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由中科院士翻译并且附录了其撰写的“进化论的十大猜想”。

内容简介

本书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本书还增加了300余幅彩色插图。这些图片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精心的编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思想。图片内容包括物种、生境、人物、器物等,图片形式既有绘画也有木刻或漫画,既有笔记也有书信。值得一提的是,大量图片系原创的摄影作品,是珍贵的科考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弁言
  • 导读
  • 中译本前言
  • 引言(本书第一版面世前关于“物种起源”思想的发展过程)
  • 绪论
  • 第1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
  • 第2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 第3章 生存斗争
  • 第4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 第5章 变异的法则
  • 第6章 本学说之难点及其解绎
  • 第7章 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
  • 第8章 本能
  • 第9章 杂种性质
  • 第10章 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 第11章 古生物的演替
  • 第12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
  • 第13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续)
  • 第14章 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和退化器官的证据
  • 第15章 综述和结论
  • 附录 进化论的十大猜想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致谢
  • 科学元典丛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演化論的全盤論證思考:天擇的樹狀思維

    這本書光是前面導論就超!級!棒!圖也非常多,從來沒看過這麼好的原典書。《物种起源》导论与达尔文思想解析这本书的导论实在是太精彩了。开篇就提到了拉马克,他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观,二是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包括用进废退的概念。其实,用进废退只是一个小部分。达尔文对拉马克非常尊敬,他并不是主要批判用进废退,而是指出拉马克的简单到复杂的進化史观是错误的。达尔文认为,只需要一个机制 —— 环境选择,就足够解释生物的进化。这本书的书名也很有趣,叫《物种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这让我想起达尔文的祖父,他是一位博物学家和园艺大师,有机会接触到运河新建时挖掘出的许多化石。虽然书中没有提到这些,但它们确实很有趣。书中还提到了寒武纪大爆发,描述了三次爆发的过程,真是引人入胜。此外,书中解释了达尔文为何在文字中强调渐变论,尽管他在写作时并不认为渐变论是唯一的进化方式。我原本不懂是怎麼回事,就是小心謹慎提防神創論嗎?当我看到这本书的解釋时,才恍然大悟:神创论可以利用如大爆发或突变的事件來合理化神创论的观点!因此,达尔文在文字中强调渐变,在文字結構上則不全然否定突變,可能是为了防禦这种可能的神創观点。我们知道,突变确实存在,但达尔文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的局限在于时代背景,当时还没有孟德爾遗传学的概念。虽然孟德尔与达尔文的年代相近,孟德尔生活在 1820 年代到 1880 年代,而达尔文是 1809 年到 1882 年的人,但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直到他死後 1900 年才被发现,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當然,之後的新達爾文就補上這點。另外,新拉瑪克也沒有完全被否證。當代達爾文研究更是拿進了諸多實驗與數值的驗證過程與思考超有趣!雖然思想是沒太吸引我哈!________讀完心得_________达尔文演化论的惊艳发现与思考读完达尔文的《演化论》后,我感到非常惊艳。书中描述了许多物种的特殊习性,比如一些鸟类的残余器官、蜜蜂筑巢的方式,还有一种特别的蚂蚁,它们必须依赖奴隶蟻才能生存,沒有奴隸蟻的安排即使有食物在面前也不吃,真是无奇不有。關於遷徙和繁衍方面,最让我惊讶的是植物惊人的謀生能力。书中提到,在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地方下,虽然找不到相同的动物物种,但卻可能找到相同植物或相同植物的變種。达尔文解释说,這是由于植物生命力极强,它们可以在海中漂流很远,即使在海水中浸泡几十天也不会死去,尤其是干燥状态下的植物,或者掛在鳥類腳上的土中,或被鸟类吃下后通过粪便排出,仍能继续生长。相較之下,大部分動物沒有這種遷徙能力。然而,有一些淡水小动物也能附着在鸟类脚上藉鳥類飛行來进行迁移一一我从未想过生物竟如此强大,不仅仅是通过竞争和争夺资源,而是能通过各种方式发挥潛能來遷徙和適應環境。尤其是植物,它们展现出比动物更多样化的生存手段是我特別想要补充加上的部分,因為這些觀察到的博物事實通常在討論進化範疇時不被強調,卻相當有趣,不可錯過。关于达尔文,他是进化论的奠基者,强调渐变。然而,译者指出他似乎也支持間斷平衡。關於這點,我觉得譯者他引用那句在原文的脈絡下,並不是非常強的證據來說達爾文有間斷平衡的思想,只能說他并不完全否定突变,认为变化起到作用的時長較平衡時短。此外,達爾文还讨论了许多内容,比如个体从幼态到成体的变态过程,以及各种不同形态适应环境的策略。总之,这次阅读让我收获颇丰。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翻翻经典

      最近在学王力铭老师的进化论课程,虽然只有 50 讲,但我也没打算一口气学完。学到一半的过程,去翻翻其它经典书,找一下相反的观点来看看。这本书暂时只读了导读部分,快速浏览了一遍,虽然对我是无用之学,但思想的确精彩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人类社会的真相揭示与论证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但是吸收和消化掉的,大概也就五分之一甚至更少。这本书里涉及的科目太多了,涉及的规律也太多了,有一些似懂非懂,只能在日后的应用中再重新来复习。1. 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性。从初中开始,生物、地理、音乐、画画…… 所有的课程,消失了。剩下的文史哲,也不再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你的思想更独立,而是变成一个个考试的死记硬背,你记得住年份,却记不住教训。你背完了文章,却体会不到真正的美。这也导致在读这本书,对于达尔文提到的各种植物、动物、地质、地理,是如此的陌生和难理解。以前觉得没学这些似乎也没损失什么。现在才明白世界是相通的,我们需要更广泛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了解生命本身,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一切也许来得及,也许来不及,希望以后的孩子们,总有一个五彩斑斓的美丽世界。2.《物种起源》表面在讲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地理世界,而其运行规则却和人类如出一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许因为最近读了豆豆的三部曲,让我对这一点儿体会更深,在学校的教育,不会教给你这些,只是让你学会听话和服从,所以到了社会,会经历冲突、矛盾、痛苦,才明白,真实的和理想的差距有多大。为什么校园叫象牙塔?而实际上,从校园开始就应该明白丛林法则才是客观规律。不做强者,就会被外来植物吞噬,无法适应环境,就会灭绝。达尔文,不是用嘴说说,而是用了许多的试验、证据来论证了这个观点。这个规律,在我们人类的脑子里,有时候不愿意接受,总以为情感可以抵抗天道。也许有个别的案例可是你从达尔文的论证中会发现,自然界是残酷的,你不行就是会被淘汰的,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唯心论是行不通的。3. 这本书有很多版本,建议这个彩图版本的。翻译的未必很不错,译者舒德干先生也是这个领域的深度研究专家。书中的很多配图,特别的开眼界,自然界,竟然有那么多可爱的植物和动物。人看到的真相越多,越活得清醒,活得洒脱,活得自由。

          1
          4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