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伊斯兰国”寻找女儿,惨遭“圣战者”囚禁和虐待,命悬一线。

内容简介

2013年10月17日,挪威籍索马里姐妹阿扬和莱拉像往常一样出门,随后在一封发给家人的邮件里写道:我们决定前往叙利亚,尽我们所能去帮助那里的人……这件事我俩思考策划了一整年。

自此,故事开始了两种走向。一边是一个平凡的挪威移民家庭因为两姐妹的这一举动而分崩离析。父亲萨迪克不远千里、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伊斯兰国”寻找女儿,惨遭“圣战者”囚禁和虐待,命悬一线时仍不放弃要把女儿带回家的希望。母亲萨拉为了避免两个幼子也走上这条不归路,放弃了北欧平静的生活,回到了他们曾因战乱逃离的索马里。另一边是两姐妹加入“伊斯兰国”,成为“圣战者”的妻子,她们义无反顾地支持着恐怖分子的一切行径,并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圣战者”。

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两个聪慧过人、志向远大,幼年从战乱中逃离的女孩抛开一切重赴战场,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伊斯兰国”的残酷统治之下呢?这是一个家庭故事的放大,更是一个残酷现实的缩影。据悉,仅在挪威就有90多个家庭的孩子去了叙利亚,如同萨迪克与萨拉一样,很多父母仍在苦苦期盼他们的孩子能够早日回家。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 第一章 离家出走
  • 第二章 面纱
  • 第三章 无头苍蝇
  • 第四章 越过边境
  • 第二部
  • 第五章 少年时光
  • 第六章 新的使命
  • 第七章 与魔鬼一起进餐
  • 第八章 是的,我们热爱这片土地
  • 第九章 穆斯林服饰
  • 第十章 一切从心
  • 第十一章 伊斯兰情人
  • 第十二章 目标训练
  • 第十三章 合法约会
  • 第十四章 校规
  • 第十五章 奇怪的鸟
  • 第十六章 离别
  • 第十七章 行骗
  • 第十八章 十月革命
  • 第三部
  • 第十九章 死神之舞
  • 第二十章 蓝图
  • 第二十一章 回家
  • 第二十二章 好男人
  • 第二十三章 战利品
  • 第二十四章 《赛克斯-皮科协定》的终结
  • 第二十五章 争论
  • 第四部
  • 第二十六章 我一定要找到她们
  • 第二十七章 新的一年,新的机会
  • 第二十八章 拉卡的家庭主妇
  • 第二十九章 挪威来的人
  • 第三十章 如果你愿意,可以冲她们开枪
  • 第三十一章 斋月
  • 第五部
  • 第三十二章 不同的生活
  • 第三十三章 内心的声音
  • 第三十四章 尾声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伊斯兰教真的这么极端吗?

    1、今天大家关注各媒体应该会发现,一部叫暗流涌动的反恐纪录片被刷屏了,除了谴责这些由极端宗教组织成员组织的恐怖组织外,我不禁想起来施展老师在《中国史纲 50 讲》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经济富饶,文明开放包容,可为什么现在会有那么多的穆斯林去参加恐怖组织?所以是时候推荐一下这本《两姐妹》了,这是一本非虚构类作品,讲述了挪威一对姐妹义无反顾的前往叙利亚,加入 “伊斯兰国” 参加 “圣战” 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挪威的自由撰稿人和作家奥斯娜・塞厄斯塔,她想通过这本书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这两个女孩抛开一切,心甘情愿地为极端组织 “伊斯兰国” 的残酷统治服务?2、故事讲述的一个普通的挪威籍索马里裔移民家庭,父亲萨迪克,在仓库干活的时候砸伤了肩膀正在休假,母亲萨拉在家照顾孩子,他们的大女儿阿扬 19 岁已经高中毕业,在一家老年人机构干钟点工,大儿子伊斯梅尔 18 岁,二女儿莱拉 16 岁,分别上三年级和一年级,还有两个小儿子贾布里勒和伊萨克。2013 年 10 月 17 日,两姐妹阿扬和莱拉像往常一样出门,没有任何异常,随后在一封给家人的邮件中写道:“穆斯林现在正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 我们决定前往叙利亚,尽我们所能去帮助那里的人…” 随后,这个平凡的挪威移民家庭打破了平静的生活。父亲萨迪克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 “伊斯兰国” 寻找女儿,惨遭 “圣战者” 的囚禁和虐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失去了政府补贴和保障住房,但是始终不放弃把女儿带回挪威的希望。母亲萨拉认为平静的挪威生活与索马里的文化渐行渐远,所以带上了两个幼子回到了战乱的索马里。而两姐妹则加入了 “伊斯兰国”,成为 “圣战者” 的妻子并生育孩子,她们义无反顾的支持极端分子,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 “圣战者”。3、萨迪克一家并非挪威本土人,而是索马里的移民。萨迪克在索马里内战的时候逃亡到了挪威,寻求政治庇护。后来在联合国家庭团圆计划的安排下,萨拉带着孩子们来到挪威。他们在贝鲁姆安家,这是挪威百万富翁最多、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从萨迪克一家我们就可以管中窥豹的了解两代穆斯林移民的区别。第一批穆斯林来到挪威后,他们大多对于这个新国家有一种认同感,他们相信是挪威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比如萨迪克会说挪威语,思想开放,对挪威有很强的认同感,很多索马里移民甚至批评他对伊斯兰传统保持得不够好。第二代穆斯林移民很多获得了永久居住权,他们在挪威出生并长大,觉得自己处于挪威主流社会之外,无法被整个社会接纳。与父辈温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同,他们与社会针锋相对,如果你不要我,那我也不要你了,于是便加入了各种帮会。这些人相互扶持的需求变的更加强烈,穆斯林的身份也越来越重要,一时间戴面纱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萨迪克第一次发现两姐妹接触极端主义,是因为两姐妹穿了一个 “黑斗篷” 与她们发生了争执。萨迪克认为,戴面纱只是一种文化,与宗教无关,和伊斯兰教也没有关系,而两姐妹认为,真主命令先知,女人要把自己蒙起来避免被人看到。后来两姐妹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一切都严格按照戒律,她们不再用化妆品不戴首饰,不用香水,因为教义禁止她们使用能吸引男人注意力的东西。后来两姐妹在母亲萨拉的介绍下,在陶菲克清真寺认识了一个经师穆斯塔法,开始第一次接触到一些伊斯兰教的核心概念,比如 “圣战”。在穆斯塔法的影响下,两姐妹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阿扬逐渐的成了一群索马里女孩的领袖,叙利亚的概念在阿扬脑海里越来越清晰,那里有一个 “哈里发国”,一个理想的伊斯兰国家,在那里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时候的阿扬已经下定决心,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为了筹集前往叙利亚的路费,阿扬找到了一个赚钱的方法,她会关注网上 “一克朗买手机” 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事后付费,阿扬就通过这种方式买了 7 家运营商的手机并卖掉,赚了几千挪威克朗。她还申请了三张信用卡并套现,最多达到 10 万克朗,对于堆积如山的催款函,阿扬拆都不拆直接扔掉。阿扬对这种欺诈欠债的行为也有自己的解释,她认为去叙利亚是真主的旨意,是真主把钱给了她。她们把这种消费不给钱的方式,也美化为 “经济圣战”。4、推荐这本书,主要是结合本书的内容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欧洲的青少年,尤其是女性拒绝接受教育,放弃在和平的环境下美好生活,要去加入恐怖组织?书中介绍大概有这么几点原因。首先是很多西方国家想清除国内的伊斯兰教,导致穆斯林在西方国家无法立足。其次是她们渴望建立 “哈里发国”。因为 “伊斯兰国” 不允许女性打仗,所以很少有女性抱着参战的目的过去,她们大都怀着建立新社会的想法,想去建立一个理想中的纯净国家。最后是个人责任和身份认同,根据极端主义的思想,如果你履行了你的宗教责任,就可以在天堂上获得一席之地,所以 “两姐妹” 们根本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她们渴望的是后世。5、其实,宗教活动和极端主义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盲目的狂热分子。环境、家庭甚至个人的想法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从环境角度来看,在受到世人的反对时,这些极端组织的女孩们互相影响,互相支持,他们把不同意见拒之门外,把他们当作异教徒排斥。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社会地位、归属感、反叛欲望、宗教意识的觉醒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就很容易将这些青年推入不归之路。从家庭角度来看,莱拉的伙伴阿玛勒就是个例子。阿玛勒也来自索马里,从小就和莱拉认识。莱拉经常拉着阿玛勒去参加伊斯兰聚会,给阿玛勒发送讲教的网络链接。受莱拉的影响,阿玛勒逐渐荒废学业,花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古兰经》中,“我恨挪威” 成了她的口头禅,甚至想要退学。幸好,阿玛勒的母亲已经完全适应了挪威环境,她需要自己的家庭在这个国家有立足之地。她得知阿玛勒想退学后训斥了自己的女儿,说 “挪威可没有骗你来这里,只要你不惹挪威,挪威就不会惹你”。而阿扬和莱拉的母亲萨拉就是一个排斥新环境的人,她为子女们介绍了经师穆斯塔法,客观上促成了两姐妹的出走。从个人因素来看,这里就要说到一个很特别的人,伊斯梅尔,阿扬的弟弟,莱拉的哥哥。他和两姐妹都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但是却明显与两姐妹不同。伊斯梅尔在讲经课上就很讨厌穆斯塔法,认为他是在美化死亡,恨不得想马上离开。伊斯梅尔通过网络与在叙利亚的阿扬聊天时,表达了对科学知识的向往,他被一个天体物理学家关于宇宙的演讲深深吸引,他想学习关于物理、化学等学科,想知道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伊斯梅尔认为,科学与宗教不同,宗教的获得感在于全知全能,事实上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伊斯梅尔明确的告诉阿扬,这种 “圣战” 实际上是自杀,他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好像你坐在这里让自己相信,只要我足够努力我就能飞起来,但它并不会发生”。所以除了环境和家庭因素以外,个人因素也非常重要,同样生活在一个家庭,由于见识的不同,伊斯梅尔就和两姐妹走向了不同的道路。6、第二个问题,伊斯兰教真的这么极端这么反人性吗?根据施展老师的介绍,伊斯兰教义中同时并存两面,一面是教人友善、热爱和平;另一方面是教人决不妥协,勇敢反抗的。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看来,这些穆斯林全部都呈现出来极端、邪恶的一面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书里的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刚才我们说到的阿玛勒,被母亲阻止后她开始与莱拉保持距离,最后因为一场小小的争论,这对朋友分道扬镳。起因是阿玛勒准备看一部电影,莱拉说这是有罪的,阿玛勒问为什么,莱拉说因为真主不允许,阿玛勒反问,你看那些被砍头的视频不违反教法吗?莱拉答道,那是真主的惩罚,是可以看的。第二个例子,在萨迪克在叙利亚营救女儿,但是无法用武力将女儿抢出来,他来到伊斯兰法庭,请求法庭根据教义裁决他对于两个女儿有监护权,但是法官拒绝了萨迪克的申请。因为法官认为两姐妹已经结婚了,她们的监护权应该在丈夫手中。萨迪克争辩道,按照《古兰经》,没有监护人在场的婚姻是无效的,但是法官认为,每个穆斯林都有义务参加 “圣战”,不需要经过监护人同意,真主已经许可她们这么做了。第三个例子,一名来自多恩斯基的同学在网上和在叙利亚的阿扬聊天,说看到了库尔德妇女遭到了 “伊斯兰国” 士兵的强奸非常震惊,因为这是违反伊斯兰教法的。但是阿扬反驳说,这些妇女不是女人,而是 “战利品”,所以是《古兰经》允许的。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真正有问题的并不是《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义本身,萨迪克也熟读《古兰经》,但是平静温和的生活在挪威,没有任何极端言语和举动。真正有问题的恰恰是那极端组织成员所宣扬的反人类的思想,并且他们可以对于教义和真主做任意的解释。无论多么不合理的事情,无论多么极端的观点,无论是否真正符合教义,只要说一句 “这是真主的意思” 就立刻能将自己的行为合法化。7、《中国文化 30 讲》主理人许纪霖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段子。说是有一对叙利亚来的难民夫妇出逃时,被 ISIS 拦下,要求背《古兰经》。于是,那位先生就叽里咕噜地背了一段《圣经》。ISIS 就放过了他们。太太就问先生:“万一他们听出来你背的不是《古兰经》,不是很危险吗?” 先生说:“假如他们真的读过《古兰经》,他们就不会杀人了!” 这就意味着,这些恐怖组织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穆斯林。那些最狂热的人本身对《古兰经》是不尊重的,他们看得起的只是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将自己当作了神。8、应该说,本书中两姐妹的故事并不是一个个例。每月都会有大量外国 “圣战者” 抵达叙利亚,不少还是带着妻子,孩子一起来的,圣战分子最大的来源国是沙特和突尼斯。两姐妹所在的挪威就有 90 多个家庭的孩子去了叙利亚,很多父母也像萨迪克夫妇一样在等着孩子回家。至于最终两姐妹的下落和结局如何,作者没有写到。2019 年 3 月,极端组织 “伊斯兰国” 被剿灭,那么叙利亚恢复和平了吗?并没有。在打击 “伊斯兰国” 的斗争中,即使相互合作的组织也几乎没有共同的利益,击败 “伊斯兰国” 后新的战争还会继续爆发,在这片血腥的战场上,土耳其、美国、俄罗斯、伊朗、沙特,真主党、库尔德游击队、什叶派穆斯林,还有极端分子和圣战分子,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战。书中说,“外交官和政治家都已经筋疲力尽,只有一件事情不会停止,那就是从天而降的死亡”。蛇头奥斯曼曾给萨迪克说:“当她们有了孩子,就会醒悟”,但是很遗憾,阿扬和莱拉都没有醒悟,她们在暴风中心继续自己的生活。书中最后说到:“她们终究会发现:这里就是地狱,我们即地狱。如果她们能够活下来的话”。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极端组织是如何曲解伊斯兰教义,如何荼毒广大教民的思想的,欢迎你阅读本书。

      转发
      1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