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书揭秘国共斗争全历程。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有两个革命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革命究竟走向何种方向,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与较量。这场较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最终,后起的、弱小的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左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两个革命党长期以来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民党何以败,共产党何以胜?本书首度利用国共双方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对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上)
  • 第一章 孙中山与国共合作
  • 一、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
  • 二、“马林路线”的失败
  • 三、孙中山的希望与两难
  • 四、国共两党的困惑与尴尬
  • 五、孙中山与弹劾共党案
  • 六、孙中山的去世及影响
  • 第二章 “容共”,还是“分共”?
  • 一、党内分化之缘起
  • 二、党内反对派的首次抗争
  • 三、戴季陶的转变与廖案的发生
  • 四、西山会议派的结合及影响
  • 第三章 蒋介石走向“三二〇”之路
  • 一、主张“师法”苏俄
  • 二、一度赞成“阶级斗争”
  • 三、从联俄到“联”共
  • 四、护党与联共的矛盾
  • 五、“三二〇”事件的发生
  • 第四章 从“三二〇”到“四一二”
  • 一、限共主张提出的背景
  • 二、继续两党“合作”的尝试
  • 三、迎汪、拒汪之较量
  • 四、“扶助农工”问题上的分歧
  • 五、权力斗争的全面发酵
  • 六、“四一二”:血腥的开端
  • 第五章 武汉国民党的“联共”和“分共”
  • 一、国民党左派的初次结合
  • 二、武汉国民党政策的左倾
  • 三、工农运动与军队的反动
  • 四、国民党的右倾与中共内部分歧
  • 五、从和平分共到武力清党
  • 第六章 南京国民党的“清党”运动
  • 一、“清党”发起之反复
  • 二、从非法到合法的经过
  • 三、第二期“清党”及其争论
  • 第七章 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与“剿共”战争
  • 一、“白色恐怖”和中共城市组织的瓦解
  • 二、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受挫
  • 三、蒋介石策略的调整与成功
  • 四、红军长征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 第八章 以政治方式解决“共党问题”
  • 一、“莫斯科路线”中途搁浅
  • 二、蒋介石的左右摇摆
  • 三、两党谈判条件之趋近
  • 四、战争形势的意外影响
  • 五、西安事变与停止“剿共”
  • 六、国民党谈判策略的变化
  • 七、改编与收编之争
  • 八、取消中共军权的尝试
  • 九、抗战爆发下的国共妥协
  •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下)
  • 第九章 抗战开始后的妥协与磨擦
  • 一、军事合作与政治防范
  • 二、国共磨擦升温与防共办法出台
  • 三、局部“剿共”与危机初起
  • 第十章 皖南事变及其善后
  • 一、苏北冲突与军事解决方案的出笼
  • 二、皖南事变与国共全面对抗
  • 三、从政治攻防战到再度妥协
  • 第十一章 国共两党攻防态势的转换
  • 一、蒋毛会见计划的流产
  • 二、重回政治解决的轨道
  • 三、从西安到重庆的激变
  • 四、国民党的内敛与应对
  • 第十二章 抗战结束前后的和战选择
  • 一、赫尔利调处的失败
  • 二、国共两党针锋相对
  • 三、内战危险一触即发
  • 四、重庆和谈和平无望
  • 五、诉诸军事的必然选择
  • 第十三章 战后国民党人的反共困扰
  • 一、“一二·一”惨案经过
  • 二、军政当局的过激反应
  • 三、蒋介石的点火与灭火
  • 四、受命打人者的邀功与“牺牲”
  • 五、教育当局的居间调和
  • 六、国民党教授的严重分化
  • 第十四章 阻止内战的最后尝试
  • 一、马歇尔调停与停战协定
  • 二、政协决议与国共妥协
  • 三、较场口事件及其幕后
  • 四、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 第十五章 四平战役与内战爆发
  • 一、四平之战的导火索
  • 二、四平开战经过
  • 三、四平之战的尾声
  • 四、内战方针下的危机
  • 第十六章 从“戡乱”走向崩溃
  • 一、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 二、从戡乱动员到总体战
  • 三、变局来临前的混乱
  • 四、军事瓦解的种种原因
  • 第十七章 国民党对中共的最后一搏
  • 一、桂系和共倒蒋密谋
  • 二、李宗仁、白崇禧发动和平攻势
  • 三、“四老”达成和平使命
  • 四、国共谈判南辕北辙
  • 五、中共条件遭到拒绝
  • 六、国共斗争大局底定
  • 参考文献暨征引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制度的重要性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共产党为何能够最终夺取政权?其实这两个问题应该是指向同一个方向。市面上有太多的著作讨论过。但杨奎松教授这本《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无疑是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论述与说明。事实上的国民党真正开始形成为一有严密组织之政党,应该要从孙中山 1922 年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算起,并确定了容共政策 (兼容政策)。自此两党之组织结构好似同源异构,各自迅速发展壮大,国民党在之后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而共产党凭借其组织结构的先进性,能够更进一步的对社会进行动员,而动员社会只靠简单利益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严密的政治纲领和深入到基层的组织结构,这两点是北洋政府所根本不曾做到的。但两党之政治纲领毕竟不像孙中山描述的那样可以进行调和,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别,三民主义更象是一种崇高的理想理念,而共产主义具有更强大的可执行性。既使是抛开蒋介石的个人因素,最终分道扬镳也还是不可避免。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共产党,角度新颖,内容详实,史料充足。但是文字实在太枯燥,如果没有足够兴趣和一定的知识储备,看这书基本和种地差不多,这也是大多数学术书共同的问题,要缓缓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历史更丰满的好书!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没有偏袒的诉说历史,而且很多时候是站在国民党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情形,很新颖,让那段历史 “圆润” 了不少~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