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煌煌百余万字,二十三个专题,涵盖清史研究方方面面。

内容简介

郑天挺先生是我国20世纪卓越的历史学家、清史专家,本讲义是根据郑天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在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讲授清史时所积累的教学卡片及讲义整理而成,集中反映了郑天挺对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以及边疆史地、民族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体现了郑天挺对历史教学的深入思考,内容十分丰富,兼具资料性与可读性,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作品。

本书主要整理者为南开大学历史系常建华教授,除对书稿进行识读、录入外,还细致分类,重新编排,对原稿所引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核对,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系统性。

全书共三册,按内容分为二十三个专题,其余札记、大纲、摘录等作为附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整理说明
  • 郑天挺清史讲义(上册)
  • 一、清史资料
  • 二、清代之先世
  • 三、满洲入关前的礼俗
  • 四、满洲入关前的社会
  • 五、明清之战事
  • 六、满洲入关与顺治朝
  • 七、平定三藩
  • 八、郑成功与台湾
  • 九、清初圈地、薙头、投充、逃人问题
  • 十、康熙及雍正治国
  • 十一、康雍乾西北西南用兵
  • 郑天挺清史讲义(中册)
  • 十二、乾嘉道农民起义
  • 十三、土地、赋役与国家收支
  • 十四、漕运与经济
  • 十五、社会矛盾与保甲组织
  • 十六、政治制度
  • 十七、八旗与内务府(辛者库附)
  • 十八、军事制度
  • 十九、中外关系
  • 二十、《明史》纂修
  • 二十一、考据学
  • 郑天挺清史讲义(下册)
  • 二十二、近代史
  • 二十三、其它
  • 附录一 读史札记
  • 附录二 清史专题与讲义大纲
  • 一、清史专题(1955年2月南开大学)
  • 二、明清史提纲(1956南开)
  • 三、中国史明清部分补课提纲(1958.11.7—1959)
  • 四、中国史明清部分补课提纲(1958—1959年度)
  • 五、明清史料学(1956)
  • 六、清史讲义大纲
  • 七、清史研究和档案 (1962)
  • 附录三 重要摘录
  • 一、理论学习
  • 二、周扬同志在编写中国通史座谈会上发言
  • 附录四 郑天挺明清史讲义清史部分现存卡片原顺序目次
  • 一、明清之战事
  • 二、明清史参考书
  • 三、清史资料
  • 四、清代之先世
  • 五、满洲入关
  • 六、入关前的社会
  • 七、军机处与议政大臣
  • 八、明之复兴运动、明清之战事、三藩之平定
  • 九、郑成功与台湾
  • 十、清初圈地与土地制度
  • 十一、康雍乾政治
  • 十二、清代田赋
  • 十三、清初封爵、康乾武功、顺治政治
  • 十四、清代职官(有其他内容)
  • 十五、清初礼俗
  • 十六、清代农民起义、乾隆武功
  • 十七、八旗(内务府附宗室)
  • 十八、清代军制
  • 十九、投充、逃人及治河
  • 二十、清代国家收支、红楼梦的时代
  • 二十一、清代海禁、外贸、朝贡、澳门
  • 二十二、清代漕运
  • 二十三、清代经济、物价、关税、盐法
  • 二十四、清修《明史》
  • 二十五、清代考据学
  • 二十六、越南、出劫纪略
  • 二十七、清代阶级矛盾
  • 二十八、新疆、改土归流
  • 二十九、近代史
  • 附录五 郑天挺清史专题现存卡片原顺序目次
  • 一、清史专题卡片(一)
  • 二、清史专题卡片(二)
  • 探微技艺精 宏论卓识高——《郑天挺清史讲义》反映的清史教学与研究(代整理后记)
  • 一、郑天挺的清史教学体系
  • 二、清史资料的取精用弘
  • 三、满洲的崛起与统一中国
  • 四、清前期的统治与社会
  • 五、经济问题种种
  • 六、政治、军事以及满洲特色制度
  • 七、中外关系与近代史研究
  • 八、《明史》纂修与清代考据学及其它
  • 九、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郑先生的明清史课保留了大纲,部分卡片按照这个大纲排列;更多的卡片按照清史专题排列保存,因此我们决定兼顾 “明清史” 大纲,按照专题编排讲义。特别是将 “中国近代史” 列为专题之一,使得这部清史讲义成为 “全清史”。新编的清史专题尽量保存原有卡片分类与顺序,同时将相关专题的资料移入,以使问题集中、资料完整。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