲望的辩证法
  • 第七章 大写他者的发生学逻辑
  • 一、理念、上帝的绝对他者与魔鬼他者
  • 二、存在主义的他人理论
  • 三、列维纳斯的他者之面貌
  • 第八章 魔鬼他者:谁让你疯狂?
  • 一、主体在本体论上的疯狂本质
  • 二、从主体际到大写的他者
  • 三、无意识是大写他者的话语
  • 四、主体间辩证法:人与小、大他者的游戏
  • 第九章 伪“我要”:他者欲望的欲望
  • 一、本真的需要与异化的要求
  • 二、追逐无的欲望
  • 三、欲望他者的欲望
  • 终曲
  • 第十章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
  • 一、巴塔耶:没有伪装,没有光与影的游戏
  • 二、大写的真实:打断一个美梦的敲门
  • 三、删除乡愁:创伤性的不可能之真
  • 四、大写的物与对象a
  • 五、作为“Σ”出场的症候
  • 参考文献
  • 主题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34批评的限度

    张一兵教授的这本拉康解读被很多所谓的拉康研究专家评论说是不贴近拉康,张教授在再版的时候也作了回应。实际上拉康生前就不希望自己像弗洛伊德那样被解读。拉康见到了一大堆阿猫阿狗拿着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去拙劣的解读各种文本。虽然好的解读多种多样,但垃圾,就只有一种垃圾,就是垃圾。拉康把自己弄的极端复杂,有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看看如今评价个电影,不说两句弗洛伊德,就好像逼格上不去。但有几个人用拉康,你首先得知道拉康说了什么,大体知道也算。浮躁的社会哪有时间干这个呢?弗洛伊德就被认真对待了吗?完全没有,不过就是拿来当话佐料,充门面的时候方便些而已。齐泽克的拉康解读就是拉康吗?这话拉康的女婿一定不同意。正统这个东西本身要是玩儿不好,它是一种暴力性的存在。就你对,就你了不起,就你是拉康传人,你咋不起飞呢?用张教授的话,拉康活过来,也会觉得你是个不知道自己已经疯了的疯子。批评的限度应该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拉康这样的复杂文本和复杂思想背景的领域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灵与肉的对立符号世界和现实世界无法调合使我们变成了精神病人

      雪上加霜的是,在一些文学式的解释性复述文本中,拉康又恰以颠倒的误认形式被严重遮蔽,从而使我们与这位在海德格尔之后进一步揭示了个人的存在之残破性和深层痛楚的精神巨人总是擦肩而过。可深具反讽意味的是,今天刚刚进入物化世俗王国的中国人,恰恰正焦虑于拉康所揭露的这种灵与肉、光与影、有与无的挣扎和痛楚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指路的书

        读一读挺好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